基于就业创业导向的本科潜水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29伍文海郑晓辉
伍文海,郑晓辉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亚洲潜水学院是目前全球唯一以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为特色的潜水学院,它由岭南师范学院和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学校联合创办,并于2016年7月1日在广东湛江正式挂牌成立,具有世界首创意义的亚洲潜水学院的潜水本科办学,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国家“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逐步实施的背景下,不断发展起来的适应当前体育市场的新兴体育专业.作为新兴体育运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发展潮流下,高校作为“双创”人才培育最大的“孵化基地”,亟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潜水专业教育互动融合模式的研究探索,研究就业创业导向的本科潜水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岭南师范学院和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学校联合创办的亚洲潜水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和我校图书馆内有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大量论文、书籍及有关文献资料.
1.2.2 数据统计法
采用Excel等电脑软件对有效的问卷进行分析整理.
1.2.3 逻辑分析法
对问卷取得的调查数据,通过社会学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比较.
1.2.4 专家访谈法
对国内外潜水专家访谈,探讨亚洲潜水学院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培养体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本科潜水人才就业现状
2.1.1 首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
亚洲潜水学院首届57名潜水本科毕业生于2017年6月毕业,以100%、91.2%和100%的比例分别获得CMAS一星、二星教练证书(国际奥委会唯一认可证书)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潜水)证书之后,以100%就业、12名学生实现海外市场就业、数名学生迅速成为公司副总或潜店经理的佳绩,顺利完成学业,成功走向社会.如表1所示:
表1 亚潜院首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注:研究的统计数据为2017年6月30日
2.1.2 首届毕业生就业发展不平衡
2017年3月4日在湛江举行了亚洲潜水学院首届毕业生专题招聘会,参与招聘单位达27家,提供了273个相关招聘岗位.亚洲潜水学院首届就业岗位需要为53个,就业岗位的配套率达到515.09%,首届毕业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但通过数据研究发现,招聘单位主要为潜水俱乐部,招聘工作岗位主要集中是体验式潜水教练.
通过2017年6月30日亚洲潜水学院首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研究,其中民办企业就业率为92.45%;事业单位就业率为5.56%;公务员就业率1.89%;经济发达地区为58.49%.数据研究发现,作来传统社会体育管理专业下的潜水方向本科毕业生,主要工作单位集中于民办单位,工作区域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就业面对社会体育管理机构.
根据首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情况,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新时期下,研究如何培养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创业型本科潜水人才,把握本科潜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潜水专业教育相融合,是高学历潜水人才培养与发展优势教育的重要方向.
2.2 就业创业导向的本科潜水人才就业创业培养目标
创新创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打造创新型国家、创业型社会、创业型人才口号.企业盼望受聘者不仅会技能、懂技术,而且出于对企业自身长期发展、永续经营方面的考虑,用人单位的大多数岗位还对创业型、创新型人才格外重视.有鉴于此,结合亚洲潜水学院本科潜水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方案,研究制定了基于就业创业导向的本科潜水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
具体如下表2:
表2 基于就业创业潜水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能力构建
创新创业本科潜水人才,需具有基本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行业发展技能与专业技术能力,对潜水产业的发展认知具有产业发展思维与前瞻性.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业团队管理能力发展、个人创业职业素养养成、市场营销管理、项目财务管理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相关内容,在本科潜水人才培养中需要在课程中集中体现.
2.3 构建基于创业导向的创新创业本科潜水人才培育体系
基于人才培育目标,在课程培养上构建了如表所示人才培育体系,主要包括本科潜水人创新创业的教育主轴,服务平台,渠道与途径.如表3所示:
表3 基于就业创业导向潜水本科人才培育体系
2.3.1 人才培养主轴
人才培养主轴为基于就业创业导向的创新创业本科潜水人才培养主线,以就业创业岗位群为导向,明确学生的教育目标与职业发展目标,对学生实施包含通识能力、岗位技能和以及创业能力的综合培养.
2.3.2 学生个性化培养目标
作为唯一本科潜水人才培养院校,以首届毕业就业为例,研究发现,本科潜水学生主要岗位群有以悠闲旅游潜水为主的休闲潜导员,以培训教学考证为主的潜水教练员,以水下科学研究为主的科学潜水员,以水下工程安装为主的工程潜水员,以抗洪抢险救灾为主的救援潜水员,以潜水装备采购营销为主的体育产品营销员.
就业创业人才培养以亚潜院本科潜水学生就业创业岗位群为导向,做好学生个人课程学习规划,在大学第1至第4学期主要基础潜水技能与理论学习,开展通识教育、基础学科教育、职业生涯规范教育、创新创业普及化教育;第5、6学期以专业核心课程与核心理论学习为主,选择适合个人个性化的潜水人才培养方向,以休闲潜水、科学潜水、工程潜水、技术潜水为主要选择个性化职业岗位群,选择适合自身就业创业个性化发展的专项课程学习;第7、8学期以专项专创类课程学习为主,开展创新创业(SYB)课程培训、专项实训等专项学习.
2.3.3 强化创新创业服务途径与平台建设
现在普通高校两大主要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主要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平台和创业规划设计平台.
潜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第1学期和第7学期分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学习,主要开展专业学生的大学学习规划与职业生涯发展规范课程学习,做好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技能教学、就业政策、毕业流程、职业选择与发展的专题课程学习,开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培养课程和内容.
创业培训课程(SYB)结合政府政策导向,以国家人社局SYB专项创新创业课程项目,开展专项创业课程免费考证培训,学院创设创业扶持配套经费,孵化创业类人才,为创业者提供交流平台,为在校生提供实践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做好创业规划设计平台服务工作,每学年开展如职业生涯规范大赛、创新创业策划书设计大赛、模拟创业沙盘大赛、创新创业挑战杯大赛等,将培养理念灌输给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在各项大赛基础上,开设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和创业孵化园的创业培育渠道,做好潜水类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与孵化,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创建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抓手的培训体系,使潜水专业学生更快、更好得融入社会提供技术支持.
2.4 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
建设科学的评价体系,根据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安排、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条件、人才管控、质量监控等构建综合多维度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就业创业本科潜水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多元评价体系,力争做到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科学合理评价.
在评价内容上,本科潜水人才的培养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抓住潜水人才创新创业课程质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关键点,使评价内容科学、准确;在评价主体上,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根据岗位群的专项专业潜水人才需要,做到市场调研,学校、学生、家庭全员参与的教学目标评价,使就业创业导向的本科潜水人才创新创业培养评价更具有普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评价指标上,根据就业创业导向的本科潜水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要求,做好本科潜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个性化专业技术技能与创新创业专项素养为评价指标;在评价方法和手段上,注重就业创业导向的本科潜水人才培养过程监控,将专业技术考核、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个人创业素质提升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并设定指导机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法体系与产出机制;在评价效果上,潜水人才培养不只局限于对知识的掌握,而要注重评价创新创业整体效果的实现.以潜水专业人才终身职业发展为宏观目标,对潜水专业人才作专业化引导与综合性效果评价,激励潜水学生完成自我终身职业成长.
2.5 完善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就业创业导向的本科潜水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对本科潜水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有益探索,需要完善相应保障措施,保证个性化潜水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首先,亚潜院需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扶持激励制度,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学院根据项目的运作情况,制定相关制度,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实施方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从个性发展、特长培育等方面分别设置相应学分与激励机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在实施措施、管理考核办法等方面做出规定,为本科潜水专业学生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在现行教学运行体制下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保障.其次,要加强潜水方向创新创业指导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潜水方向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师资保障.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型本科潜水人才,需要一支能承担创新创业教育重任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
3 结 论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是否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否能够承担起振兴民族大业.需要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理论的先行,更需要实践探索与检验.本科潜水人才培养以创业就业岗位群为导向,立足市场,提出了创新创业本科潜水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教学效果和社会需求,潜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质量体系、培养评价体系与培养保障体系,多维度探讨创新创业型本科潜水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期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素养的创新创业型本科潜水人才.
[1] 尹喜.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J]. 临沂大学学报,205,37(2):44-46.
[2] 姚少霞.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本科实践教学评价改革[J].创新人才教育,2016(4):79-82.
[3] 姜慧. 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7-31.
[4] 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5-36.
[5] 米银俊.协同育人,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5(11):30-32.
[6] 阚阅,周谷平.“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结构改革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教育研究,2016(10):19-24.
[7] 尹翔.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5(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