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品管圈提高护士对住院患者结膜囊冲洗规范率
2018-01-29朱晓恬
朱晓恬,支 静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 新疆 巴州 841000)
我科自2017年1月14日-2017年1月26日,共调查结膜囊冲洗380次,规范120次,不规范260次,规范率为31.5%。充分的眼科手术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前提[1]。术前结膜囊消毒是各类眼科手术术前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结膜囊冲洗是结膜囊消毒的主要方式[2]。通过品管圈可提高护士对住院患者结膜囊冲洗规范率,本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14日—2017年1月26日 2017年5月3日—2017年5月17日眼科科室需结膜囊冲洗住院患者各3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需眼科手术的住院患者。入选共760例。将2017年1月14日—2017年1月26日380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5月3日—2017年5月17日380例作为观察组。两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冲洗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冲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
1.2.1 组建品管圈小组
2017年1月眼科第三期护理品管圈小组成立,沿用前两期圈名和圈徽,圈名为eye眼圈,象征着眼科。第三期eye眼圈成员共8名。2017年1月经全体圈员根据不同主题的领导重视程度,重要性,本期达成性和圈能力予以评分。确定“提高护士对住院患者结膜囊冲洗规范率”为本期活动主题。并确定本期活动圈能力为75.8%,计算方法(全体圈员平均分数/总分数)*100%。
1.2.2 现况调查
设计查检表观察2017年1月14日—2017年1月26日护士对380例住院患者结膜囊冲洗规范情况。凡护士在对患者冲洗结膜囊时,护士的操作手法,液体温度,冲洗液的量,输液器末端距眼球距离四项均不规范视为不规范。统计出规范120例(31.5%),不规范260例(68.5%)为冲洗不规范。
1.2.3 设定护士对住院患者结膜囊冲洗规范率目标值
根据目标值计算公式: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计算出目标值=31.5%+[(1-31.5%)*80.8%*75.8%]=71.3%。
1.2.4 确定护士结膜囊冲洗不规范要因
全体圈员讨论结膜囊冲洗不规范的原因,就为什么护士操作手法不规范,冲洗液温度过低,输液器距眼球距离过远或过近进行鱼骨图分析,就10条小要因进行真因验证,根据80/20法则,无专项培训、无规范考核标准、护士未正确掌握翻眼睑方法为护士操作手法不规范的真因。科室未制定水温标准、无专用加温工具为冲洗液温度过低的真因。护士无法控制冲洗距离、科室无质控标准为输液器距眼球过远或过近的真因。
1.2.5 运用PDCA原则改进措施
(1)制定标准结膜囊冲洗流程及图片式流程图;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科室现状制定冲洗液量为100ml、温度35-36℃、冲洗距离为4-5cm;将结膜囊冲洗操作制定进护士操作培训计划。
(2)制定培训计划、 实施培训、进行考核。
(3)科室购进恒温箱、经反复实验将整瓶盐水浸泡在100℃开水中25秒,盐水温度可达36℃。 制作结膜囊冲洗距离固定器,固定液面距眼球距离。
1.3 评价指标
于2017年5月3日—2017年5月17日调查护士对住院患者结膜囊冲洗380例,规范272例,规范率为7.5%。根据目标达成情况计算出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
2 结果
观察组护士对住院患者结膜囊冲洗规范率目标达成率:=[(71.5%-31.5%)/(71.3-31.5%)]=100.5%。进步率=(31.5%-71.5%)/31.5%*100%=126.9%。
3 讨论
有研究证明引起术后的病原体主要来自眼睑及结膜囊,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手术切口进入眼内造成术后眼内感染[3]。因此及时有效冲洗十分重要。提高护士对住院患者结膜囊冲洗规范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患者住院期间密切的接触责任护士,结膜囊冲洗技术完全由责任护士完成,护士的操作不规范是直接导致结膜囊冲洗规范率低的主要原因[4-5],因此提升护士的操作规范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采用有针对的策略方法进行。
发现护士对住院患者结膜囊冲洗不规范问题后,并不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而是通过全体圈员自发集中在一起,通过品管圈的应用寻找主要原因,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PDCA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反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