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 有效指导 满足需求
2018-01-29唐金荣
◇唐金荣
德育指的是根据社会与学生的需求,开展循序渐进的道德引导,采用言传身教等众多方式加强内化与外化,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与法制等多方面的素质的教学过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在新时期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有效的措施,有效地改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积极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德育知识与综合素养。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德育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性工程,所以德育教育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关注学生德行的培养,开创德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才能够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一、明确德育教育重要性
大学阶段,学生处于发展的基础阶段,此时期学生的品德行为由低级转向高级,逐步发展,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能够使学生向健康方向发展,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如果在此阶段德育教育出现偏差,会导致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认知,也会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也决定着未来社会与民族发展。当前世界竞争日渐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所以德育有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培育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促使学生不断地成长。
二、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应当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切记不要过大过虚。应当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开展经常化的德育教育,使学校形成规范化,有助于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例如:要求学生佩戴红领巾到校;按时上学放学;在课堂上遵守纪律;上课时认真听讲;热爱劳动并且爱护公物。通过规范化要求,使学生能够从点滴小事做起,有助于学生在社会、家庭与学校环节中接触到的每个人都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树立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导向作用,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创新德育教育方法
(一)肯定学生的优点,及时纠正学生的缺点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完善,学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优点与缺点。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德育教育方法,运用肯定的方法,纠正学生的缺点,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通过表扬与鼓励,使学生激发学习热情,认识到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之处,进而主动改正。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上进心,主要原因在于取得进步时,并未得到教师与家长的肯定,不经意表现出来的缺点与不足之处,却会遭到老师与家长的说教。所以教师应当关注小学生的闪光点,切记不要抓住缺点不放,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进行肯定与表扬。用肯定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缺点,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能够健康发展。每位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并了解学生,通过鼓励的眼神、肯定的眼光,促使学生不断进步,通过星星之火,点亮学生的智慧。
(二)树立生活榜样,开展正面教育
开展德育教育,教师应当树立生活榜样,能够进行正面教育,使学生了解真善美与假恶丑,有意识地了解英雄与典型人物,这就需要教师挖掘身边的生活典型,能够以榜样的力量鼓舞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对榜样有崇敬心理,进而提高内心素养,有效地规范自身行为。由于社会丰富多彩,并且也存在各类的危险,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所以教师应当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拒绝假恶丑行为,有助于开展德育教育,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能够辩证地分析问题,提高自我认知。
(三)正确对待“问题生”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也有部分学生由于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家里,缺失母爱或者是父爱,从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出较强烈的反抗态度,例如孤僻、自卑、依赖、顽固等,这些不良的心理都会困扰着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久而久之,则会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心理特征,也难以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影响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学习。每个学校都会存在令教师手足无措的“问题生”,就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性格,能够与学生谈心,做学生的朋友,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切记不要与品德败坏混为一谈,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也抑制学生人格的正常发展。教师应当从心理学角度关心并分析学生的问题,能够关注并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使学生有良好的身心投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成功源于自信,所以在对待“问题生”上,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通过鼓励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距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兴趣。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着众多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教师全面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有效的指导与帮助,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