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转型:从“台前”走向“幕后”

2018-01-29吴冬浩

小学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分区小车游戏

◇吴冬浩

分区体育活动,是把幼儿身体锻炼的各个项目划分成平衡体验、钻爬体验、球类体验、拓展体验、滑梯体验、跑跳体验、投掷体验、小车体验、足球体验九个区域,每个区由两位教师组织指导,同一平行班的幼儿可以独立地、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的晨间体育锻炼模式。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明确了教师是决定幼儿是否享有自由权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在分区体育活动中,教师该做什么?如何准确把握游戏精神,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所在幼儿园通过实践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从环境、观察、指导等多角度开展研究,帮助教师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形神合一”的课程游戏化实践者。

一、基于儿童的环境,搭建自主舞台

(一)自主选择、自主学习。教师以九种颜色在教室内设置了区域手牌,幼儿每天早晨入园第一件事就是选择运动区域手牌。因打破了班级与班级的界限,幼儿每天都能熟识幼儿园不同的老师和伙伴;来到运动区域,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器材、自由拼搭、创意玩法。分区体育活动给予幼儿更多自主的机会,他们每天自主选择区域、自主选择伙伴、自主选择材料、自主选择玩法,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感悟、体验、生成,这样的学习更是主动的、直接的、整体的和有效的。

(二)顺应生成、经验递进。分区体育活动中,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时会引发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顺应幼儿生成的内容,创设递进幼儿经验的环境。以钻爬体验区游戏为例,最初孩子喜欢将轮胎、梯子拼搭进行手脚着地爬的游戏,一段时间后,幼儿的兴趣有所降低。老师召集孩子们讨论:爬除了用手、脚、膝盖,身体哪些部位也可以爬?除了向前爬,还可以往哪里爬?老师的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由此幼儿自发生成了匍匐爬、倒退爬、侧爬、后退爬、仰着爬、负重爬等多种爬的方法。

(三)体现层次、尊重差异。创设分区体育活动环境时,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材料暗示、标志暗示等,在幼儿需要时给予适时、适度的支持。例如在投掷体验区内,教师投放了大小、轻重、材质不同的沙包,地面上给出了三种不同间距、不同高度的投掷起点,让幼儿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经验选择挑战游戏,激发每个幼儿参与投掷运动的兴趣,促进每个幼儿经验的递增。

二、积极有效的观察,引发深度思考

(一)记录——定格儿童的游戏瞬间。记录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地捕捉幼儿游戏精彩的瞬间,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发现运动游戏中的缺陷或不足,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在分区体育活动中,为便于操作,教师以拍照、录像记录为主,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将拍摄的内容整理成文字、表格等等,或者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记录让教师的观察有迹可循。

(二)解读——分析儿童的游戏脉络。有了记录,及时地运用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的幼儿的深层诉求,才能给予最适宜的支持。比如大班平衡体验区的“快乐通道”游戏,经过老师连续一周的观察和记录,发现选择这个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少,留在这个区域的少数幼儿也大多是平衡能力较弱的。对照幼儿的行为,教师通过翻阅《指南》进行分析,发现每个幼儿发展速度各不相同,教师应创设多样化、有挑战的环境,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才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扩展其运动方式。解读让教师的观察有理可依。

3.支持——促进儿童的游戏发展。在记录、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深入思考如何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帮助,从游戏内容、环境、方式等方面及时调整策略。还是以大班平衡体验区的“快乐通道”游戏为例,教师为了满足幼儿的深层需求,老师在这个区域投放了跨栏、梯子、飞盘、纸篓、报纸等材料,并鼓励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进行重组、探索、尝试,幼儿练习平衡时头顶飞盘、手持报纸、背上纸篓等等,游戏内容更具挑战,运动强度更加提升,幼儿平衡能力得到提高。

三、适时适度的引导,把握学习时机

(一)点拨式材料支持。即以辅助材料为导引,延展幼儿学习的生长点。以小车体验区为例,从一开始只提供四轮滑板车、手套到后来的竹竿、皮老虎、绳子等生活化材料的投放;随着辅助材料的添置幼儿的游戏逐步深入,从单一地用手滑到后来借助多种工具滑,再到后来进行多种多样的组合型滑。游戏的开展不断地深入,辅助材料的投放,激起了幼儿的思维碰撞,将小车的游戏的开展一步步导向高水平,幼儿的运动技能与运动智慧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二)支架式语言鼓励。即为幼儿提供支架式语言,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点。当幼儿积极探索新玩法时,老师给予鼓励性语言:“你真爱动脑筋”“你们还能合作玩”“你的滑行比刚才稳了许多”等等,及时肯定和鼓励给了幼儿很大的勇气。当老师发现幼儿的玩法得不到突破时,教师这样引导:除了坐在上面滑,还能怎么滑?除了向前滑,还能怎么滑?这些启发性语言为幼儿的探索打开思路。当发现幼儿出现安全问题时,老师这样引导: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既能让小车稳稳地前进,又要保护好车上的朋友?唤醒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交流式经验分享。即分享自己或者同伴的经验,找寻幼儿活动的探究点。首先是在活动中经验的分享,比如一幼儿趴在小车上滑行,但是怎么都滑不快。老师鼓励小伙伴一起帮她找问题:她趴在小车上的身体部位正确吗?怎样趴着才能快速前行?另外一个孩子通过演示对比,最终发现只有把肚子的部位趴在小车上,小车前后才能保持平衡,才能迅速协调地前行。其次是在活动结束后,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师幼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幼儿通过绘画记录“我的运动故事”,与同伴互相学习游戏的新玩法。

分区体育活动的实践,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的“游戏观”,实现了自主游戏的华丽转身。只要教师能够敏锐地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创设适宜的运动环境,正确地推动和引领,每一个幼儿都有可能像成人一样去探究、去发现、去尝试、去创造。

猜你喜欢

分区小车游戏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大车拉小车
自制小车来比赛
刘老师想开小车
浪莎 分区而治
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与实现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