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生活化让科学教学更接地气
2018-01-29王晓娟
◇王晓娟
科学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科学课堂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围绕生活问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解决生活问题。下面我就以“横梁的承重能力”为例,谈谈如何设计基于学生生活的科学教学活动。
一、源于生活实际的问题发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关注这些问题,可以为他们的科学探究指明方向。
案例:
在《横梁的承重能力》一课教学前,我对1~6年级的学生就“住”的科学领域进行了调查,让他们仔细观察生活中住的方面,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是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房屋的横梁的作用,框架结构的抗震性等等。每个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差异,提出的问题深度也有些差异。我们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结合五年级的学生特点,在五年级设计了《横梁的承重能力》这一课的教学。这一课的科学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并且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他们通过前期的调查活动,对横梁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为后续的科学探究也奠定了基础。
二、基于生活情境的学习兴趣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把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科学探究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横梁的承重能力》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老师找了一些建筑的图片,请你找一找这些建筑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有横梁和立柱。
师:今天我们就专门来研究横梁。为什么这些建筑都要有横梁?
生:承重。
学生通过前期的调查提问,已经对横梁的结构有所了解;此时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唤起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觉得研究横梁是有用的。再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了学生关注的焦点。探究的欲望油然而生,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科学知识,进一步拉了近科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三、依托生活经验的合理猜测
基于学生生活提出的科学问题,学生是有一定的前概念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前概念,引导学生对问题可能的结果进行多方面的有依据的猜测。这个猜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符合基本科学逻辑基础上的一种合理的猜想,具备一定的可验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用“真的吗?”“为什么这么认为?”“你的猜测、假设能在生活中找到依据吗?”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知道猜测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案例:
师:教室里有横梁吗?看着教室里的横梁,你有什么问题产生吗?
生1:横梁的形状为什么各不相同?
生2:横梁的承重能力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师:横梁的承重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你有相关的依据吗?请结合图片上的和教室的横梁,或者回忆生活中见过的横梁,小组讨论一下。
生1:材料,材料越坚固,横梁的承重能力越大。
生2:跨度,跨度越小,横梁的承重力越大。
生3:厚度,横梁越厚,承重力越大。
生4:宽度,横梁越宽,承重力越大。
师:同学们预测的准不准确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各小组先选择一个你们感兴趣的因素,然后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讨论:你们研究的是哪个因素?
你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
你们准备怎么研究?
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观察各种各样的横梁的基础上,头脑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为后续的探究有一定的指向性。接着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横梁,再结合自己对横梁的已有感知,才能对影响横梁承重能力的因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在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过程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利用生活材料的实验探究
材料是为科学探究服务的。我们平时的科学探究中,应该多用生活化的实验材料,而不是冷冰冰的专用实验器材。利用生活化材料来开展科学探究,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设计更严密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横梁的承重能力》时,在学生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时,我不是直接提供给他们固定的实验材料,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的学生选用粗细、长短各不相同的吸管来搭建不同的横梁;又有的学生选用厚度、长度、宽度不同的卡纸来做横梁;也有的同学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横梁,用铁圈、硬币、橡皮等同等重量的物体来模拟重物,来研究横梁的承重能力。这些材料都是学生从生活中找来的,根据生活经验他们会搭建各种各样的横梁,模拟横梁的承重,从而找出影响横梁的承重的因素。
五、回归生活现实的活动拓展
科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将科学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生活更美好。
例如,在学习了《横梁的承重能力》以后,让学生回到课前展示的一些生活中的建筑横梁上,让他们讨论这些横梁的设计意图。为后续研究横梁奠定理论基础。然后出示生活中一些不同结构的横梁,让学生意识到科技在不断地发展,横梁也在不断地发展,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横梁,让探究得以延续。
总之,“生活即教育”,我们如果能把这个理论有效地应用到小学科学探究实践中,以学生广阔的生活背景为依托,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究生活中的问题,把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加以拓展、创新,这样学生在回归生活的科学课堂上就一定会长出科学的翅膀,并越飞越远,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