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溶解”,开展小学低段科学探究活动
2018-01-29陈雨薇
◇陈雨薇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换成学生立场,不断地站在学生所在年级的角度,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强大内驱;要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概念讲解方式,引导学生准确地描述概念对应的现象,归纳概念定义;还要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应该懂得放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自主总结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科学这一课程的发展和受重视程度愈加提高。尤其是小学科学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更是以其显著的特点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核心素养而备受关注。此外,学生对科学课程中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充满兴趣,教师应当把握好科学探究活动,巧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通过换位设计、同题异构、放手观察等方式,有效“溶解”,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一、换位设计,调动强大内驱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换位成学生,换位成编者去理解和思考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缺什么,学生会怎么学,从而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教。作为一名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当换成学生立场,不断地站在学生所在年级的角度,这样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强大内驱。
比如在为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处于一年级这一实际情况,分析一年级教溶解和三年级教溶解的不同之处,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如何开展探究活动。此外还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如果直接说溶解的话,学生可能会觉得困惑,不能接受这一概念。因此教材没有说溶解,而是把题目变成了儿童化的语言——“盐和糖哪儿去了”,我在开展探究活动时也注意并把握住了这一点。因此,我将盐、红糖和沙子分别放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只有沙子在杯底?盐和糖哪儿去了?”学生就会开始积极思考,并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以及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进行换位思考,把握并利用编者意图,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调动内驱,更好更快更透彻地对科学概念加以理解和掌握。
比如利用学生经常说到的“化了”一词来建构“溶解”这一概念。一年级的学生可能并没有建立起“溶解”这个概念,他们经常会说冲果珍,果珍在水里化了,“化了”就是他的前概念。
二、同题异构,基于之前概念
对于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们往往没有明确的概念理解,但是在脑海中有一种顽固的前概念,所谓同题异构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概念讲解方式,引导学生准确地描述概念对应的现象,归纳概念定义。在同题异构的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想,应该改变什么,应该创造什么,这时教师就应当非常明确自己的教学意图。其中,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就是进行同题异构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比如,在本次实验讲解中,我问过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溶解这一概念的理解,他们会说冲果珍的时候果珍化在了水里,化了就是他们对溶解理解的前概念。如果不能够对他们的前概念进行更新异构,可能很多孩子还是会将溶解理解为融化,教到五年级还是会说融化,前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是这么的顽固。所以,在讲解新的概念时,我会基于他们所理解的前概念,让他进行大量的实际现象的观察,通过细心地观察之后准确的描述出溶解的现象,再从众多的现象中归纳概念,分别观察糖、盐、面粉等物质在水中的现象,发现糖和盐在放入水中之后静置几分钟水中的现象不变,而放置面粉后再静置的话会发现有面粉沉底,从而带领学生归纳出溶解的本质概念。
可见,在讲解新的概念时,应当基于学生们原有的对概念的理解,充分地展示出概念的本质现象,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直观观察的机会,做到准确地表达所看到的现象,完成知识讲解。
三、放手观察,自主得出结论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给学生留出自己观察的时间很有必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角度发现问题,并引发思考,这时候加以指导,他们便能够自主得出结论。因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应该懂得放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自主总结能力。
比如,在这次的实验过程里,我首先是将糖、盐及沙子分别放在有水的杯子里,然后搅拌、静置后观察现象。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得出糖、盐可以溶解在水里,但是沙子并不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结论。然后,我再把面粉也加入水中,并放手让他们自己进行观察,去探究发生的现象的原因。在这个简单的活动中,前三种都是典型的颗粒状物品,但是这三者在溶解方面存在着差异。而最后的面粉显然和前三种不一样,它是粉末状的东西,并且放进水中后和前面的三种状态都不相同。这些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直接得到的结论,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需要学生们进一步地去探究。根据这些观察得到的发现,去探究物质的形态是否是影响其在水中能否溶解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因素对溶解有着影响。在最后的过滤对比中,学生们发现了盐水经过的过滤纸上仅有很少甚至没有残留物,但是在面粉水经过的过滤纸上就残留着大块的面团。通过观察,学生也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即面粉并不能很好地溶解在水里,而盐可以在适合的条件下完全溶解。
因此可以得知,在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放手让同学们自己对探究结果进行观察,不仅可以开阔他们的思维,活跃头脑,更能够在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换位设计,懂得去调动学生这个强大的主体,给他们更多理解;可以在学生理解的前提下,对题目进行多种变换,使他们在不断变化中抓住本质;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放手让他们去观察,去总结自己的结论,锻炼思维能力。总之,在这次的“溶解”探究中,我们体会到,采取多种方式去有效开展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