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018-01-29周玲玲
◇周玲玲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运用学生的前概念和自身的示范作用及制定与设计实验计划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是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一、巧妙运用学生的前概念,教师促进探究的开展
在执教《磁铁有磁性》一课中,由于很多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都玩过磁铁,所以对磁铁并不陌生。课程标准中写道:学生在进入科学课堂时,头脑不是一张白纸。因而使用了谈话的形式:说到磁铁,同学们都知道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呀?那你认为磁铁到底可以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学生大部分都能说出铁,有的同学说金属,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他们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经常说课堂是学生的,要以学生为主体。接下来,用了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学生的前概念。教师紧接着问:那这个实验如何来做?又把探究的问题抛给学生,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科学实验的能力,他们能够说出自己想如何去实验的方法。学生交流后,教师争取学生的意见,达成一致的课堂效果是最有效的。
师:现在同学们预测下,磁铁可以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吸引哪些物体?小组讨论把你们的想法记录在记录表(一)预测上。教师巡视,观察到同学们做完之后,让同学们说想法。大胆的猜测是科学课堂上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学生自己猜测,小组合作交流,最终确定自己的猜测。在这个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都到了预想的效果。而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只是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在上面的探究活动中,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二、教师示范作用辅助科学探究的开展
随着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提倡和渗透,学生学习主导作用越来越被我们重视,而教师的教学主导却被忽视了。其实在科学实验中,有很多时候教师的放手要有一定的度,不能全部放手,那样可能收不回来了。例如:在三年级《测量水的温度》中一课中,对于温度计的使用,是做好实验的前提。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课本上有明确的文字说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之后,亲自示范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因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是以模仿为主的,教师如果操作不规范,学生就很难学会准确的操作方法。对于操作方法中的第3条“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和第5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要求,学生往往会做到第3条要求却忘了第5条规定。教师要在学生实际测量时,注意观察,及时纠错。在很多的实验中,教师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并相应的进行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一直跟着老师的示范走,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己做实验的时候,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制定与设计实验计划,为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目标的行为是盲目的行为,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在制订计划上我要求学生养成先说想法,再书写方案,记录科学观察实验的名称、观察实验的材料、观察实验的方法、观察实验的步骤、观察实验的现象等。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科学,在不打消学生的兴趣时,我先让小组讨论,一人执笔写方案,逐渐达到一部分,再到全员都写的目的。让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养成一种有效地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在《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在学生准备观察研究中,我先让学生制定出一个观察计划。计划内容是:你想研究岩石的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你想用什么工具?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中认真思索并自主讨论、交流、争论,通过同学们的相互启发影响制订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之后,学生在观察岩石环节中碰撞出很多的火花,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增添了很多色彩。在高年级科学课堂中,有很多的实验需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制定实验计划;有了明确的实验计划后,从学生操作的角度来看,目标是明确的;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从实验过程汇报中发现,得出的结论都是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学生长此以往在这样的科学课堂中发展,既锻炼了科学探究能力,又锻炼了思维能力发展;从而让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到新的实验学习和探索中去。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锻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怎样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自由地探究、有效地实验,是需要科学老师用心思考的问题。在老师的引领下,让科学课堂真正变为学生探究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