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18-01-29谢历文
◇谢历文
小学科学的教学是为适应现代化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开设的一门学科,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以期得到广大教研人员的借鉴和斧正。
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素养、探究未知世界的初级教材,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相对来说,它开设时间还比较短,教学经验和方法理论方面还相对缺乏,在现阶段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小学科学这一学科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实际的考查之后,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问题一:教学设备不足,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小学科学的教学为学生认识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供了大量素材,它强调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这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小学科学需要一些互联网信息技术、多媒体等硬件设施的支撑。但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教学资源分配还不够均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一些地方的教学设备还难以跟上小学科学的教学需求,教学资源相对来说还比较匮乏。
解决策略: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创新设施使用方式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科学地分析和把握当地的、当校的、当前的教学资源设施和条件,积极整合现有的可以利用的一些教学设施,对于其中相对匮乏的部分,可以寻找其他的代替品或者是对现有的教学设施进行重复利用、一物多用等,积极地开发创造新的教学资源条件,创新设施使用方式。
问题二:班级容量较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学生人数较多,人口基数较大的特点,导致目前我国的班级容量都相对较大,导致很多学生在班级教学上难以跟上班级的整体进度,因此难以保证教学的质量。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水平也各有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基础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呈现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状态。但是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和及时的关注,以至于一些学生效率低下,难以跟上班级的教学进度,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解决策略: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引入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的指引下,把全班的一个较大的单元的学习整体划分为一个容量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的一种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的上述的班级容量较大的问题,让学生在单位相对较小的学习小组中得到充分的关注。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分工协作和相互配合,能够帮助学生重新确立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发展,既丰富了教学组织形式,又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问题三:专业知识匮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专业知识的支撑是我们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对我们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小学科学作为一个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的一门课程,还需要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探索。而现阶段的小学科学的教学模式还不成熟,在小学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诊断自己的专业知识,查漏补缺。
解决策略:建设专业教学队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科学的学科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系统的学习。我们在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也要不断地学习,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储备系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以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来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问题四:注重理论教学,科学实验操作较少
小学科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科学,虽然其中不乏一些科学的理论,但是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可能脱离生活的实践而单独存在。但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小学科学的实验操作往往会容易被忽视。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的脱离和与生活的脱节,容易使科学的学习变成“纸上谈兵”,变成“空中楼阁”。
解决策略:设计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的教材设置中编排了大量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结合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的心理和特点,多设计一些科学的实验和动手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学生的动手要求。在动手的过程中积极动脑,鼓励学生多想、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结语
小学科学课程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开设的一门带领小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一门学科。以上是对于在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的一些看法和思考。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仍需不断探索,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相处,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