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应用连续护理的效果探讨

2018-01-29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3期
关键词:心源性死亡率出院

苏 靖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3)

临床[1]指出,慢性心理衰竭应用连续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源性死亡率发生。本研究为证实上述理论,在我院开展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验确诊为慢性心理衰竭,无神经系统疾病。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5.6±1.4)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5.4±1.5)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观察组给予连续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出院前指导。出院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确保其达到出院标准,后将疾病预后及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讲解,确保干预效果;(2)出院1周随访。护理人员通过电话或互联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身体状态及病情,判断是否存在复发;(3)出院后1个月随访。护理人员携带相关检测设备前往患者家中寻访,观察患者有无存在气短、易疲劳、呼吸不畅等问题,如有立即开展对应治疗,必要时可将患者送往医院治疗,确保其身体健康。

1.3 研究指标

对比急性心力衰竭发作率、心源性死亡率及生活质量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根据综合评定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价[2],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总分40分,分值越高则证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急性心力衰竭发作率及心源性死亡率对比

观察组急性心力衰竭发作率及心源性死亡率分别为2.94%(1/34)、0.00%(0/34),对照组分别为23.53%(8/34)、17.65%(6/3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0、4.570,P=0.032、0.033)。

2.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32.16±1.21)分高于对照组(26.29±1.41)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22,P=0.000)。

3 讨 论

随着机体年龄不断增长,其自身机能及免疫能力均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导致相关疾病发生,其中心力衰竭最为常见。心力衰竭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慢性发生率较高,并具有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反复发作等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给予其合适且有效护理,确保患者身体状态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连续护理干预后,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慢性心力衰竭应用连续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急性心力衰竭发作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心源性死亡率出院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勘 误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