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白术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2018-01-29高旭阳
高旭阳
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管壁出现粥样斑块,造成心肌供血、供氧不足或心肌坏死[1]。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甚至猝死,同时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中老年群体的发生率比较高,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2],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时间长,患者恢复较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着身体和心理双重压力,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各大医院的共同目标,根据研究显示,茯苓桂枝白术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好,此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组患者采用茯苓桂枝白术汤加减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中药组,每组均有50例。常规组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2.5±8.0)岁;中药组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62.0±8.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生产厂家: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国药准字J20080090,规格:75 mg),每次口服75 mg,每天1次。
中药组根据证型来进行增减药物治疗:心血淤阻型:生地黄25 g,赤芍15 g,川芎、桃仁、桔梗、枳壳、薤白、川牛膝各12 g,红花、檀香、灸甘草各7 g。四肢不稳、大便泄溏者应用茯苓桂枝白术汤加淫羊藿、山楂、葛根和郁金。寒凝心脈型:茯苓、丹参各25 g,白术20 g,瓜蒌壳15 g,枳实、制附子、桂枝、薤白各12 g。痛甚者加乌头、细辛、元胡、荜菝。心气虚弱型:丹参25 g,白术、茯苓各20 g,麦冬、黄芪、赤芍各15 g,人参、灸甘草、桂枝、当归各12 g,三七1.8 g(冲服)。将药物煎服,每天2次,每天1剂药。
两组患者均接受90天的治疗。
1.3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停药后3个月内没有复发的情况。有效:患者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善。无效:体征无改善,症状加剧。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常规组共有21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74%;中药组共有28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0%,中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常规组患者中,有4例头晕头痛、3例面红心悸、3例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中药组患者中,有2例头晕头痛、1例面红心悸,不良反应率为6%,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疾病[3-4]。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心肌缺血、心肌缺氧、胸痛,饭后半小时是发病的高发期[5-6]。冠心病在中医领域被认为是胸痹类型的疾病,患者的发病是心脉阻塞,因气滞、血淤、痰淤、热结等导致的心脏气血不足,餐后很容易引起恶心纳差等症状[7-10]。冠心病在中年人群中多发,中年人常劳倦思虑,饮食失节,忧思伤脾,有心肾气虚后阳虚等症,表现为畏寒肢冷、遇冷发病、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应重视益气养心、补肾固元,宜用肉桂、附子、细辛、淫羊藿等温肾助阳之品[11-12]。而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情志失调有关,多伴有胸闷、太息、双肋胀痛等症状,治疗时应多用葛根、柴胡、荷叶等疏肝解郁之药。使用中药治疗的同时可以结合硝酸脂类药物来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进行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突出,使用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也比较低。此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开展了比较,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4%,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茯苓桂枝白术汤的治疗副作用比西医治疗少。
综上所述,临床中冠心病患者接受茯苓桂枝白术汤加减治疗是安全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