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的“理性”失轨与共生调和
2018-01-29朱德全
陈 甜 朱德全
马克斯·韦伯通过对人的行为进行系统分析后认为,人的理性包括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种理性作为人类探索自然与人之本质和存在意义的重要范畴,备受社会各领域研究的重视,然而,在职业教育领域对两种理性及其关系的探索却鲜有提及。事实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横跨“教育域”与“职业域”的教育类型,其不仅关涉通过教学培养“职业人”而彰显其工具理性,同时关涉通过教学培养“生命人”而彰显其价值理性。为此,理性剖析并调和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两种理性及其关系逻辑,使两者更好地融合共生于职教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走向科学与现代化治理,从而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探源与析理:两种理性及其自身辩证逻辑
理性是西方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马克斯·韦伯认为,人的理性由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共同组成。其中,工具理性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1]。而价值理性即“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2]。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及其两者关系自被提出便备受争议。事实上,两者本身是价值无涉的,只因存在的领域不同而使两者的关系变得微妙而难以把控,两者之间既有共生共存的依赖,也有时多时少的博弈冲突。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受职业教育本身特性以及教师主体观念认知的影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且难以调和,然而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理性的研究却鲜有提及。而要合理把控职业教育教学的理性,则需要在充分结合职业教育特性的基础上,深度梳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关系逻辑,以有效促使两者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和谐共生,从而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走向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理性发展之路上来。
(一)工具理性及其辩证逻辑
工具理性自提出便备受争议,哲学界普遍掀起了对工具理性的批判狂潮。其一,工具理性导致人自身的物化。工具理性视野里主要存在的是事实与工具,强调事物外部价值的体现,并外化表征为工具性和机械性,其通常忽视了事物本身所应蕴含的对人情感和精神价值的尊重。事实上,若一味强调事物的工具理性,则容易使人物化,从而沦为工具理性的工具。其二,工具理性逐渐成为科学霸权扩张的帮凶。从西方理性发展史得知,理性的发展始终与科学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在近代社会以后,科学技术价值的不断发掘与凸显,使得科学技术的霸权地位不断飙升并稳固,而在这种背景下,工具理性过分强调科技发展手段的正确性与高效性,在一定程度抹杀了人性的本真价值,使得人逐渐沦为科技发展的价值附庸。其三,工具理性助推了人价值意向的偏离。工具理性过分强调外在目的及手段,这使得工具理性的价值意向不断向功利化倾斜,而受此影响,人的价值意向也不断为了追逐利己目标和效益而忽视过程性发展价值,使得人生存及生命的意义变得越发模糊。
虽然哲学史上对于工具理性的批判屡见不鲜,而若对工具理性一味地批判和否定,则又犯了片面化看问题的错误。诚然,“工具理性”是“工具”与“理性”的集结,而任何将“工具理性”简单理解为“工具”而忽视“理性”特定内涵的认识和观点均是片面和错误的。从另一层面来看,工具理性在一定情况下也存有其自身的价值合理性。其一,工具理性是理性实践的手段、途径和方式。事实上,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若没有有效手段、方式和途径作支撑,则会变成没有事实支撑的“空中楼阁”,从而成为一种非理性的主观臆测。其二,工具理性为科技进步提供效率支撑。工具理性以可预测的技术性方式确定科学技术的发展目标,并以效率化的支持手段推动科技的转化和实践落实,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现实支撑,并为科技进步提供便捷条件及效益支持。其三,工具理性为实践方案和有目标的现实活动提供理性支持。“它强调功能关系和数量,它的行动目标是效率和最佳标准”[3]。由此看来,工具理性可视为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指引着人们进行高效合理地实践,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行为的规范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人们思维结构的缜密,在人们理性实践中起重要指引作用。
(二)价值理性及其辩证逻辑
与工具理性不同的是,价值理性自提出便受到不少先哲们的追捧。第一,价值理性使得“真善美”得以体现。由于价值理性较注重过程中的“美好”,以及实践终极意义的追求和人内在价值的提升,其常以“真善美”的标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使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得以澄清,并注重实践过程性的价值以及人内在价值的提升,从而更能凸显出过程性的美好以及人自身价值的彰显。第二,价值理性能够对人价值意向进行合理引导。与工具理性对于人价值意向的功利化导向相区别的是,价值理性强调人们实践行为本身的价值,能够将人们的价值意向拉入正确轨道,其实也是对人们合理价值观念的重塑。第三,价值理性更加凸显人性的价值。价值理性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理性,强调人自身价值高于其他,注重对人自身价值的尊重,以及对人性的关怀、对人的意义和幸福的关照。第四,价值理性是促进科学与人文统一的纽带。价值理性强调对价值和意义的追寻,其是理性与非理性、科学和人文、客体与主体相融合的催化剂,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沟通和融合作用。
价值理性存在其特有的合理性,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价值理性也存在其固有的缺陷。一方面,价值理性不具有时效性。价值理性追求长远目标,注重终极关怀,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体现其内在价值,因而具有一定的“理想性”。然而在情况紧迫的条件下,价值理性至多可在精神层面达到一定的“望梅止渴”效益,但不能立刻解决紧迫事件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价值理性独立发挥作用效力不大。在实践过程中价值理性必须以工具理性为前提,并通过工具理性得以实现,工具理性对效益、对有用性的追求却可以脱离价值理性而单独存在,而价值理性却不能脱离工具理性而单独存在,若脱离工具理性,则可能会使实践活动事倍功半而导致失败,其对于价值理性的追求也将成为空谈。
二、阻滞与诊疾:职业教育教学的“理性”偏颇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融“职业域”与“教育域”于一体的教育类型,其教学理性内在地涵盖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并表现为通过培养“职业人”而彰显其工具理性,培养“生命人”而彰显其价值理性,并且两种理性协同共生于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中。任何重此轻彼的理念与做法均可能导致教学中的理性偏颇与极端化,而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乏存在理性“失位”与极端化走向的情况。
(一)职业教育教学理性的偏颇“失位”
职业教育教学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各有其位”并“各尽其职”,理性的偏颇“失位”则会导致受理性支配的教学出现秩序紊乱与质量效益低下等问题。受职业教育发展所依附的环境与条件限制,职业教育教学理性有时也出现偏颇“失位”情况。
其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理性偏颇。受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步晚、经验不足等限制,传统的普通教育制霸地位较大地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初期的发展,职业教育教学在诸多方面沿袭了普通教育的相关模式和运作机制,并形成了普式化的固有发展程式。由于普通教育教学模式受人文与价值理性影响较大,在教学实施中侧重学问导向,受此影响,职业教育教学在初期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学问化发展倾向,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诚然,职业教育受其自身特性影响,又倾向于以就业为主导目的的实践导向,这便加剧了职业教育发展初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矛盾。
其二,目的意义与手段方法的理性冲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指向职业、面向就业并直接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类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技术技能的获取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正是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使得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也主要围绕就业而展开,因而其教学活动的理性,也主要以强调达到教学目的的结果和手段的工具理性为主。工具理性是理性实践的手段、途径和方式,也是就业导向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无论是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抑或是“厂中校”“教学工厂”等,均追求通过最直接、最有效率方式达成让学生获取技术与技能并更好就业的直接目的和结果。然而,过度强调追求以效率为主的手段与方式,则会一定程度掩盖追求过程性与内涵化发展的目的与意义,因而,如何有效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使两者融合共生于职业教育的教学理性发展中,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理性发展的必然走向。
其三,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理性龃龉。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纷争自古有之,如何使两者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实现理性统一,并非易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价值的不断凸显,科学技术的霸权地位也深刻影响了人们对教育教学理性的认知。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注重传授给学生实用科学知识的实质教学,主要强调一种知识获取的结果,因而其主导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并强调发展手段的正确性与高效性;注重培养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形式教育,因强调过程性的能力发展和培养,因而其主导理性主要是一种价值理性。在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中,虽已鲜有直接对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割裂存在的认可,但在具体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两者割裂对峙的情况。仅从职教教学评价来看,在对实用知识的获取测评与能力发展测评中,通过以试卷测试的手段和方式实现对职教学生技术技能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显著多于通过发展性测评检验学生过程性能力的具体发展情况。因而,在职教教学中的理性归位,需要合理整合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使其和谐共生于职教教学实践中。
(二)职业教育教学理性的“钟摆”走向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理性的两个方面,是职业教育理性的主要体现,两者缺一不可,并各有其度,犹如钟表的钟摆,当各自摆幅达到最大程度后,必然走向另一方的最大摆度。在现实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受职业教育自身特性以及教师个体理性有限性的影响,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理性也往往容易走向极端,从而表现为在职业教育教学实施中的“唯工具理性”和“唯价值理性”极端倾向。
“唯工具理性”极端倾向下的职业教育教学则表现为:其一,职业教育教学功能的异化。受工具理性极端思想的支配,部分职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强调达到教学目的的结果和手段,片面追求教学的外在功利价值向度,重视教学的外在目的,这使得教师教的功能逐渐掩盖了学生学的价值,教学也逐渐沦为教师维持生计或是提高学生分数的工具,从而使得职业教育教学也相应地超越了其工具理性而走向工具化。其二,职业教育学生主体价值的缺失。受就业导向的工具理性影响,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就业能力与实践技能的获取,并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为衡量教学效度的标尺,进而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并按照固有的机械化操作程式对学生进行重复操作训练,这不仅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流失、主体价值的掩盖,更使学生逐渐沦为接受知识和技术的“容器”。其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重科学训练轻人文陶冶。在职业学校教育中,与工具理性紧密联系的是科学教育和智育,与价值理性紧密联系的是人文教育和德育[4]。唯工具理性思维支配的职业教育教学,在具体实践中也相应地表现为重科学与技术教育而轻人文与道德培养的错误倾向,从而造成职业院校学生的片面化发展。
职业教育教学的价值理性重在肯定教学行为本身的价值,通过对教学自身内在价值的追求和挖掘,以充分彰显教学过程中人的价值。价值理性是职业教育教学理性的必然选择,然而,对价值理性的过于盲从也会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中价值理性的极端化。一方面,职业教育教学实施中的绝对价值虚无主义。部分职教教师认为,工具理性指导下的教学让教师和学生均沦为教学的工具,因而,职业教育应当追求就业与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的绝对内在价值。事实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偏技能与动手操作能力获取的教育类型,其教学活动的重心也落到了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上,若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现实路径和方法的支撑,仅仅是追求一种过程性价值理念与精神境界的达成,那么职业教育的教学也将沦为与实际脱节的形式主义。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教学价值评价的两难之境。受唯价值理性极端思想影响,部分职教教师认为,目前职业教育教学评价过于强调教学效果目标的达成以及衡量学生效果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却看不到学生内在价值真正发展的效益评价,并认为职教教学就其本身而言就有其价值,能够使人得到提高。诚然,职业教育教学本身所发挥的价值有多大,学生是否通过教学本身而得到内在无形的发展,或者发展的程度如何,其效益程度却难以用现实测量工具去衡量。
三、构想与试探:职业教育教学的“理性”重塑
职业教育教学理性的重塑,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性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效促使职业教育教学理性的复位,并在理性复位的基础上全面实现理性的整合,以促使价值理性为工具理性提供精神支撑,工具理性为价值理性提供现实支持,从而助推职业教育教学真正走向理性化。
(一)理性复位不失偏颇
职业教育教学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要实现理性融合,首先要推进两者“各就其位”而不失偏颇,才能充分挖掘两者在教学中的应有价值。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理性统一
职业教育教学系统作为一种区别于普通教育教学系统的半开放公开系统,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联结教学系统与社会职业发展系统等有效工作和生产模式的运用提供可能性,而这也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实践性。理性复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理性,是要在充分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各自作用效能来有效调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使两者均不可偏废,各自的比例也不可过于极端化,具体根据工作任务开发职业教育课程,使理论教学更好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基础,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转化和升华。
2.目的意义与手段方法的理性统一
黄炎培先生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长生产力之准备。职业教育的工具理性侧重于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某种职业能力和技能,从而实现“无业者有业”以此凸显手段方法的功用价值。而职业教育的价值理性则侧重于要使学生在获得某一职业能力与技能的同时,也要使其获得职业道德的发展,并“学在其中”和“乐在其中”,最终实现“有业者乐业”,以此凸显目的意义的内在价值。理性复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既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从而获取谋生手段,也要让学生爱学、乐学而得到内在价值的提升,具体需要职教教师不断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通过创设具体的生产与工作情景,使理论教学变得更形象生动,实践教学变得更优质高效,从而实现目的意义与手段方法的有效统一。
3.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理性统一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融合性教育,其既强调学生科学技术知识的获取,同时强调学生职业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决定了职教教学中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同样举足轻重,人文学科教学和自然学科教学也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而要在职教教学中实现两者的理性统一,则需要既实现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社会科学的意蕴,同时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中渗透自然科学教育的形式,既侧重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与道德素养的过程性发展养成。具体需要职教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互补渗透,在自然科学学科科目的教学中挖掘人文社会科学之价值和意蕴,同时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科目的教学中挖掘自然科学之知识内容和方式能力,并实现两者在职教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交互融合,从而促进学生职业技术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
(二)理性整合和谐统一
职业教育教学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理性融合,不仅要推进两者“各就其位”,还应对两者进行充分整合,使两者在教学中和谐共生从而凸显理性教学的共生“精彩”。
1.“职业人”与“文化人”的整合统一
受工具理性支配的职业教育教学,“以用为本”的“职业人”成为教学的首要目的,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学生的学,受此影响,教师变为教授的工具,学生则沦为接受的容器;而受价值理性支配的职业教育教学,价值导向的“文化人”成为教学的首要目的,受此影响,学生得不到实际发展,职业教育教学也变成理想的空无主义。理性复位的职业教育教学,则需要从“人性”出发,在强调教学工具作用的同时唤醒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价值。为此,一方面,作为教授活动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师,需要重新重视并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技能获取为重心,充分预设教育教学目标,有效生成创生性课堂[5],并以自身的教,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另一方面,学生则需要正确认识自身“学”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学习并理解配合教师的教学,主动建构职业知识体系以及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训练,从而与教师共同创生理性课堂的“精彩”。
2.“以用为本”与“以人为本”的融合统一
受单一工具理性支配的职业教育主要将教学视为促进就业而凸显其外在功利价值的工具,从而导致职业教育功能价值的异化。受单一价值理性支配的教学,又片面强调教学的“以人为本”,教学本身变得形式主义。事实上,职业教育教学的最大及终极功能在于育人,教学育人功能的回归要求不仅要凸显教学在“育”的层面促进职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并顺利就业的外在价值,更要彰显职业教育教学在“人”的层面对学生生命价值尊重的内在意义。因而,理性复位的职教教学,强调教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从“钟摆”走向“共生”而不失偏颇,这便需要职业学校与职教教师牢固树立教学育人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在侧重“以用为本”的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的学生个体内在价值与“生命性”的挖掘和尊重,从而使得教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走向和谐共生,以发挥教学育人的更大价值。
3.职业教育“情”与“理”的共生统一
职业教育教学理性的归位与发展,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教学中实现共生融合,势必需要以“情”为纽带,从而有效联结并促使职业教育教学“情”与“理”的共生统一。受传统工具理性极端化主导的教学,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尴尬境遇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被动“物化”使得职教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与情感沟通均相对较薄弱,这又在一定程度加剧了生命特有情感的沦丧,而“情”的缺失必然加剧“理”的紊乱。为此,要推进在职业教育领域“情”与“理”共生的理性教学,则需要教师融情于教,学生寄情于学,实现以“情”为纽带,联通职教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汇,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共同的生命在场,最终促成师生、生生之间生命个性的相接,这才是两种理性融合之“情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