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写作中学写作
2018-01-2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要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学写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简单教法、丰富命题和有效引导上帮助学生进行写作。
1.教法力求简单,让学生会表达。
于永正老师认为:小学生的习作,类似于“涂鸦”,“童心”为体,“趣”字为先,“放胆”为主。它越是简单自然,就越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最终成为个体的生存方式乃至生命形式。
要教得简单,教师首先要放松心态。我们教师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给自己或学生这样的暗示——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原因之一可能是我们对于写作的要求太高。比如骆宾王七岁咏鹅,千古赞叹,如果我们要求学生也写出这样的文章的话,那估计只有失望。对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讲,写的习惯比写的内容更重要。教师不应在学生写作的起始阶段就对他们提出太多要求,而应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去写,从而逐步增加写作的勇气和自信。
对于写作,一个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多写。教师应该有这样的习作教学的意识——今天,学生写了没有?写是书面语言表达的实践。我们需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把学生书面表达的实践分解到每一天,让书面表达同口语表达一样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要。一个不经常开口说话的学生,说起话来会结结巴巴;一个不经常写作的学生,写起来就会笔尖艰涩。只有每天坚持写,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2.丰富命题资源,让学生有表达。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对作文命题的研究太少。好像一说到命题作文,就会想到它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其实,扼杀学生个性的是那些已经被克隆过无数次的题目,比如:写教师就是“老师,我想对你说”;写假想类的作文,就是“假如我是……”。这样的命题,怎么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必须开阔眼界,建设好适合自己班级的富有个性的命题资源库。
在阅读教学中寻觅命题资源。在语文学习中,与习作关系密切的活动是阅读。小学高年段,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课文,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改写、仿写、续写等。如:学习了苏教版六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可以让学生听读郑振铎先生的散文《别了,我爱的中国》,后以“别了,我爱的波兰”为题进行仿写,写去乡离国的肖邦的心绪;学习苏教版五下《望月》一课,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围绕“山”进行写作。
在网络媒体中寻找命题资源。虽然网络作文良莠不齐,但却可以为学生提供习作的话题。如这些命题就很不错:老妈减肥记、水果星球、回到恐龙时代、地球进了太空医院后、烦人的同桌、假如我有一百万……
在生主命题中再生命题资源。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师命题,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命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状况。鉴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命题,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学生每天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事物进行练笔,他们对自己出的题会很感兴趣,还可以相互提供习作素材。可以说,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大事小情都可以成为学生的作文题目,学生想出了题目,就写在黑板的一角,第二天对谁的题目感兴趣就写谁的。以下是学生想出的题目,大家很感兴趣:蚂蚁家族、有趣的梦、桌椅的对话、倒霉的一天、没有电的日子、我是一只小老鼠……
3.在写中指导,让学生巧表达。
有些习作指导课看似是在学生的写作指导上下足了功夫,内容丰富、讲解到位,比如:告诉学生什么叫比喻、拟人、首尾呼应,告诉学生写文章要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但实则内容过多,反而没能帮助学生找到习作的切入点,也耽误了学生的习作时间。
写作好比造房子,只要想想造房子的时候,老师傅怎么教小徒弟的,我们就会明白该怎么教学生。老师傅不会给徒弟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砖头,也不会喋喋不休地强调砌墙的要求。他看着徒弟砌,如果有一块砌歪了,他会指导徒弟如何纠正,在手把手教的过程中,徒弟就学会了。而这种手把手教的过程,也正是我们习作教学所需要的。
总之,我们不能把写作教学搞得太玄乎,不能把写作搞成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负担。在写作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都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儿童视角,让学生在写作中学写作,并使之简单一点,那么学生将不再惧怕写作,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将会随之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