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图书馆“1+X”创新服务模式探究

2018-01-29赵娜娜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书屋农家电子商务

赵娜娜(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

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Villagers Reading”project,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ibrary has basically realized the full coverage of rural units.However,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library has been only a subsidiary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and it ha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villagers an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Therefore,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1+X”service mode,through which the rural library can be implanted into the life of the villagers.It can help the villagers to improve the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of the villagers.while improving the overall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e countryside.

Keywords:Rural Library;“1+X”Mode;Service Innovation?

200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响应国家农村文化建设号召,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2012年9月,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总结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我国已建成农家书屋600,449家,投入资金180多亿元,共计配送图书9.4亿册、报刊5.4亿份、音像制品1.2亿张、影视放映设备和阅读设施60多万套,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提前三年完成了“农家书屋村村有”的任务。[1]

农家书屋的全面覆盖奠定了我国乡村图书馆全面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提前完成,乡村图书馆的后续发展问题层出不穷,农家书屋办馆形式单一、长期没落、无人问津成为突出问题,如何让农家书屋以图书馆事业的形式长期持续地发展下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乡村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最基层点,其办馆及服务方式具有灵活性,乡村图书馆的后续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其灵活性这一优势,施行多元化办馆策略。在此,笔者提出乡村图书馆“1+X”服务模式。

1 什么是乡村图书馆“1+X”模式

2001年,雷香花首次提出乡村图书馆“1+X服务模式”这一概念,即省、市或高校图书馆支持带动多所乡村图书馆共同发展的模式。[2]这一模式在我国部分地区试点后,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自成体系的发展格局,此发展模式并没有普及到全国乡村图书馆。

目前,我国乡村图书馆经费有限、覆盖面小、服务方式单一,用户群体单一与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文化需求是乡村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小小的农家书屋或书屋一角根本吸引不到读者,盲目地搞资源建设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如何在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在帮助和鼓励村民阅读的同时,又能帮助其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是未来乡村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提出的“1+X”是“乡村图书馆+X”的服务模式,其宗旨就是利用乡村图书馆规模小、灵活性强的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多元化服务,为农民提供看得见的实际效益,拓展书屋惠民、便民服务的功能,推进农家书屋向乡村图书馆转型升级,从而为乡村图书馆聚集人气,实现1+1>2的效果。

2 乡村图书馆“1+X”服务模式经典案例介绍

2.1 “农家书屋+电子商务”项目

为解决基层农民“买书难、看书难”问题,2007年,江西省响应国家号召,启动了“农家书屋”文化惠民工程。根据江西省农家书屋工作报告统计,早在2010年江西省就已经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建成农家书屋6,835家,覆盖了全省40%的行政村,缓解了广大乡村缺书少报的现象,解决了村民“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保障了农民群众读书看报的基本文化权益。[3]但是,随着农村人口结构、群众生活习惯的变化,农家书屋面临着资源闲置、门庭冷落的窘境,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普及知识、传播先进文化的作用。同时,由于江西省部分农村受网络设施落后、人才资源匮乏等制约,无法实现网络全覆盖,电子商务进入农村“最后一公里”瓶颈仍未打破。

2015年5月,江西省赣州市为打破这一瓶颈,实现农家书屋转型,将农家书屋和电子商务的优势结合起来,率先开展了“农家书屋+电子商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了从文化平台到经济平台、从文化惠民到文化富民的转化。[4]“农家书屋+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使原本冷清的农家书屋热闹起来,村民可以在这里进行网上购物,查看农产品信息,有的村民还在这里开起了网店,卖起了自家的土特产;村民集中在这里可以进行政策咨询和技能培训,或开展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培训等活动,小书屋变成了村民的“黄金屋”,让农民兄弟既富“脑袋”又富“口袋”。[4]赣州市“农家书屋+电子商务”的试点成效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试点的经验基础上,江西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农家书屋+电子商务”建设,在开辟农村增收新渠道的同时,建成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家园”,实现了经济文化同步走。

2.2 案例分析与启示——需求驱动

从我国农家书屋工程开展十年来的经验不难看出,农家书屋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用户的缺失。农民习惯了经验式的生活模式,对知识没有太深的概念和需求,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相比,他们更关心家庭经济的收入状况,对他们而言多读几本书似乎改变不了自己的现状,经济也不会增收。江西省“农家书屋+电子商务”模式的成功开展,恰恰是抓住了这一心理,即“文化带动经济,文化是隐形的;经济带动文化,经济是显性的”,让农民看到电子商务带来的显性经济效益,在书屋里看到商机,在享受商机的同时,从书屋不断汲取知识来充实自己。

乡村图书馆“1+X”模式,是在确保硬件设备的基础上,集合农民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开展的文化生活服务。乡村图书馆该模式是鼓励在创收增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明确需求、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农民信息敏感度不高这一问题。

可见,农家书屋要从农民的实际生活着手,慢慢渗透,而不是生硬地将文化知识强行带入他们的生活,这种强行带入的方式太突兀,也不容易被接受,最终容易造成资金及资源浪费,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乡村图书馆要发展必须打破常规,在结合农民实际需求的同时,创新服务模式。

3 乡村图书馆“1+X”多元化创新服务策略

“农家书屋+电子商务”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乡村图书馆“1+X”模式,可以结合乡村地方特色、现实存在的问题及农民实际需求,多形式、多元化地灵活办馆。

3.1 “乡村图书馆+电子商务”,以经济效益带动阅读需求

“乡村图书馆+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主要通过电子商务打通了农村信息流和物资流,实现“生活、生产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的同时,增加了农民生活的便利性,同时为农民提供产品供需信息及电商使用技术的支持与指导,为群众增收致富搭建了新平台。广大农民通过这一平台,足不出村便可通过网络渠道,购买各种生活用品、生产资料;自家的农副产品销售也从线下搬到线上,破解了部分乡村地处偏远、销售渠道不畅等难题。[5]乡村图书馆不仅能看书还能销售农产品、购买生活物资,自然深受村民的欢迎,也必然成为村民活动的主要场所。

“乡村图书馆+电子商务”的服务模式,有效地实现了文化和经济效益的融合,在实现农民经济增收的同时,信息流的传播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村民的信息需求观念;同时,也使得村民文化素养得到提升,有助于最终实现经济文化同步走。

3.2 “乡村图书馆+继续教育”,以学习提升文化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新时期农民的知识结构得到全面改变,文化素质得以提高,与之相应对阅读的需求和求知的欲望也在不断地增强。然而在农村,除了学校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文化机构,所以新型农民在义务教育结束以后,就基本与知识的再提高脱离。“乡村图书馆+继续教育”就是为了帮助农民实现知识再提高,将乡村图书馆作为村民继续教育的场所。

首先,乡村图书馆可以通过农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便于参与的方式,开展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举办各类农产品种植技术讲座,请相关农业技术专家在田间地头对农民群众进行培训。通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知识讲座、夜校学习班活动等将村民吸引到图书馆。其次,乡村图书馆还可以作为乡村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通过各类党政培训、学习和掌握国家时事政治热点、开展思想政治交流座谈等活动形式,发展、培养乡村党员队伍,通过党员带动群众,从而有助于带动全村思想政治文化水平的提升。此外,乡村图书馆还可在寒暑期通过组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农忙的时候,让孩子们也有了一个安全良好的文化娱乐场所。

3.3 “乡村图书馆+文化站”,以丰富的活动激发群众的文化热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耕机械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将农民的双手解放了出来。新型农民已经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模式。在劳作后,农民更愿意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广场舞、手工编织等活动越来越受到群众的青睐。如何提升农民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趣,成为乡村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图书馆+文化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乡村图书馆+文化站”,使图书馆扮演起文化站的角色,通过举办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提升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通过举办书画比赛、手工艺作品展、歌咏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提高农民参与知识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好邻居”、“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在乡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敬老爱幼、扶贫帮困等活动,树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念。乡村图书馆通过宣传文化,传递正能量,在乡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情趣。

3.4 “乡村图书馆+博物馆”,以地方特色文化激发村民的文化自信心

在我国城镇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乡村传统文化都受到严重冲击,本元文化渐渐流失,[6]近年来,与之相应的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乡村旅游的兴起,更是掀起了乡村本土文化的保护发掘热潮。

乡村图书馆通过收集和保护乡规民约、民间故事与传说、传统手工艺品等传统文化作品,创造参与展览空间,收集、修复展示与乡村相关的文化历史遗迹等,实现本土文化的发掘、收藏和展示,传承本村的历史和荣誉,同时激发村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村民在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产业模式上具备与城市文明平等交流的自信与能力,引导和激发村民更多地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地位并愿意主动留在乡村,重建并发展乡村文化。

3.5 乡村图书馆+互联网,以网络信息化带动智慧乡村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自动化在城市已经非常成熟,在乡村却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益。为了推动乡村信息化发展,帮助村支委实现网络化办公,为当地群众提供智能化服务,助推信息化发展,推进智慧乡村建设,乡村图书馆可以将互联网思维引入乡村,实现互联网与乡村生活的实际对接。乡村图书馆将一些适合于乡村便民性的新技术、新服务推送给村民,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智能化指导服务。如,在村委会等重点区域覆盖WiFi无线网络,建立村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村民只要下载安装相关APP,就能实时了解到村里各类活动通知、最新的工作动态、便民信息和相关政策。乡村图书馆还可以帮助村委通过互联网获取新知识、新政策,并及时反馈给村民;帮助党员干部及时学习中央会议文件精神,提高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此外,乡村图书馆还可以开展一站式便民服务,通过办理生活缴费、代收发快递包裹、票务预订等,让农民的生活更加智能与便捷。“乡村图书馆+互联网”,拓宽了乡村图书馆惠民、便民服务功能,推进了乡村图书馆的转型升级。

乡村图书馆要得到长远发展,必须解除图书馆唯“书”的固有思想。通过“乡村图书馆+”,扩展图书馆服务空间,让农民群众一提起图书馆想到的不仅是“书”,还有信息,以前的乡村图书馆也不再只是一个书屋,而应成为一个乡村文化信息的集散中心,一个集文化、娱乐、生活等于一体的、村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空间。使原有乡村图书馆升级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现代信息服务站,盘活了基层文化资源,打通了农村信息流、物资流,使得乡村图书馆成为村民增收创收的致富屋、学习交流的读书屋、休闲娱乐的幸福屋、文化传承的自信屋、信息共享的便民屋。

猜你喜欢

书屋农家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西江月·农家早春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梦幻书屋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