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小儿肠造口术后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2018-01-29卢燕玲
卢燕玲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延续护理干预指的是在出院离开医院后延续至家庭中的护理,出院时护理人员会制定出院计划、患者回归到社区以及家庭后继续开展持续的护理模式,并定期进行随访[1-3]。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肠造口术后应用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小儿外科行肠造口手术治疗的25例患儿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小儿外科行肠造口手术治疗的25例患儿为观察组。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3岁,平均(1.45±0.27)岁;肠造口部位:结肠造口者9例,小肠造口者16例;原发疾病:患有急性肠套叠伴穿孔者6例,患有先天性巨结肠者6例,患有嵌顿疝伴绞窄性肠梗阻者7例,患有外伤致肠穿孔者1例,患有梅克尔憩室溃疡穿孔者1例,患有肠瘘致腹膜炎者1例,小肠结肠炎者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1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1~3岁,平均(1.39±0.21)岁;肠造口部位:结肠造口者8例,小肠造口者17例;原发疾病:患有急性肠套叠伴穿孔者4例,患有先天性巨结肠者7例,患有嵌顿疝伴绞窄性肠梗阻者8例,患有外伤致肠穿孔者1例,患有梅克尔憩室溃疡穿孔者1例,患有肠瘘致腹膜炎者1例,小肠结肠炎者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1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小儿外科常规护理,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观察组施以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在院培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小儿肠造口术护理知识培训,床头悬挂导管护理温馨提示卡、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宣教单;组织患者及家属观看护理PPT和导管护理操作视频,介绍由于护理不当引起不良后果的案例;术后护理组长现场演示护理方法;出院前指导患者及家属参与小儿肠造口术护理。出院后1周内由护理组长进行电话回访,针对患者饮食、活动、休息、护理知识、家庭护理过程中的困惑进行电话回访,以后每周回访1-3次,最后1次回访时提醒复诊时间;以后每月电话回访1次。出院1月来院复查,对病人进行小儿肠造口术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评估。对出现并发症且护理难度大的患者进行护理指导;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与专科护理小组交流,互通信息,避免类似病例的发生。建立造口患者微信群,让患者及家属相互交流护理心得,获得良性心理支持。制定出院计划,评估家属对人工造口掌握情况,科室建立微信群,护士能及时动态的帮助患儿家属解答问题,科室不定期组织关于人工造口的知识讲座及操作示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行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两组患儿行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1)刺激性皮炎(对照组12例,观察组8例);(2)过敏性皮炎(对照组9例,观察组5例);(3)机械性损伤(对照组3例,观察组1例);(4)肠脱垂(对照组4例,观察组2例)。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0%(16/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0%(28/50)(P<0.05)
3 讨 论
延续护理是住院护理服务的延伸,能为小儿肠造口术出院患儿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健康指导、心理支持[4]。延续性护理实施的关键为护理人员制定并充分利用护理干预计划,使护理工作从医院、离开医院后在家庭以及社区内为患者继续提供延续性的护理,完成无缝隙衔接,保持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有持续性的联系,使患者在出院后还可以获取专业性的护理干预指导[5-6]。本研究结果证实,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肠造口术后应用中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