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书写:让写字落地生根
2018-01-29
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以前的教学大纲,还是现行的课程标准,都把写字作为小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之一。《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定位赋予了写字特有的应用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凸显了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基础地位。
而当下的写字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写字这一最基本、最常见的训练游离于语文课堂训练的边缘;另一方面,教师教学中对各学段写字目标和任务没有明晰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学段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偏差,各年级的训练方法单一。不仅是常态课,就是一些大型公开课也很难看到写字教学的场景。长此以往,写字自然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摆设。
语文教学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踩大地。为了确保写字目标的落实,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写字目标都进行了细化,并特别指出:“要在每一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这一要求表明写字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字要融入课堂,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
如何有效实现课标的这一要求,让写字在课堂上落地生根呢?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坚持“随堂书写”是提高写字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随堂书写”,就是立足于语文课堂,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每一节课教学现场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写字训练,实现写字活动的真正发生,从而促成学生写字技能的形成。
一、选择适宜时机,保障“随堂书写”
课标提出的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正是这一要求,使得“随堂书写”有了理论上的时间保证。作为语文教师,要把这种要求当规定,在课堂上不打折扣地去执行。那么“10分钟”如何运用?笔者认为,课标提出的10分钟写字除了是一种规定以外,同时还倡导了一种写字理念和意识,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来合理安排,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然而,“10分钟”的使用也不是绝对的,有时超一点,有时少一点都是允许的,但总体来说,一定要确保练字的时间,这是一个底线。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指导学生写字,很多时候,笔者主要通过随堂书写将10分钟时间分开使用。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比较好。一方面把随堂书写的时间分解到课堂几个环节中,整合了写字与其他教学内容时间,减少为写字而写字的“单打独斗”状况;另一方面,通过时间的分解,增加写字的训练密度,让学生有更多的写字实践机会,“在学游泳中学会游泳”,逐步实现课堂书写的常态化。
二、选取适合内容,落实“随堂书写”
写字作为一项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教师要把“写”挤进课堂,把写字训练渗透到课堂训练的各个环节。其实,课堂教学内容中处处都隐含着“写”的“契机”,需要教师有敏锐的眼光,捕捉“写”的内容,发现“写”的训练点,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写”的训练。
1.板书时写一写。
课题的板书是每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几乎每一堂课我们都要板书课题。有不少教师喜欢课前就把课题写好,认为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教学时间,殊不知这样失去了一个训练学生书写的绝佳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的板书也应该是课堂的教学内容,都要为学生作书写示范。
一是师生同写。“百闻不如一见”,教师课堂板书能向学生动态展示汉字的书写过程:轻重缓急、疾徐顿挫,学生看得真切,记得牢靠。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往往讲解多遍不如让学生看一遍的效果好。小学生年龄小,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长期坚持,心追手摹,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和书写技巧。所以,我不放过任何一个范写的机会,每当板书,学生们都会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指书空和教师一起书写,师生同写课题已成为我的语文课堂的必做功课。
同时,教师示范时能适时地对课题中易错的、难写的字进行重点的讲解示范,效果很好。比如教学《少年王冕》“冕”字的写法时,出示图片,告诉学生“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要注意字头表示的是头发上戴着帽子,其中的两横表示人的头发,不能封死。这样学生印象自然就很深刻,写的正确美观,又不会出错。坚持识写结合,既有语文味,又有文化味。
二是学生范写。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情来开展,包括随堂的书写训练。课堂上,我经常会把该由教师板书的内容改为让学生板书。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也是展示自我的机会。先由学生到黑板前书写,然后师生点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和改进的地方。虽然一开始学生不太情愿参与,写得也不是太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写得越来越好,越写越有自信了。学生们每一节课都是小手高举,跃跃欲试,都想到黑板前一展身手。学生们那份投入、那份自信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2.训练点写一写。
“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篇课文的教学不仅仅要听、说、读,更需要动笔去写。这里的“写”,一是写作,二是指写字。有听说读写活动的课才是语文课,才是有语文味的课。
一是生字的识写。每一篇课文的学习,总有几个生字需要掌握,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教师重点逐一指导,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自主识写的能力,单个字不再是书写的重点。教师对每一个生字不必逐一讲解,而要把那些字形结构复杂、学生易错的生字作为重点进行指导。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共有7个生字,其中“勉”字在结构上比较复杂,于是教师就把这个字作为重点指导,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书写就可以了。同时,注意教给学生方法,“授之以渔”,触类旁通。这样,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写字。另外为了增强学生“写好”的意识,每一次我都把学生的书写情况作为生字检查的一项要求,除了看“对不对”,还要看“好不好”。
二是词句的抄写。抄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学习方法,是最贴近应用的写字训练,虽然有些刻板,但很有效。古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很多课后练写都安排了词语抄写练习,就是基于抄写的特有的功能而设计的。有时我会根据课文后练习的要求,适时地进行抄写练习,同样要求学生要“抄得对,写得好”。
三是《习字册》的临写。《习字册》是与教材配套的习字教材,里面例字规范、字形美观,每一课都有生字仿影、描红、临帖练习,练习内容有层次,既有字词的临写,又有句段临写,所以是随堂书写的好范本。
由于《习字册》中每课书写的内容很多,有不少教师感觉当堂完成很困难,就要求学生课外完成,这势必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效果也不好。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化整为零。每一课的习字分散在课文教学课时中完成,一般是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重点完成重要生字的指导与书写,第二课时主要完成句段的书写。
四是精彩语段的摘写。摘抄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所抄写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可以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一举两得,所以摘抄也应是随堂书写的一项内容。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文质兼美,语言凝练,是进行语言学习的绝佳契机,我指导学生把这些精美的段落摘抄下来并诵读。摘抄时要注意书写的格式,行款整齐,字形美观,并且有一定的速度。像《二泉映月》的第四、五自然段,《大江保卫战》的第五自然段等,这些段落语句优美,运用了排比等表达形式,是学生语言学习和积累的范本。学生能在摘抄中不断地体会感悟,逐渐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五是随文练笔的誊写。课标指出:“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同时还指出“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汉字的书写情况”。由此可见,写字和写作是一脉相承的,将随堂书写与写作进行整合,寓写字于写作之中,将写字直接运用于学习之中。在关注学生写作的同时,关注他们书写的质量。例如,学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后,要求学生替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指导学生注意书信的内容和格式,并提出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写作训练,就不放松对书写的要求。
3.方法处点一点。
小学生学习写字教师一定要给予指导,特别要在写字方法上指点迷津。比如,到了高年级以后,开始使用横条格练习本,有不少学生习惯使用田字格,而对横条格不太适应,以致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字写得过满,甚至“撑”到线外;二是字距不当,字和字之间的距离不是过远,就是过近;三是大小不一,同一行字,每一个字的大小却不一致,而且忽上忽下。
造成这些问题的责任在教师,而不在学生,因为以前老师只重视田字格使用指导,而到高年级对如何使用横条格讲得很少。何况横条格式书写才更接近日常书写,学生平时的摘抄、练习、日记等都离不开横条格练习簿。
一是确定横格写字的规则:(1)字与字之间相距两毫米,字居格中占三分之二,通俗地讲就是“上留天,下留地”;(2)大小一致;(3)标点占位,于右下,居格中。
二是帮助学生发现“横条格书写秘诀”:心中“画”条横中线,写右边看齐左边,每个字的横中线基本在一条线上,好像是被串在一条直线上的珍珠,做到行款整齐。利用视觉误差,笔画书写注意“满要收,空要放”,使大小一致。正楷书写,要将每一个字的全部笔画写清楚,两个字之间空“半个字”的位置最合适,这样就能字距恰当。
通过教师这样的指导,在不长的时间内,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地使用横条格了。
三、选用适当评价,促进“随堂书写”
对于小学高年级随堂书写的评价,要关注孩子书写的质量,始终是把“对不对”“好不好”作为评判的标准。帮助学生弄清写好字的基本标准,力求把每个字、每一段话都写得工整美观。评价时笔者主要采取的是一种“短平快的方式”。
“短”,就是课堂上评价的时间要短,评价要围绕书写的内容,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提高指导效果。“平”,评价的语言要平实,通俗易懂,让学生一听就明白。“快”,就是评价要及时,不兜圈子,不绕弯子。
为了巩固随堂书写的效果,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我采用了“星级制”和“等级制”相结合方法:对作业上写得好的字,我在上面画上圆圈,优秀的作业打上“优秀”等级,并根据圆圈数量,在“优秀”后面标上一颗星、两颗星或更多的星;我还经常为优秀的学生和有进步的学生打上“好!”“真棒!”“好字!”“进步大!”等评语。另外,每一学期都要举行书法写字展览,评选班级“书法小达人”,这些举措都有效地激励了学生参与写字的积极性。
四、处理几对关系,优化“随堂书写”
1.“随堂书写”与书法教育的关系。
语文课的随堂写字与每周的写字课是否矛盾呢?其实,写字课是属于“专业”的写字指导,倾向于书法,而随堂书写是一种日常书写,侧重于应用。“书法”属于“写字”的范畴,“写字”又是“书法”的基础,只有把字写规范、正确、美观,才有可能进入书法层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2.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随堂书写是一种教学情景下的日常书写,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书写。在此基础上,对于班级书写优秀的学生,我们推荐参加学校的书法社团活动,由专业的书法老师辅导,培养他们的书写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其不断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从而爱上祖国的文字,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比赛,不定期地举行书法写字展览,通过“以比赛促训练,以训练促提高”的机制,营造“人人都能写好字”的氛围,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把字写好,写美。
3.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师傅不明弟子拙”“名师出高徒”,作为老师,必须自己能写好字,特别是“三笔字”。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由此看来,不仅中小学生需要强化书法教育,教师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训练,提高书写水平,也迫在眉睫。所以,要求语文老师每节课课前都要像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那样,写好“下水字”,要求学生写的字,教师必须先练好,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指导示范才能得心应手,成为学生的“活字帖”。教师不但“能写会教”,而且力争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4.“随堂书写”中讲与练的关系。
课堂10分钟的书写,时间宝贵,要充分利用好。教师要精讲,对书写内容要归类指导,特别要把有限的时间放在练上,让学生静下心来练写,在练中体验、收获。
今日的汉字功能,已经不仅仅是文字符号,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写字教育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及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又赋予写字教育新的内涵。由此看来,随堂书写虽是小课题,但可以做成大文章。
课程标准应是日常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领会课标精神,准确地把握课标的学段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标准。做到心中有课标,心中有学生。该训练的内容一定要训练到位,直至学生掌握。这样坚持几年,一定会使写字在课堂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丰厚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