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文化”在书法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2018-01-29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瑰宝。2009年9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并批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表明,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日益被世界认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同时,它也表明,书法艺术有着鲜明的文化本体性特征。鲁迅先生曾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这一评价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独特之美。
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3年1月,教育部又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在这两份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文件中,都明确提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在指导学生书写实践的同时,要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近年来,“书法进校园”“书法进课程”工作逐步推进。但从笔者多次参与书法优质课评选活动以及深入各校了解书法教育开展的情况来看,中国书法的人文特性还并没有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在“课程目标”中强调的“审美情趣”“文化自信”教育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究其原因,可能有三。
一是书法教育应重视“审美与文化”教育的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一线的书法教育工作者,单纯重视书写技能训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提及书法课,本能认知反应就是组织学生练字。在日常的书法教学中,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书法“审美与文化”教育的踪影。二是尽管目前各校普遍使用教育部审定出版的书法教材(小学三到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这些教材内容相对系统、规范,但或许囿于其是免费使用教材的缘故,考虑到财政的负担,所以不管哪个版本,教材的内容还是偏于简要,不够丰富厚实,书法文化序列的比重还是偏轻。三是书法教育工作者本身艺术素养不够深厚,导致对于在书法教育中融合“审美与文化”元素缺乏专业底气和学术自信,于是索性回避了这一版块的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出发,努力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实施“审美与文化”教育,努力实现书法实践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书法教育工作者的艺术素养
书法教育,师资先行。由于书法教育的历史断层,目前每一所中小学校中拥有具备书法教育能力的教师屈指可数,有的甚至一个学校都找不出一位教师。好在近年来,随着书法进课程、进校园工作的推进,对书法教师的培训日渐重视。既有各中小学校以学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也有教育行政部门、研究部门、学术团体、书法教材出版部门组织的区域培训。如苏州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经举办了一系列的书法师资培训活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全国苏少版书法教材使用培训会。但由于这些培训都面向在职教师,受培训时间所限,绝大部分的培训活动都以书法技能的提升为主,关于书法审美与文化,没有成系统、全面的培训内容,都以零星的讲座为主。校本培训中,甚至几乎看不到书法审美与文化的培训内容。所以,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工作者接受各类书法培训固然重要,但自学自得、自悟自通、自我修炼更为重要。尤其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无时不可,无时不在,只要自己有学习、成长的意识,就一定能全面提升自己的书法艺术素养。自我学习的内容可从书法专业理论和书法专业文化两方面去选择,如中国书法史、书法美学、书画鉴定概论、历代书论选读、历代碑帖欣赏、书法艺术创作指导,等等。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明珠,因此,提升书法艺术素养还应读一读古代汉语、古文字学,甚至学一点诗词格律,等等。
二、编写校本教材,丰富书法教材中“审美与文化”的教学内容
前面论及教育部审定出版的书法教材(小学三到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不管哪个版本,教材的内容偏于简要,不够丰富厚实,书法文化序列的比重偏轻。因此,编写书法校本教材,拓展和丰富书法教材中“审美与文化”的内容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依托校本书法教材开展书法审美与文化教育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在书写指导型的校本书法教材中适度融入审美与文化元素;二是单独编写书法审美与文化的校本教材。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做法。当然,基于儿童立场、儿童中心考虑,在编写这样的书法校本教材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教材内容要浅显易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和学习;二是教材形式要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三是要融入地方文化、校本特色,帮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书法文化艺术资源和本校的书法教育特色,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感。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的书法校本教材《玩转汉字》《跟着汉字去旅游》,靖江市城中小学的书法校本教材《书法五千年》《书法伴我成长》,盐城市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的《书法简史》《碑帖赏析》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书法审美与文化的校本教材。无锡市兰亭小学依托该校的书法体验馆,在书法校本课程中系统地为学生安排了6个书法体验项目——活字印刷、制笔、造纸、装裱、拓碑、篆刻,这不失为另一种适合中小学生的既具探究体验特色,又兼书法文化审美教育功能的书法校本特色教育活动。
三、开展教育活动,形成书法教育“审美与文化”磁力场
学校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目的明确、形式活泼的实践行为具有多种功能,如达成教育目的的教育功能,丰富校园生活的娱乐功能,促进成员交往合作的交流功能,传递学校知名度、美誉度的宣传功能,引领学校文化风尚的导引功能,等等。书法教育的实施,书法教育审美与文化的浸濡需要所有师生的认同、参与,需要所有师生心灵的共鸣、行动的呼应。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让教育活动成为打造书法教育“审美与文化”的磁力场。
1.立足课堂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一切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书法教育同样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审美与文化”内容纳入课堂教学。除了用好部审教材外,也要适度补充校本教材上的教学内容。一堂课,要留一点时间和空间用于指导学生了解书法文化,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引领学生在书法作品欣赏中感受美,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实践美,在练习点评与作业比较中体会美。通过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学生对于书法文化的认同感和书法审美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2.举办书法艺术节。
节庆活动由于其仪式感、品牌力、关注度而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很多书法特色学校都会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书法艺术节,这对于提升学生书法“审美与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举办书法艺术节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参与面要广,最好是全校师生,乃至部分家长或校友都参加;二是持续时间要长,一般来说,至少一个星期,甚至更长;三是活动内容要丰富,这一点尤其重要。书法艺术节的活动内容一般有师生书法比赛、展览,书法课堂教学展评,书法主题班队会、主题讲座,百人千人现场书写展示,墨香班级、墨香家庭评选,等等。在艺术节开幕式或闭幕式上,还可以将书法与其他艺术、体育形式结合,表演书法操、书法舞蹈,等等,借助生动活泼的艺术表演形式让书法审美与文化深入学生的心灵。
3.借力大师进校园。
校外教育,或者说社区教育资源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善于挖掘本地区著名书法家的优势资源,借力大师进校园活动来营造书法文化氛围。书法家由于其专业素养好、社会知名度高,其影响力和宣传效果不容小觑。如果能很好地组织开展大师进校园活动,为师生开设书法审美与文化讲座,为学校题名或赠送作品,指导师生作品创作,等等,一定能在师生心灵上引起更多的审美与文化的情感共鸣。
四、创设“墨香”环境,打造书法教育“审美与文化”生态园
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但使人身心愉悦,还可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有利于开展教育活动的生态园。所以,创设“墨香”环境,对于推动“审美与文化”教育在书法教育中的实施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墨香”环境的打造一方面可以借助校园基础工程建设或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应该由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来营造。在基础工程或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图纸设计开始,就要关注校园建筑的外形,各楼宇、室场、庭院、廊墙都能适度融入传统墨香文化元素。很多书法文化的内容,如汉字演化历史、文房四宝知识、历代书家碑帖、书法家故事等,都可借由“让每一堵墙说话”的形式来加以展现。当然,如果能请到书法名家来题写学校校名、楼名、室场名则为更好。师生徜徉其间,耳濡目染,书法文化不经意间就在心中扎下了根。
当然,师生的参与互动对于打造书法教育“审美与文化”生态园有着更生动的作用。比如,校园里的书法文化石可以由师生的书法作品镌刻而成,悬挂于墙上或廊顶的名言警句可以由师生来书写,校园里处处布置有师生的书法作品,教室走廊外可设置“学生书法作品展板”,经常性布置和更换学生的书法作品或优秀作业。有些条件好的学校,甚至设有专门的书法作品陈列厅。这样的基础建设,互动参与,校园里墨香氤氲,潜移默化中,审美与文化定能在师生的心灵上滋养、成长。
提升教师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创设墨香环境。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书法课程中的“审美与文化”教育就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