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转型振兴的“马庄之路”

2018-01-29杨加法江苏省徐州市委副秘书长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基层建设发展

杨加法/江苏省徐州市委副秘书长

张 林 张树桂/徐州市委办公室

马庄村地处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畔,下辖5个村民小组,耕地3100亩,人口2743人,党员115名。近年来,马庄村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文化立村、生态富民”,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修复、乡村旅游发展等各项工作,“老先进”迸发出了新活力,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民俗文化村”“中国幸福村”等多项荣誉。

强化战斗堡垒,夯实基层基础,打造和谐马庄

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马庄村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苏北小村落,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名村。

打造一支“双强”带头人队伍。马庄村通过组织学习观摩、强化考核评比、与全国百强村结对等方式,打造了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群众认可的带头人队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孟庆喜为班长的“两委”班子带领下,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凝聚了民心,鼓舞了斗志,夯实了基层战斗堡垒。

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

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开展“两化”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每月25日为“党员活动日”和“固定学习日”,统一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党性分析、民主议事等活动;每月1日举行升旗仪式,在村综合服务中心悬挂红色党徽,让“红色灯塔”亮起来、“红色阵地”强起来,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激发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力。

实施支部“流动红黄旗”考评制度,以“红旗”支部为标杆,激励支部争先进位,为“黄旗”支部量身定制整改方案,鼓励支部比学赶超。在党员管理上实行积分考核,考核分数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开展“十佳优秀党员”评比、党员“挂牌亮户先锋行”等活动,鼓励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在农村各项建设中当先锋、作表率。

突出文化带动,培育文明乡风,打造文明马庄

马庄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突破口,选择用乡土文化感染人、引导人、激励人,让群众的脑袋和口袋一起富起来。

“吹”出精神风貌。1988年,组建了“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乐团坚持扎根农村,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基层,从乡村演到城市,从国内演到国际,从小舞台演到大舞台,共演出7000余场次,深受民众喜爱,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通过演出,乐队不仅吹出了昂扬的精神,也吹出了团结的力量,转变了民风、淳化了乡风。

“舞”来健康和谐。多年来,马庄村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立神农文化广场、村级电影放映队、文化礼堂,让村民活动有阵地、有平台。每周举办一次周末舞会,夏季每月举办一次纳凉晚会,元旦春节有元宵灯会、马庄庙会,平时有报告会、演唱会等。

“建”起文明有序。坚持一手抓文化育人、一手抓制度管人,建立了“家庭档案制度”。每户建立一份档案,包括尊老爱幼、邻里关系、家庭和谐、环境卫生、遵纪守法、好人好事等事项,实行年终打分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公示,并采取相关举措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加强环境治理,推动生态修复,打造美丽马庄

煤炭开采带来了一时繁荣,也让马庄付出了沉重代价。面对天灰、地陷、房裂、水黑的生活环境,马庄痛定思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上了生态重塑、转身蝶变之路。

实施塌陷地综合整治。先后投资300万元对1300亩塌陷地进行治理,栽植生态林800余亩。抢抓潘安湖采煤塌陷地治理机遇,积极争取纳入塌陷区治理整体规划,采取“四位一体”(基本农田整理,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建设模式,建成集湖泊、湿地、乡村农家乐为一体的休闲公园,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乡村湿地”“中国最美和谐乡村”“国家级乡村民俗产业基地”。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三大工程”(村庄美化工程、环境卫生工程、生态建设工程)为抓手,按照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的原则,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村庄“厕所革命”,突出抓好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建立了全国首座秸秆太阳能沼气循环利用示范站,生产生活实现了绿色化。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游、民俗文化游等新业态。成立江苏马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整合马庄乐团、民俗表演团、中药香包基地等打造马庄特色民俗文化旅游。突出民俗文化和田园风光特色,建立50座仿古建筑,发展农家乐和民宿游,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民俗旅游新格局,“苏南有周庄,苏北有马庄”的旅游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聚焦富民增收,推动产业转型,打造富裕马庄

80年代初期,3座村集体煤矿为马庄村积攒了第一桶金,马庄村从此迈入富裕村行列。2001年,煤炭行业集中整顿,3座煤矿全部停产。行业骤然变化,激起了马庄转型跨越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发展路径由“地下”转到“地上”。应对宏观政策变化,提出“地下积累、地面发展”指导思想,将工业从地下转到了地上,建成了以纺织、制衣、精密制造、食品、建材、矿用电缆、运输为主体的16家核心企业。其中,三和零部件加工厂、宗申摩托车配件厂、香里香食品厂等7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

发展底色由“黑色”转为“绿色”。将民俗文化与旅游观光、现代农业巧妙结合,大力发展商贸服务、民俗表演、中药香包等三产新业态。通过深入挖掘香包非遗文化,注册了艺香香包制作有限公司,成立了香包制作专业合作社,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模式,将传统中药香包变成村民的致富产业,打造成了香包特色小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0余万元。

发展方式由“单一”转向“多元”。以生态改善、旅游业快速发展为契机,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效,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流转土地1000多亩,发展高效设施大棚200余栋,建成天下春、木兰草原等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体验区、乡村休闲垂钓区、绿色蔬菜瓜果采摘区以及高效养殖区,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变。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新格局。

创新治理方式,完善制度体系,打造善治马庄

近年来,马庄村将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紧密结合,以乡村文化为正面推手,重构民俗文化,建立刚柔并济的制度规定,形成了具有马庄特色的乡村治理方式。

以“村规民约”引领乡风民风。制定《乡规民约》《党员从政清廉守则》《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制度,移风易俗,抵制迷信,遏制陋习,实现从“能人治村”到“制度治村”。坚持依法治村,每年11月为法治宣传月,通过法治文化演出、法治讲堂等宣传模式,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成为全国法制建设的一大品牌,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村”。

以“四化四权”推动民主进程。全面推行“四权”建设,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涉及村级事务和民生大事实行党员“议会制”,决策结果通过大数据平台全面公开,保证村民充分参与和有效监督。

以“美好评选”传承家风家教。坚持以文养德,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十佳党员”“优秀村干部”等典型评选,使村民学有榜样、做有标尺、赶有目标,充分激发村民向上、向好、向善。

马庄村咬住目标不放松,在转型振兴上迈入了快车道,以文化兴村、文化育人、文化惠民,提振了老百姓的精气神,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环境美、管理佳、民风淳”的马庄振兴之路。

马庄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的探索实践,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启示。

启示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牢牢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在基层,主要实践者在基层,必然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选配。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通过基层选拔、社会选聘、组织选派等方式,选配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发展致富能力强、廉洁自律形象好、党员群众普遍认可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二要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双强”标准,拓宽用人视野,建立一支老中青梯队配备合理、良性循环的“一懂两爱”基层干部队伍,铸造一个“两手抓、两手硬”的基层战斗堡垒。三要强化党组织活动载体建设。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实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方法,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

启示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鼓起农民“钱袋子”,更要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一要抓好思想阵地建设。坚持全民动员、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有效地传到村民家门口。二要抓好基层文化建设。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和基层文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三要抓好依法治村建设。加强基层法制建设,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村级组织管理制度,推进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

启示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战略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排在第一位。从当前农村来看,农民增收仍然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大农业。一要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围绕区域产业特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广应用,积极培育农业新型主体,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效。二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重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休闲观光采摘、农村电子商务、传统民俗文化等优势特色产业。三要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开发农耕体验、康体养生、教育科普等功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启示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融合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农业农村领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紧扣社会矛盾变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一要让“走出去”的农民无后顾之忧。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引导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二要让“留下来”的村民生活得更好。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制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村庄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规划,全面开展“三清”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扎实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村面貌整洁有序、生态宜居。三要让更多要素资源向农村汇聚。认真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公共财政投入要向“三农”倾斜,切实解决土地增值收益长期取之于农、用之于城的问题,让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三农”发展。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务农”、各类人才“上山下乡”,用多方的“水”滋养乡村的“田”。

启示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富民增收作为奋斗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根本奋斗目标,保证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一要挖掘内部潜力促增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示范园区建设,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推广和保护力度,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效。二要促进创业就业促增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推动农业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全面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政策。三要推进精准扶贫促增收。用足用好省市帮扶资金,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因村制宜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集体资产量化到人、固化到户。开展各类扶贫资产清理登记,盘活闲置扶贫资产,促进扶贫资产滚动发展、长期发挥效益。□

猜你喜欢

基层建设发展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基层在线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