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日记:儿童成长的精神伴侣
2018-01-29/高雁
/高 雁
一、问题缘起——一篇日记治愈一个受伤心灵
开学才两天,一天中午,一个女生悄悄来到我办公室,打开一个小本子小声地说道:“高老师,您看一下好吗?”然后就迅速跑开了。
9月1日 晴 星期三
新学期,我们换了新老师。开学第一天,老师让我们先自己找座位坐,我看到杨阳在擦桌子,旁边有一张空位置,我说:“阳阳,我可以坐你旁边吗?”“我才不跟你坐呢?你还是坐到旁边去吧!你自觉性那么差,别影响我!”阳阳连忙摆着手对我说。
我悄悄地坐到教室最后的座位上,整个上午,我都在想:我真的那么讨厌吗?可是我已经决定要好好学习了……
这篇日记让我记住了这个叫小越的女生,从日记中我知道她是一个学习自觉性不高,成绩不太理想,但内心很敏感的女生。新学期,她想改变,但又不被同学接纳,心里非常痛苦。日记里,我读出了她的沮丧,也感觉到了她想改变的决心。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节班会课,我确定了关于包容和友情的主题,我告诉学生要学会欣赏他人,珍惜同学情谊。同时,我开始默默关注小越,看到她上课走神了,就轻声提醒她认真听讲;课后观察她和同学间的交往,最终选择开朗乐观的小陆做她的同桌。两周后,小越又悄悄递给我一篇日记,其中一句话是:“我很喜欢现在的同桌小陆,他学习好,爱看书;喜欢我们的高老师,她现在也是我的好朋友。”我暗暗舒了一口气。难怪魏书生将写日记称为“道德长跑”,于是我萌生了指导学生写班级日记的想法,我想以日记架设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以日记共铸班级精神家园,以日记实现班主任建班育人的目标。
二、价值追寻——班级日记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知心姐姐》杂志和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发布的《中国孩子精神成长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面对家庭,孩子渴望父母足够的倾听和认同;面对学校,孩子渴望获得友谊和学会做人;面对社会,孩子渴望拥有参与体验和实践的机会。由此可见,精神需求是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内在诉求。孩子的精神世界从弱小到强大,从单调到丰富,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养分,并且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孩子自身对精神成长的渴望。
日记是心灵的写真,写日记可以促进学生的自觉成长,而班级日记可以共筑师生精神家园,铸就良好班级精神。同一个班的学生年龄相仿、生活环境大致相同,在班级日记中,学生更可能倾诉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主题日记的写作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进行观点碰撞,在观点碰撞中学生的认知会更加全面和深入。生活日记的写作可以记录学生成长的脚印,人的成长不可替代,但成长的足迹却可以记录,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将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学生长大成人,翻开一篇篇成长日记时,他们就能再次与童年邂逅,与过往的岁月相遇。
三、策略探究——班级日记的实施机制
(一)师生共同约定班级日记写作规则
写班级日记之前,班主任要先和学生民主讨论,约定日记写作必须遵循的原则。首先,“求真”应成为日记写作的首要原则。班主任要告诉学生:日记是个体对生活的再现与感悟,写作过程中要抱着真诚的态度,不要为了应付而东拼西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能为追求内容的丰富深刻,故意胡编滥造,让学生知道“真实的你是最美的”。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坚持”,告诉学生做事贵在坚持,让学生知道“坚持的你是最棒的”。“求真”和“坚持”应成为班主任指导学生撰写班级日记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有了规则的约束,日记写作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教师指导,明晰日记分类
根据内容,笔者将学生的班级日记分为生活日记、主题日记和社会传真日记三类。不同类别的日记对学生的精神成长和班级建设有着不同的教育功效。
1.生活日记——调节心理。生活日记以记录一天中最重要的人、事、景、物为主要内容,学生自由选择写作内容。生活日记的主要作用有:一是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对于情绪不稳定、易产生过激行为的学生,班主任可以指导其通过写日记来发泄不良情绪,通过自己的抒发和反思、教师的引导和指点,逐渐学会管理情绪。二是培养同理心。有些学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会和同伴发生争执,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日记点评,指导其换位思考,唤醒同理心,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如开头案例中阳阳因为小吴学习不好,拒绝与其同坐,主题班会课后,她在日记中这样反思道:“小吴那么友好地要和我同桌,我不仅拒绝了她,还说她自觉性差,小越肯定难过极了。我要给她道歉。小越虽然成绩不好,但是美术好,如果我们同桌,可以取长补短。”三是缓解压力。学业负担重造成学生精神紧张、心理压抑,甚至产生厌学逃学等行为。日记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赵敏,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没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一连几天都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流。于是,我引导她说:“当我遇到困难或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想跟别人说,我就写出来,在写的时候反思。我发现,写得多了,也就不那么难过了,你可以试试哦。”
2.主题日记——明辨是非。主题日记主要聚焦校园或班级内的公共事务,如集体活动、偶发事件等,班主任指定日记写作内容,请学生发表看法。主题日记的写作指导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聚焦偶发事件,提升学生道德判断力。校园偶发事件因其事发突然,教师在处理过程中难免会有疏忽,事后如果不适时补救或引导,其负面影响将不可估量。但是如果班主任能关注到这一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并依靠集体智慧处理,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二是聚焦公共事务,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级公共事务是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每个成员都应关注。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里,每个成员都是集体的主人,内心深处有着“班荣我荣、我荣班荣”的强烈意识。对班级里部分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的学生,班主任就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主题日记,借助集体舆论影响和改变他们。如班级准备民主选举班干部,报名工作刚开始,就有学生说:“我也不参加选举,和我没有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我布置全班写主题日记,谈自己真实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民主选举是给每个人公平竞争的机会,不参与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有的学生认为,选出来的班干部是要为集体服务的,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即使不参加竞选也要认真参与,选出最合适的班干部……聚焦公共事务引导学生写主题日记,让学生自主思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聚焦集体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凝聚力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应重视集体活动之后的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写活动日记总结和反思。
3.社会传真日记——关注社会。社会传真日记主要聚焦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师生共写日记并互相交流。它和班级主题日记的形式差不多,区别是热点话题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并由发现的学生对现象进行描述,提交班级审核;如果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此表示感兴趣,则布置师生共写。如学生小赵在公交车上发现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六七岁的女儿,一人一个座位。这时上来一个老爷爷,小女孩站起来让座,年轻妈妈把女儿又拉到座位上说:“站着多危险,快坐下。”学生针对这种社会现象写成的日记,我们称之为社会传真日记。教师通过社会传真日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做社会小主人,从而提升社会责任感。
(三)优化评议方式
写日记是学生自省自悟的过程,写后的交流、分享和评议则能够促进学生精神的生长。
1.生活日记,教师批阅促反思。
11月9日 晴 星期二
今天我生病了,一个上午头都是晕沉沉的,口干舌燥。中午时,实在我撑不住了,只好请老师打电话给妈妈,妈妈接我去医院看病。原来我发烧了,有39度。下午我就在医院里打针、吃药,闻着刺鼻的药味,看到那么多病友,感觉生病真是件痛苦的事情啊!
班主任批注:生病了,滋味真不好受!那么生病除了痛苦、难受的感觉,还有没有别的呢?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哦!
学生反思:
11月10日 晴 星期三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生病是件痛苦的事,可是昨天的一节晨会课改变了我的看法。
想想生病的这两天,我其实也挺幸福的,因为整天忙于工作的妈妈终于请了假,陪我去医院,喂我吃药;老师打来电话了解我的病情,让我好好休息;回到学校,同学们立即将我围拢起来,还扶我上下楼梯。谁说生病很痛苦,生病让我得到这么多优待,原来生病的滋味也挺好的……
2.主题日记和社会传真日记,集体评议明是非。一次,小奇整理书包时不小心打翻了小元桌上的塑料鱼缸,小元立马“呜呜”哭了起来,而小新则赶忙从地上捡起小鱼,放入鱼缸,又飞一般跑到洗手间装上水,班上其他几个学生也赶紧拿拖把拖地。事情发生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写主题日记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同学甲:“一直以来都以为小新最调皮,今天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他能热心帮助别人。”
同学乙:“小元,我最为崇拜的数学王子,原来你也这么脆弱,瓶子打翻了,别人又不是故意的,值得大哭一场吗?”
小元自我反思:“拿起笔来,才觉得自己很可笑,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哭,可能太心疼小鱼了,感谢大家帮助,我错了!”
班长:“一个偶然的事情,很小又很大,说它小是因为就是短短几分钟的事情,说它大,是因为惊动了一个班级。不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班级的温馨,我为身在这样的集体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