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生态链主体的图书馆供应链优化研究

2018-01-29福建商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生产者供应链主体

肖 钠(福建商学院图书馆)

供应链管理模式早已被引入到图书馆的信息管理体系中,图书馆供应链管理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有关图书馆供应链存在问题和优化策略的研究主要是从图书馆供应链的结构和信息人的视角入手,缺少从图书馆供应链各主体视角出发的研究。本研究把信息生态链理论引入图书馆供应链的研究中,以实现图书馆供应链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从构成信息生态链主体的每一类种群展开深入分析,并以存在问题为依据,提出基于各主体视角的相应优化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图书馆供应链与信息生态链的内涵及关系

1.1 图书馆供应链和信息生态链的内涵

图书馆供应链作为供应链的一种类型,对其内涵的诠释是基于对供应链的认识并结合图书馆这个特定实体的特征而得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1,2]笔者所理解的图书馆供应链是指围绕着图书馆这个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等进行控制,从信息的原始采购开始,经过整理、分类、标引等信息组织过程,通过图书馆网站将有序的信息资源呈现给读者。图书馆供应链是一个融合最终用户、核心图书馆和供应商为一体的网链结构模式。[3]图书馆供应链强调上游节点供应商的信息生产、核心节点图书馆的信息组织和信息传递以及下游节点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链上各节点企业基于提供或获取信息产品和服务而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功能完整的网链结构模式。

信息生态链是信息生态的集中体现,其内涵的提出是基于信息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追溯到1997年,美国学者Davenport等首次提出“信息生态学”,他认为信息生态学是指对组织内部信息利用方式产生影响的各个复杂问题采取整体的观点。[4]1998年,李美娣最早阐述信息链的定义,信息链即通过信息的流动使无数的信息场连接起来,从而在有机体间、人与人间或其与无机体间形成某种方式的链索。[5]2007年,韩刚等以信息生态学的观点为基础,并借鉴了价值链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信息生态链是存在于特定的信息生态中、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信息共享系统;[6]娄策群等认为信息生态链就是信息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信息人间信息流转的链式依存关系,[7]笔者认同娄策群所给出的信息生态链内涵。信息生态链强调信息在不同种类信息人之间的流转,涵盖链上不同节点参与流转的个人或组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链式关系。信息生态链本质即为信息流转链,体现出多元化的链式依存关系。

1.2 图书馆供应链与信息生态链的关系

(1)图书馆供应链中含有信息生态链。结合图书馆供应链和信息生态链内涵,发现图书馆供应链具备信息生态链的基本结构和特征。首先,图书馆供应链在信息生产、组织、传递、消费和分解的整个过程中,链上各节点企业对应着信息生态链上各种类型的信息人,上游供应商表现为信息生产者,核心节点图书馆表现为信息传递者和信息组织者,下游信息用户就是信息消费者。事实上,这已经构成了一条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组织者和信息消费者在内的信息生态链。其次,图书馆供应链不论是从上游供应商开始的供应信息流,还是从下游信息用户开始的需求信息流,都是各节点企业通过不同途径传递信息而形成的一种链式结构,这正体现出信息生态链的链式结构关系。再者,图书馆供应链在运行过程中,链上各节点企业有着相应的上下游关系、传递关系、交互关系以及通过这些关系作用而结成的协同合作、权责对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这些都是信息生态链不同信息人间依存关系的体现。最后,图书馆供应链中各节点信息主体以信息流为主线,上下游间双向的信息流将链上各构成要素联系起来,实现链上各信息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协同,并进而带动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的交换和增值,由此表现出了信息生态链即信息流转链的本质。

(2)信息生态链主体是图书馆供应链优化的关键。一方面,从信息生态链及其主体在图书馆供应链中的地位来看,图书馆供应链依附于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而存在,信息生态链作为信息生态系统的信息通道,通过链上信息主体间的依存关系,以链式结构存在于图书馆供应链中,其组织结构合理与否,运行效率高效与否直接影响着整条图书馆供应链的平衡及可持续发展,自然也就成为决定图书馆供应链优化成效的前提。同时,在信息生态链及整个信息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信息主体的活动。信息生态链主体是图书馆供应链中最核心的因素,信息资源的整合、转化、利用、增值和创新等内容的实现都是基于信息主体的信息活动,信息生态链主体对图书馆供应链演化发展起主导和推动作用。这些都必然使得信息生态链主体成为图书馆供应链优化的关键。另一方面,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图书馆供应链是由不同节点信息主体组织而成,信息流作为协调不同主体的沟通渠道,在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各节点主体作为信息生产、传递和消费者,是信息流产生的前提。因此,优化图书馆供应链应该基于信息流从信息生态链上各信息主体视角入手,如何建立各信息主体的合作关系以及通过相互关系达到信息动态共享和提高共享的程度是图书馆供应链优化的关键。

此外,信息生态链主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运行图书馆供应链时所追求的是自身效益及整条信息生态链价值的最大化,这正是图书馆供应链优化的最终目的。彼此间相一致的利益需求也促成信息生态链主体成为图书馆供应链优化的关键,基于信息生态链主体视角的优化研究显现出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2 基于信息生态链主体的图书馆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图书馆供应链内包含的信息生态链所表现出的链式依存关系是维持图书馆供应链运行的纽带和基本保证,而信息生态链主体则成为图书馆供应链优化的关键,也是图书馆供应链各种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

2.1 图书馆供应链主体及其关系分析

基于已有研究,[7]本研究将信息主体分为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消费者。图书馆供应链上的信息生产者是指最原始的供应商,包括生产图书、期刊等实体信息的出版社、生产大型商业数据库的数字出版集团和生产网络信息的个人作者等;信息传递者作为图书馆供应链上的核心节点,主要指各类型的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信息消费者表现为具有信息需求的个人或组织,如普通的个体读者及其他图书情报部门等组织机构。

图书馆供应链上各信息主体在信息流转的过程中呈现出互利、互惠、竞争、合作、共生和平等的多元化依存关系。其中,平等是所有关系的前提,即各信息主体达到信息环境约束、合作过程和合作结果的平等。图书馆供应链上各信息主体虽然各自的功能和需求互不相同,但他们在追逐价值的驱利性上是一致的。基于这种特性,各信息主体间表现出互惠、互利的关系。同时,各信息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彼此间会产生合作或竞争的关系。从整个图书馆供应链来看,各信息主体各种关系相互作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共生,共生既是信息主体间生存的基本定律,更是共同推进整个链体持续发展、演变的前提。可见,在各信息主体多元复合的链式依存关系中,平等是前提,互利、互惠是基础,合作和竞争是各信息主体为实现其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博弈。为了达到共生的目的,任何一类信息人都必须依附于其他信息人而共生存在,所有的关系都是为了共生。[8]

2.2 图书馆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服务化的管理方式,在于追求系统的效率和费用的优化。有效的图书馆供应链管理可以整合供应链上各节点主体的整体资源,实现整条链体的效益和效率最大化。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图书馆供应链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① 经济效益层面,表现为牛鞭效应严重,库存压力大。据《中国出版年鉴》显示,2003年,全国图书销售总额为429亿元,而新华书店库存额为300亿元,其中积压成本占10%-15%。[9]2013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图书购进金额为2,148.21亿元,销售金额为2,346.15亿元,而库存积压金额为964.40亿元。[10]牛鞭效应导致的库存压力,不仅直接体现在信息生产者——供应商的大量积压,也间接体现在信息传递者——图书馆的无人问津所产生的隐形堆积。信息作为一种商品,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必须在市场流通中实现,而库存势必会占有供应链上的各种成本资源,造成供应链上各信息主体及整条供应链的效益低下。② 信息传递层面,表现为信息延误,系统灵活性差。信息流转会由于信息节点主体自身的局限性或信息节点连接方式的不合理等一些主客观原因,而出现信息通道堵塞或突然中断等现象,降低了信息流转的速度和质量,产生信息延滞,甚至是信息的失真、流失,由此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系统灵活性差。③ 用户服务层面,表现为产品适销率低,用户满意度低。牛鞭效应的存在和信息通道的不畅,易产生供应链上信息延时、冗余、错误和丢失,既直接影响着信息产品的产出速度和质量,也减弱了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和效用,出现信息供应与信息需求不匹配、脱节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信息生产者的信息产品适销率低和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满意度低。

2.3 基于信息生态链主体图书馆供应链问题成因分析

(1)信息生产者的角度。信息生产者造成的图书馆供应链问题,既有有意识产生的主观原因,也有无意识产生的客观原因。① 信息社会信息更新及时、传递速度快,单一的信息生产者为了占领更大的信息市场,常常会进行多种类、多载体形式的信息生产。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每个信息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而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因此,信息的快速更新、信息生产领域的过度重合和自媒体等信息发布的随意,带来了信息供给的重复、过剩,甚至是过时,信息积压和库存等问题势必产生。② 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间信息不对称。信息生产者在需求信息不明确、无法共享的状态下,会放大安全库存和需求预测,从而导致生产的盲目扩大,产生信息供给市场泡沫。同时,信息生产者也没能根据信息消费者的信息行为特征,敏锐地感知其潜在消费需求并形成信息产品。因此,信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造成部分信息资源闲置和部分信息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③ 各信息生产者间既是合作关系更是竞争关系,通常他们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会选择性地共享或保留信息,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交流。此外,受垄断心理及利益目标不一致的影响,信息生产者为了能拥有更多的优势也会有意识地独占部分信息,不利于信息共享。信息生产者间的相互博弈常常导致供应链体的低效运行,影响信息价值的发挥。客观原因表现为信息生产者自身的信息认知能力和信息处理水平有限,以及配套的物流企业信息配送效率不高等,这些都可能造成信息失真、产生库存成本和响应市场速度慢等图书馆供应链问题。

(2)信息传递者的角度。信息传递者造成的图书馆供应链问题,既有自身的人为因素,也有客观的技术因素。① 信息传递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差。图书馆供应链上信息服务的每个环节都依赖于信息传递者的信息综合能力,信息传递者信息处理能力的任何不足都可能造成信息传递的拖延、失真,从而降低信息的效用价值。② 与上游信息生产者的合作关系弱。可以将信息的生产和传递看作是市场行为,信息传递者属于买方,信息生产者属于卖方,信息传递者有时会存在高高在上的心态,响应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同时,与信息生产者间利益目标的差异和竞争关系的存在,也会导致相互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显示出形式化和短期化的现象,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科学的协商决策等,也没能很好地基于资源合作建设中的利益机制来促进彼此的信息资源产出效率和效益。如,图书馆购买数据库资源时,很多数据库除某些特色外,大同小异。如果图书馆只针对性地购买特色数据库,必然造成供应商的开发成本增加,降低信息产出效益。如果图书馆因数据库的部分特色而整套购买,又必然导致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重复购置。③ 对下游信息消费者的服务意识淡薄。信息传递者作为信息资源供给方和信息服务提供方,其服务手段是以“推动式”为主。在信息供给上,主要根据自身馆藏缺口和供应商生产情况进行信息采购,没有立足信息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同时,作为连接上下游的核心节点,也没能将下游信息需求有效地传达、共享给上游节点。在服务内容上,主要还是局限于文献提供、专题检索、学科导航等显性信息服务,且服务水平均衡性差,缺乏对显性需求进行收集、整理和再分析,还不能挖掘出其潜在的隐性需求以提供更深程度、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在服务方式上,也多是停留在检索、咨询等问题的电话或邮件方式解答,并未形成完备的适时反馈机制,信息消费者较少能通过合适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更没能建立、实施激励机制以促使信息消费者积极参与到链体的资源建设中,没能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整链体资源配置和运行模式。以上这些最终都会造成图书馆供应链信息供给的缺乏,这种缺乏不是指资源总量的缺乏,而是相对于信息消费者需求的缺乏,即信息总量增长速度远高于有效需求信息增长的速度。因此,库存问题、信息产品适销率低、信息效用低和信息消费者满意度低等图书馆供应链问题相应产生。技术因素表现为图书馆供应链上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各种互联设备、传输媒体和信息处理技术来实现。有时互联设备的落后、传输媒体的不畅,或是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组织标准的不统一,都有可能造成信息传递的阻塞、拖延和失真,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利用效率和使用价值。

(3)信息消费者的角度。信息消费者造成的图书馆供应链问题主要是信息消费者自身的内在原因。信息消费者作为信息传递的接收者,其对信息的检索、获取及认知信息的价值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信息素养。当信息消费者的知识存量少、检索操作能力低、信息甄别能力差、知识吸收能力弱时,都可能影响信息资源的有效供给,造成信息的实际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信息的被利用程度低。同时,信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信息生产的主要动力,信息消费者对自身消费需求认知的偏差、需求表达的不准确,以及需求的易变性,变化的多元化、快速化,都可能造成信息生产者和信息传递者在捕捉、预测信息消费者实际需求时难度加大,影响信息生产和传递的精准度,降低了信息供给的质量。

3 基于信息生态链主体的图书馆供应链优化策略

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消费者是影响图书馆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关键主体,而图书馆供应链问题又反过来影响着信息生产者的信息效益、信息传递者的传递效率和信息消费者的信息利用率。基于信息生态链主体的图书馆供应链优化,是在不改变组成要素的前提下,通过提高要素自身质量、改良要素间相互关系、调整要素间系统结构等,促使信息供给更匹配、信息流转更顺畅、信息需求更大程度满足,并在充分保护每个主体利益的基础上,提升图书馆供应链的整体功效,进而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1 从信息生产者角度优化图书馆供应链

(1)规范信息生产,错开信息生态位。保持合理库存水平是信息生产者优化图书馆供应链的主要任务。首先,基于信息环境,政府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信息生产者的生产内容,约束信息生产者的信息行为,并应用信息监控和过滤技术等监督、惩戒不良信息生产者。其次,信息生产者要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职业道德,有计划、高质量地进行信息生产,减少因自身因素造成的信息冗余和失真。从源头入手,把控信息供给的数量、质量及增长速度,避免重复或无用信息的生产。同时,信息生产者处于同一信息生态位,信息生态位的重叠程度越高,所产生的利益冲突和竞争强度也就越大。因此,信息生产者间要错开信息生态位,错位程度越大,共存空间也越大。即在用户需求多样化和信息产品多元化的今天,信息生产者间应寻求错位,匹配各自的信息生产领域,合理细分市场,并在各自细分的市场内深入调研和拓展,明确市场定位,打造各自独特且不易被模仿和超越的自身竞争优势,形成同一信息生态位的差异化市场竞争。这样,信息生产者既能保证下游节点获取信息的多源化,满足信息需求,又能节约资金、人力等信息成本,减少因信息重复生产带来的库存压力,也可有效抑制价格战等不良竞争。

(2)搭建信息通道,完善配套服务。供给有效信息、降低信息成本、减少库存积压是信息生产者优化图书馆供应链的基本途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一开始就按照信息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按需所供”地精确生产。信息传递者作为信息生产者的直接下游,信息渠道稳定、畅通,而信息消费者和信息生产者的信息沟通多是借助信息传递者,传递过程中会存在信息失真、延误等问题,因此信息生产者应积极搭建与信息消费者间更便捷的信息渠道。首先,在图书馆馆藏资源大采购时,信息生产者可以搭建一条与信息消费者间的临时通道,做到在系统收集图书馆馆配采购订单的同时,又能通过临时通道所掌握的信息消费者需求状况、需求动态来及时修改和调整订单。其次,明确生产计划后,信息生产者应在网页平台上设立服务窗口或是建立消费者信息需求群等进行直接在线交流或主动追踪信息消费者的信息需求,便于根据需求变化趋势,进一步动态、智能地优化信息生产,实现有针对性、大范围、高效率的信息生产,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整个系统的信息质量水平和信息供求匹配度。最后,信息生产者还要完善后期相关配套服务,如,提高采访业务外包、MARC数据提供、技术加工等服务能力以及物流配送的时效性等,促进信息需求的市场响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3)打破信息垄断,营造合作共赢的图书馆供应链。部分信息生产者的信息垄断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并不利于实现成本最小下的利润最大化。同时,技术的更新和标准的变革也会使各信息主体市场地位发生变化,部分信息生产者也必然不可能长期垄断市场。因此,必须打破信息垄断,营造合作共赢的图书馆供应链。这种合作可以是无间合作,共享、整合信息生产者间的各种资源,形成互利多赢的合作关系;也可以是良性竞争合作,各信息生产者选择各自的优势领域进行信息生产,信息生产者间存在适度良性竞争;也可以是博弈竞争合作,信息生产者在博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如何竞争、如何合作或何时竞争、何时合作。不论是哪种合作模式,都在于抑制信息垄断,阻止恶性竞争,增加链体的市场竞争能力,缓解图书馆供应链问题,促进信息生产者自身及整个链体的发展。就合作共享内容而言,信息生产者间可选择共享供求信息、管理信息等信息资源以及人才、技术和客户关系等无形资源,基于合作,信息生产者既可以协商利用已有信息资源,节约生产投入成本,又可以扩充尚缺信息源,避免重复建设,充实链体的资源储备。而共享合作的范围、程度则需有清晰、明确的界定并配套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只有当参与合作的净收益大于不参与合作的净收益时,信息生产者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合作,保证合作的持续性并达到真正的有效共享、合作共赢。

3.2 从信息传递者角度优化图书馆供应链

(1)提高节点质量,推进技术革新。信息传递者是图书馆供应链的中间节点,也是衔接链体上下游,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核心节点,因此,其节点质量尤其重要。这里的质量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等信息素质。提高节点质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外部吸引人才,加大引进人才的资金投入力度,引进的人才不仅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高尚的信息道德,还需要具备一定的IT技术和综合业务能力;既能微观上促进节点加工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甚至是智慧的升级转变,又能宏观上保证网络时代链体上下游间信息传递的有效运行和维护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对内部人员的再教育力度,或创造、提供外出进修和培训的机会,组织、开展定期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拓宽内部工作人员的知识面,提升业务技能,完善人才储备。“外引内培”地提高节点质量,不仅是信息传递者对自身的要求,也是基于促进信息传递速度、提升信息利用效率的信息角度要求。同时,信息传递者要保证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就必须与时俱进地积极推进技术革新,特别是各种技术标准统一的革新。统一的硬件规格和模式、统一的软件协议和规范、统一的信息组织格式和标引体系可以使传递时耗减少,信息流通高效,进而提升信息消费者对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协同信息管理,明晰权益分配。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图书馆供应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信息传递者应利用自身的传递优势来拉动下游信息需求,推动上游信息供给,并基于协同管理来达到信息供需的平衡、匹配。首先,信息传递者要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打破节点界限,构建、完善信息整合和共享平台,形成“物理分布、逻辑集中”的信息呈现状态,并通过多方位、多渠道交流,使各节点主体协调互动,各节点资源协同互补。其次,信息传递者要创新与各节点主体的协同模式,与信息生产者在内部信息管理上,采取“相互融合、共同执行”的协同模式,把各自的需求、发展目标与服务嵌入到彼此的管理与协作中,共同筛选、过滤、优化链体内部信息。在外部业务拓展上,采取“联合研发、协商制定”的协同模式,基于不同研发项目和主体能力侧重不同,共同协商培育新信息产品和市场,推广新技术,推出新功能等。信息传递者与信息消费者间,采取“平台主导、纵横结合”[11]的协同模式,信息传递者通过平台,征求、协同上下游节点间的供给和需求,达到提升信息服务质量、降低信息生产成本的目的。信息传递者与其他信息传递者间采用“互补互余、互利互惠”的协同模式,同位节点在资源供求上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所以其协同主要是信息、技术和用户资源间的互补或互余性聚合,不断拓宽各自的资源边界、业务空间和服务领域,互惠互利,促成优势互补、统一协调。在协同的思想下,各节点间结成联盟关系,并基于合作、共赢的前提,共同协作创新。与之相对应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权益分配机制,用以规定各合作主体间的权益分配原则及调整方法。追求自身价值、效率和效益最大化是节点主体促进资源流动的根本动力,而只有当利益分配机制合理时,信息节点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被调动,合作联盟关系才不会形式化,链体也才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3)加强服务匹配,升级服务项目。图书馆供应链优化的最终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最便捷、最恰当地满足信息消费者的信息需求,实现信息、信息服务和信息需求的相对接。信息传递者作为直接服务信息消费者的上游人群,要加强其信息服务的对口性,提高服务供需的匹配度。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在信息供给内容上,可根据问卷调查、流通利用率、采购推荐系统等统计数据,并借鉴各领域学者的建议及馆藏实际考虑,形成综合“读者、学者、馆藏”三位一体的信息采购模式,促进供需平衡。同时,信息传递者还应采用各种互动方法,以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立体咨询渠道来收集消费需求反馈,将需求充分凸显出来,不仅停留在满足显性需求,而是要更进一步细分消费群体,精确挖掘各对应群体的隐性需求,力求做到“最大限度”。其次,在信息呈现方式上,信息共享不等于信息理解,要使供给信息易于被感知、认知、获取和利用,就需要信息传递者在对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揭示、标引描述、浓缩提炼时,注重信息表达的有效性,且应设计清晰简洁、主题突出和易操作的交互界面,并通过设置信息检索导航等来确保获取信息的有效路径,旨在实现“最便捷”。最后,在信息服务形式上,要衔接新科技,拓宽新的服务领地,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如,开发图书馆App,便于任何移动终端下载和使用信息,可以开通微信、微博等友好的微服务社交交互平台,以及博客、学习共享空间等传播媒体,以迎合信息消费者的获取和阅读习惯,优化信息消费者的用户体验,追求满足“最恰当”。

3.3 从信息消费者角度优化图书馆供应链

信息消费者是图书馆供应链信息流动的终点,也是信息服务的主要受益者。信息消费者要想享有信息服务的最大价值,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具体途径是信息消费者自觉地培育信息意识、自主地开展学习和有意识地提升信息技能,这种主观、自发地加强自身综合信息素质的行为是建立在信息消费者的信息需求被唤起或是认识到信息能带来经济价值的前提下;也可以是借助外部渠道,即信息消费者通过参与图书馆的培训教育、在线教学,或是向有检索经验的其他信息消费者请教等,力求达到改进信息检索和筛选方式,提升自身信息获取和利用效率的目的。此外,信息消费者也应积极地在信息反馈平台上进行需求信息反馈、检索体验反馈,进而信息生产者或信息传递者能相对匹配地提供信息供给服务,促进整个图书馆供应链信息效能的提高。

信息生态链主体是决定图书馆供应链运行、发展和演进的核心要素,基于信息生态链主体的图书馆供应链优化就是通过提升信息主体要素质量并引导其生态化行为来实现图书馆供应链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协调、相互匹配和相互补充,进而提高链体运行效率,促进图书馆供应链的整体效用、效能最大化和稳定、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生产者供应链主体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何谓“主体间性”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