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部位标识错误的案例解析*

2018-01-29李跃荣易凤琼赵庆华肖明朝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核查部位错误

——李跃荣 易凤琼 闵 苏 赵庆华 肖明朝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重庆护理职业学院院长。中国医院协会中国患者安全协作网核心专家,中国患者安全促进项目核心专家。致力于中国患者安全教育与研究,参与和牵头制定中国患者安全目标,是促进中国患者安全文化的传播者。

1 案例回顾

某院手术室内,临时接管患者的神经外科住院医生A参与了麻醉前核查,查看了CT报告及CT片。患者全身麻醉后,A与助手共同安置手术体位,并进行手术部位标记,随后常规消毒、铺巾。上级医生B查房后赶到手术室,在切开患者头皮前查看了CT片,随后开始了常规开颅手术。但B在手术一侧没有找到病变,再次查看CT片后决定关颅。术后CT检查结果提示患者病灶仍在,为前次CT混淆了左右侧向,出现了标记错误,该例手术术前的手术申请未准确标明手术侧向。

2 案例点评

本案例起于影像标记错误,终于不规范的手术安全核查。患者管理不规范与手术安全核查不规范是其两大关注点。

本案例暴露了该院手术系统中存在以下安全隐患:影像出现侧向标注错误;术前查房、讨论及手术审批未发现并纠正标记错误;未标明手术侧向的手术申请顺利通过预约审查;病情交接不清楚;不了解病情的临时医生参与麻醉前核查(Sign In),且在未查阅第一手病历资料的情况下进行手术部位标记;手术安全核查(Time Out)不规范,未发起三方参与 “Time Out”要求;团队成员之间缺乏沟通,未起到相互提示、相互监督作用;组织监管不到位,组织安全文化堪忧等。

手术部位错误属于手术错误范畴,被列入2002年美国国家质量论坛罗列的27种“决不事件”(Never Event)之一。200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卫生局公布的“决不事件”中,手术部位错误位列第3[1-3]。2009年,在美国医院评审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 TJC)收到的常见警讯事件中,手术部位错误高居榜首[4]。2011年,TJC通过“稳健的过程改进”,结合精益六西格玛识别出手术预约、术前准备区及手术室内等29项可预防风险点。TJC指出,手术团队成员没有全部暂停工作来参与手术安全核查,手术部位标记不清楚,手术负荷重,以及急诊、肥胖、畸形、特殊设备或多个手术医生、多个手术、未标记手术部位、未使用核查表、患者评估不充分、人力不足、分心、缺乏相关信息和组织文化等均被列为导致手术部位错误的原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无效沟通也常导致错误发生[5-6]。本案例的关注点和安全隐患与上述相似。相比较而言,神经外科手术较其他手术面临更大挑战:由于发际线后标记困难,手术部位标记往往后移至手术室内;患者可能存在意识障碍,多数患者及家属不能参与手术安全核查;即使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因疾病及知识限制,患者往往难以准确确认其病变部位;病变部位及侧向辨别与标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像学资料。因此,需要手术团队成员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判断。

3 改进策略与建议

关于手术患者安全及手术室安全策略研究已有综述报道[7],本案例的重点在于手术部位错误的防范。

3.1 改进策略

3.1.1 手术部位标记 手术部位标记被认为是一项有效的防范手术部位与侧向错误的措施。2004年,美国围手术期护士协会免费提供了手术部位认证工具包,呼吁医院、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手术部位标记。针对部分患者不接受术前在体表行手术部位标记的现象,纸质手术部位确认图表在临床得以应用。

3.1.2 手术安全核查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关于安全手术的10个事实》,推出“全球第二大挑战:安全手术,拯救生命”[8],将手术安全核查清单(Surgical Safety Checklist,SSC)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并鼓励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编。SSC的实施被证明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并促进团队成员间的有效沟通[9-10]。2010年,我国卫生部发布《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在全国各医院得以实施。文献提示,手术安全核查对手术患者安全有利[11-14]。

3.1.3 简要介绍 它又称事前简报,由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发起。手术团队在术前作简单自我介绍,阐明手术患者情况,讨论患者安全潜在问题,如手术方式、手术体位、特殊情况、特殊需要等,既促进了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又减少了失误及非预期延误发生。有研究[15]指出,并发症与病死率增加与团队合作不佳有关,实施简要介绍后,非预期延误明显下降[16]。

3.1.4 专项促进 一例严重手术不良事件背后隐藏着多个缺陷,及时识别和消除这些缺陷有利于降低手术部位错误风险。TJC于2009年启动手术部位错误针对性解决方案工具(Targeted Solutions Tool®,TST®),2011年通过“稳健的过程改进”项目继续强调安全文化,倡导高可靠性组织“零缺陷”实践,持续改进手术流程。这被证实能有效降低错误缺陷数量。我国则较多采用PDCA、FMEA、RCA、QCC等进行质量促进。

3.1.5 信息系统支持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逐步得以推广应用,医务人员可随时调阅患者信息,使手术部位、侧向核查更方便。

3.1.6 营造安全文化 提倡“知情文化”“学习文化”“公正文化”等,促进患者安全。“人人会犯错”“免责”“指向系统而非个人”“从错误中学习”等理念正逐渐被大家认识和接受。“侥幸心理”“担心被惩罚”“碍于情面”“从众心理”等均不利于患者安全,应被杜绝。

3.2 建议

手术部位错误的发生比较罕见,但一旦发生,则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并不缺少具体的保障手术部位正确的工具或推荐做法,也不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关键在于实践标准的规范、培训与监测的常态化以及临床实践的依从性与持久性。

3.2.1 科学管理的常态化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实践标准的规范、培训与监测持续进行常态化、细节化管理。定期监测外科系统临床实践,对手术申请、手术排台、术前手术部位标记、核查到手术结束进行督导和监控,发现风险点,不断完善流程及标准,并持续培训。细化、规范化的实践标准,重点在于评估现有手术部位标记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强调知晓病情并参与手术的有资质的人员负责手术部位标记,规定手术部位标记的参与者、标记时间,要求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标记或家属参与确认标记。规范的手术安全核查,规定了谁主持、谁参与、如何参与,统一了实践标准,保障了人力配置,减少了操作变异,避免了形式化,确保了手术团队和安全核查充分发挥作用。

3.2.2 临床实践的规范化 通过培训与巡视,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发生手术部位错误的严重性,感受到上级的重视程度,树立防范意识,知道怎么做、为什么做,从而提高实践的依从性与持久性。

3.2.3 安全教育的合理化 将手术安全教育培训关口前移至在校教育,使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前即具备防范手术部位错误的意识,对防范措施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合理安排入职前教育及入科教育,避免“无知之错”。

3.2.4 安全文化的可视化 公布不良事件上报路径,鼓励上报并定期反馈;表扬或奖励及时中止错误发生的医务人员,公开支持敢于质疑和敢于批评违规行为的人员;公布患者参与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渠道,鼓励患方参与手术部位确认等。通过营造并支持正向的医院安全文化,可以改变组织中不良的态度和行为,从而促进组织持续改进。

猜你喜欢

核查部位错误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在错误中成长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逾六千家政府网站关停整改核查再升级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