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慧”心理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为例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64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课程内容校本

一、分阶段进行心理渗透教育,细化校本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初一阶段,学生容易出现学校适应不良问题,如对新环境、新教师的不适应。教师需要关注班级内每位学生的心理,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与关注,培养他们积极、自信的学习态度。初二阶段,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学业的压力、同学之间的攀比、同伴关系的处理等,是青春期问题的突发阶段。教师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师生冲突、生生冲突。初三阶段,学生的容易出现学习焦虑、择校焦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抗挫折、缓解压力的能力,减轻学生的焦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成绩,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的成长,锻炼自身综合素质。

因此,教师要注意细化校本课程内容,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实施不同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针对年级进行分阶段教育外,教师还可针对班级内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进行相应的心理渗透教育。

我校通过分层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如:初一年级的青春期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用绘画的方式让学生标出身体的“界限”,通过有趣的体验游戏和身边真实的案例,进行交流、分享,帮助学生顺利走出青春期的迷惘,以阳光的心态应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初二年级的生命教育系列心理课程。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珍爱生命”观念,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三年级的生涯规划系列心理课程。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助,以班级心理班会课为平台,采用游戏活动、情景体验、心理测验、访谈法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做到自我剖析、自我决策、自我计划和自我实施。

二、灵活选择实施方式,活化校本课程内容,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在校本心理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活化校本课程内容。我校通过全校性的校园心理剧的展演,学生将心理课的所获、所感应用于生活中。一部部校园心理剧围绕青春期学生的一系列问题与烦恼,通过学生的自编、自导、自演,呈现真实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在展演活动中发现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心灵有约”社团是学校心理课程活动化的体现。社团由学校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负责组建和具体指导,以中学生为主体,开展相关的心育活动。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沙盘体验活动、心理剧观摩活动、生涯规划主题活动以及阅读心理书籍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教育,同时教会其他同学,真正做到助人自助。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也可以在校外。如,针对初中生意志力薄弱的问题,可以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徒步扫墓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墓前组织“先烈事迹我来说”演讲,加深学生对先烈精神的认识,从而进行心理健康渗透教育,锻炼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

三、创新家庭作业形式,丰富校本课程内容,在家校沟通中提升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校本课程需要借助家庭作业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育,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品质。如,“孝道,我先行”活动,可以用帮助爸妈做饭、陪爷爷奶奶逛超市、记录爸爸周末的一天、给姥姥梳头并拍照记录等具体的活动代替传统的作业,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爸妈、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关爱,体会爸妈工作的艰辛,从而加深学生与家庭之间的感情,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感恩、孝顺的良好品质。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以绘画、PPT、手工制作等各种形式创新家庭作业,赋予家庭作业深刻的内涵,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品质,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同时,校本课程还配合“阳光家长”心理沙龙课程进行每月一期的活动,从情绪管理、心理剧体验、亲子沟通、学习动力探讨和读书分享会五个维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与家长分享案例、心理剧体验、现场问答、社会度量等方式探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帮助更多的家长成为智慧家长。

此外,我校通过慧雅葵花课程、校报的“心慧角”板块、学校心理微课、学校心慧课程公众号、学校专业化心理网站等多种途径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拓展和延伸心理课堂。

四、改善班级精神风貌,优化校本课程内容,在环境中熏陶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好的班级精神风貌能够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促进积极、团结、奋进的班级精神风貌的形成,优化校本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提升健康的心理品质。如,新班级的学生之间由于不熟悉,易出现抱团、小集体等现象,教师可以借助班级活动,帮助学生相互认识、深化友谊,建设团结、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针对学生课间沉迷手机游戏影响上课的现象,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班级辩论会,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正确认识手机游戏的优缺点,选择健康的娱乐方式。

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心理班会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我校“幸福课”心育班会课课程体系与江苏省编教材有机融合,围绕情绪管理、自我认知、沟通交流、生命教育四大板块,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采用心理剧表演、游戏互动、情景体验、小组讨论等多种活动形式,运用多项心理技术来组织学生的心理活动,将心理班会课落实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内心体验、情感积累、行为实践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增强自我适应性,完善个性发展,学会自主管理。

在具体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对校本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积极借助班级的学习氛围、精神风貌,帮助学生提升健康的心理品质。

每个学生在相同的时期、相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校本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需要教师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细化、优化、丰富教育内容,提升课程建设的实际应用意义。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课程内容校本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