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智趣语文” 打造高效课堂

2018-01-29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智趣高中语文笔者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刘 涛

于光远先生在他的教育论著《我的教育思想》中指出:“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追求愉快是人的本性。”他在书中还提出“使得受教育者愉快会提高教学效果”的教育观点。笔者也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找寻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而“智趣语文”课堂正是这样一种追求智趣共生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打造“智趣语文”课堂:

一、课堂导入有“智趣”

一个有智趣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多种,试举几例:

1.图片音乐导入

语文课堂上,教师灵活选用合适的图片或音乐来导入新课,往往能够收到出人意料的激趣效果。比如:笔者在教《鸿门宴》的时候,就先给同学们播放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一响起,歌曲中流淌出来的那种柔情与无奈就深深打动了同学们,课堂气氛也就被调动起来了。然后我趁势发问:“曾经的盖世英雄,怎么会沦落到如此的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司马迁是怎么说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到课本和课堂上来了。

再比如讲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笔者先给大家展示了几幅关于景泰蓝及其制作工序的图片。果然,大家表现得饶有兴致,对“景泰蓝”的认识也深刻了。

2.悬念导入

我们都知道,写作中设置悬念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在新课导入的时候,设置悬念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在封建社会,皇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有很多良臣因为触逆鳞而惨遭杀身之祸。子胥自刎、比干挖心、屈子放逐……可是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谗言,劝诫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的是什么本领?

3.巧妙过渡导入

笔者带的是文科班,因此在教《拿来主义》的时候,笔者就从学生的名著阅读入手,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我们的名著阅读篇目,可以说古今中外的都有,那么对于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在接触的时候,应采取什么态度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能够得到一些启发。”听了这一番导语,学生学习课文的目的性就更明确了,反过来,通过课文的学习,又能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名著阅读,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问题引导“有智趣”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研讨兴趣。比如,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笔者就围绕“项脊轩的兴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你认为作者写了几件与项脊轩相关的家庭琐事,而这些琐事中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情流露?这两个问题抛出后,大家纷纷动起来,整个课堂氛围就活跃起来了。对于作者的情感分析,并没有明确的答案,所以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笔者都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这样一来,学生在获得课堂认同感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了。

再比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沈从文的《边城》的时候,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觉得《边城》这部小说,就是写的是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遇到了一个合适的人,谱写了一曲凄美的爱情牧歌,你们觉得呢?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文本。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找到了答案:合适的地点就是小城茶峒,合适的时间就是端午节,合适的人就是互生爱慕之心的傩送和翠翠。这样的设问比直接要求学生去分析《边城》的环境美和人物美更能激发学生研读文本的兴趣,而且可以结合小说的三要素,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品味和研读文本,从而实现了语文课堂的“智趣”性。

三、课堂活动“有智趣”

高中语文教学应当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应当在教给学生文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参与、亲身实践,会更愉快、更有兴趣地接受新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品读某个文段,或者进行一段情境表演。比如,阅读老舍的《茶馆》,第一幕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秦仲义与代表腐朽势力的庞太监相遇时,两个人有一段对话。笔者请两位同学分角色饰演,要求能够根据二人的性格特征以及当时的心理,把二人的语气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两位同学的表演,大家都深刻地感受到了两股势力的代表之间激烈的交锋,也认识到了庞太监的迂腐无知与秦仲义的自信满满。

再比如,笔者在讲授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在和学生一起讨论了把人写活的几个方法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你的学习生涯中,你碰到过富有个性的老师吗?请你用一段文字把这位老师的形象勾勒出来。”这个环节当即调动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大家写完了之后争先恐后地要求展示。这样的课堂活动既能调动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语言实践之中,这未尝不是一种“智趣语文”的体现。

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还可以把一些问题以课堂辩论的形式进行讨论。比如学习《鸿门宴》,笔者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辩论的主题是“项羽是不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没有杀刘邦而失去了天下?”经过激烈的争辩,以及有理有据的分析,学生充分认识到了项羽的性格弱点,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注重教学活动本身应当具备的思考性,一定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最终实现打造“智趣语文”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刍议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华夏教师,2014(05)

【2】翟磊.趣味化是高中语文优质课的重要标志.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33)

【3】范丽萍.高中文言文教学激活课堂的策略——以《鸿门宴》一课教学为例. 西部素质教育,2016(02)

猜你喜欢

智趣高中语文笔者
智趣游乐园
老师,别走……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智趣羊学堂
智趣羊学堂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