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妙丹青 烟雨空濛
——点评崔昊作品《焦山烟雨》
2018-01-29黑龙江省密山市当壁镇中心学校魏丽芬
黑龙江省密山市当壁镇中心学校 魏丽芬
一、水墨山水概述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游历,清晨站在山峰俯视城市,那烟蔼笼罩整个城市,幢幢高楼在烟蔼中漂浮,仿佛海市蜃楼般景象。这样的感触只是在生活展现,而在水墨画中,却很少有人表现这样的景观,城市的景象被画家们抛之画外。如今在崔昊老师的作品《焦山烟雨》中霍然看到似曾相识的游历。那城市烟雨蒙蒙的景象尽展眼底,焦山作伴,烟雨山间,仙境般的胜景就在眼前。意境是国画的灵魂,好的意境使人心灵涤荡、思绪神游。《焦山烟雨》这幅水墨画作品,它所呈现的烟雨朦胧景象,一下子把观者的思绪带入了一个“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地此山中”的境界。画面的大部分景物画家采用朦胧绘画方法,控制笔墨的浓淡变化柔韧有余。将远景烟雨处理地美奂蒙胧,轻漂于城市上空。半露于山体一侧城市错落的楼群,画家用浅淡变化的墨色,把现代的建筑物置于远景,这种层叠的方法渲染出烟雨中的城市神秘风貌。
二、《焦山烟雨》艺术赏析
喧嚣的城市外面,是如画般休闲静逸景象。中景焦山在烟雨中只能看到它的大致轮廓,这是此画最灵动的地方,也是画家匠心独运的、巧夺天工之笔。画家在表现这一主体物象时,将山坳的层次用点、染的画法层层叠叠塑造出立体效果,还不失去烟雨朦胧的意境。城市中的烟霭与焦山烟云飘浮缠绵萦绕为一体,使得画面整体环境一脉相承,紧密相连。这是画家多年对景写生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生活阅历体现。把这一经验展现在画面中,让观赏者感觉符合生活的实际,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体现。画家还有着控制墨色的高超技艺,把烟霭的飘浮动感走向把握的极其精确。山坳里的烟霭,画家有意画的白而成积,而缭绕在山左侧的烟霭却薄而清淡,这正符合自然规律,而这样的美感又高于生活,使得生态城市的美在画面中呈现。中景山坳的形体塑造,画家突破了常规的结构画法,将深度空间作为重点突出对象。在山体立体形象塑造上,以树林和草丛为元素,将烟雨朦胧的环境用写意的手法塑造出来。近前一些的小山包山顶上用稍浓的墨色描绘出疏密错落的松柏,依稀间可见其形体,且有着前后层次关系;其下面是灌木丛,画家注意它的各种形体塑造,画家用写意中渲染手法控制墨色浓淡。处理得层次分明,同时层层渲染使得灌木在烟雨迷濛的环境里更显湿润。焦山的门坊和宝塔,是中景的灵动之笔。画家在它们的塑造上却用浅淡墨色勾勒。这正是画家高明之处,正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画家用淡墨处理这两处物象,目的是用深色的灌木和松柏反衬门坊和宝塔的清美,这一表现手段,一改前人的处理方式。宝塔清淡中不失结构的外形。门坊是登上宝塔必经之地,也是中景的重要建筑物,画家用同样的手法把它的结构和雨刷清新的美表现出来。这样,山坳里葱茏的植物与唯美的宝塔、门坊形成对比,使得自然树木更加葱郁,人工景观更加造境。那门坊前的烟霭遮蔽了去往宝塔小路,让观赏者产生了曲径通幽的遐想。整个中景画家用对比表现、点染写意等方法,把烟雨迷蒙的焦山表现得雨润空濛,展示出画家卓越的艺术手法和绘画理念。近处凉亭和树木用重色勾勒,与中景中的山景形成外紧内松的格局。亭子的琉璃瓦用层叠渲染方式表现出厚实光滑的质感,结构交待清晰明了。通廊的折线构图,使得画面增添了坚挺变化的美感。在此画家采用了淡墨表现手法,用中锋点、染、皴、擦的手法把水润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画家把通廊的扶手转折用墨色的变化渲染出明暗、透视的变化,看得出作者对透视学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精准。
三、《焦山烟雨》的艺术亮点
松树是《焦山烟雨》的唯一一处清晰度较强的景物。画家在此精心勾勒,讲求用笔的精细,对松树的结构特征掌握精到,在刻画上用笔凝练、兼工带写。两棵松柏自然穿插依偎,前‘工’后‘写’,把松柏的厚实的松针、挺拔的姿态、水润的美感展现的维妙维肖。《焦山烟雨》最大的亮点还不仅仅是上面所评述的层面。更让画面增添动感的还是湖水的细腻描绘。画家在渲染湖水时,采用点染的方法,不惜时间和笔墨,把小雨飘落湖面泛起斑驳的点点水花刻画得弱栩栩如生。水花轻溅的动感画面似乎就在眼前。这正是画家高超技艺所在!观《焦山烟雨》全貌,烟雨空濛,景象纵深。画家笔墨收放自如,画面动静结合,塑造出烟雨迷蒙的焦山胜景。让观赏者赏心悦目,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