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类文章写作思辨力训练
——“由表及里”课堂思维训练

2018-04-03浙江省海亮教育集团海亮高级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层层文章思维

浙江省海亮教育集团海亮高级中学 王 金

2016年浙江卷高考作文明确了文体要求:写一篇论述类文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论述类文章”的概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论述文写作提出了明确而不同的要求。援引浙江省教育厅胡勤老师的说法,论述类文章按照实际写作目的任务以及语言的客观性和内心之间的关系来看,有以下三种 :一是科学论文、文艺评论、读后感 ;二是政论文、社会评论、新闻评论;三是杂文(文艺性议论文)、议论性散文、随笔。那么无论是这三种当中的哪一种,我们会发现都十分注重学生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思辨性,但这也恰恰是现如今高中生严重缺失的部分。

如何在论述类文章中提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参考了相关资料,提出思辨能力教学的三段模式。此模式把论述类文章训练教学历程分为思维准备阶段、思维训练阶段及思维形成表达阶段。那么笔者希望在此展示课堂思维训教学中对于由表及里的思维训练,来实践论述类文章思辨能力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关于思辨力

(一)什么是思辨力

思辨力即思考辨析能力。所谓的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辨别分析。那么思辨性,顾名思义,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对一些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的思考,辩证分析。

(二)什么是由表及里的思维

由表及里的思维,即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指分析事物时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层层深入,思维也渐渐深入,对问题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化。尤其是通过“追问式”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对思想内涵的理解深度。因此在众多的思维能力中我们应大力培养学生中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思维。

二、主题引领,思维开拓

(一)思维目的

1.领会论述类文章中思辨的含义。

2.掌握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准备阶段

《俄狄浦斯王》里有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走路,腿最多时最无能。这就是人,那么人和动物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思维的。在思维训练之前,教师准备了“该认清自我吗”这样一个主题思维训练。

教师播放微电影《星空日记》《摘星的你》。《星空日记》中一个穷小子,从小立志摘星星,想学天文学;后来生计所迫,学了经济,坚持旁听、辅修天文学。虽然获得国际投行的工作邀请,但是最终撕毁协议,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用自己出色的毕业设计征服了天文系的评委们。《摘星的你》中桑榆是一个生活中一帆风顺的人。他十分自负,一个小小的契机改变了桑榆的人生,致使他的友情、爱情和事业同时崩塌。桑榆选择了轻生,就在绝望的一刻看到了平行世界中另一个自己。

评析:教师利用这两个微电影,引导学生透过事物的本质,《星空日记》中表层告诉我们的是对梦想的追逐,更深层次的是我们在面对现实压力的种种时,是否听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呼唤,《摘星的你》就像一个生活在不同空间的人,有一天,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不同的自己。看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怎样活才更有意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们层层深入的理解事物本质的所在。

(三)思维训练操作

课堂思维训练(主题活动),这是思维训练教学的主要活动。具体方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操作。

1.操作步骤

①材料呈现。即教师呈现思维训练的材料。

②学生思考。即学生运用适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对思维材料进行辨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成果表达。即学生将思维成果进行讨论,发表意见的阶段,是思维成果的口头表达阶段。

2.具体操作

例如:

希腊德尔菲圣庙门楣上的名言: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的哲学原则。我们该认清自我吗?请大家看一段微电影片段《摘星的你》《星空日记》,并结合材料一、二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材料一:被英国民众评选为“最有智慧的英国人”,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百年前,通过纽约海关时曾经口出狂言:“我没什么可申报的,除了我的天才。”

材料二:只有在什么都不装的情况下,人们才会说“这是一只杯子”。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杯子,拥有自己才是重要的。

思考:

1.根据素材,结合生活体验,你认为什么是自我?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自我?(学生探讨)

探讨:生理和心理,比如性格、品质、学习、工作、文化修养、内心、价值观、肌体的每一个部分等。

2.认清自我很难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探讨)

探讨:①主观的力量,抗拒客观真实的自我评价。对自我的隐藏性、封闭性、自负心理。②受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③自我在改变,人在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是有过程的。

3.认清自我很重要的理由有那些?(学生探讨)

探讨:能认清人生的道路和方向。肯定自我,不会在他人的世界里否定自我,坚定未来。比如李白、陶渊明,不适合官场适合诗歌场,认清自我找到了他们的发展方向。

4.不该认清自我的理由有哪些?(学生探讨)

探讨:往往问题就是我们思考的方向,思维的过程。学会问问题,看问题是否有探索的价值。从成长的过程来说认清自我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我们需积极拓展学生思想认识的深度。很多学生往往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不去分析事物内部的联系,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在这里笔者将采用最基本的思维认识方式,也是我们在论述类作文写作中最基本的一种思维模式,“多问几个为什么”以追问的形式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5.注意的问题

①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思维的前提是熟悉和理解文题的意义或材料的内涵,切不可偏离材料主观臆造。

②拓宽思路,但不是目的,不是说写作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它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比较后,找出问题的实质或要害,选择一个最佳角度,从而写出见解深邃、令人信服的文章来。

(四)思维的形成与表达

教师设计题目,“该认清自我吗?” 选择一个立场,选择深入的一个方面,形成一个语段。要求:1.用上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思维方式。2.字数在300字左右。

三、总结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最初《礼记》这样阐释“为学之道”。那么作文之道也是如此。高中生议论思维培养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牢牢打好基础,又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如果我们能把握多种思维方式,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便能提高广大学生的思维品质,就能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的灵感,学生就能不断创作出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胡勤.写论述文,打开理性思维的空间——浙江省2016年高考作文题分析【J】.语文学习,2016(8)

【2】郭吉成主编.新课标高考论述文写作指导【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3)

【3】罗宋娟.论作文教学与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8(4)

【4】魏月琴.让大脑变成自己思想的跑马场——谈学生写作中思辨能力的培养【J】.现代语文,2016(3)

【5】边建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写作指导【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3)

猜你喜欢

层层文章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层层批示≠层层落实
层层请示≠层层重视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女人味,层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