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视野·情怀:高品质示范高中的追求
2018-01-29
2018年5月颁布的《省教育厅关于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是普通高中办学使命的江苏表达,引领我省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品质,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育的关键在于指向人的精神和灵魂,其真正意义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凝聚学校精神,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学生成长的关键是个人的禀赋得到发展,获得精神世界的强健。所以,学校进而提出了“精神·视野·情怀”——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的三境界追求。
一、“精神”引领,追求高境界育人
《意见》的指导思想和建设要求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的精神,这是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必备的精神境界。
1.坚守学校精神,厚植文化之根。
学校精神的形成需要时间,需要积累,需要传承,需要延续,需要不断表现。这种传承和表现需要物质、组织、活动、实践的依托,需要学校文化活水的不断滋润和涵养,并将学校传统、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学校精神的坚守还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其载体。我们将“弘毅精神”校本化、课程化、活动化,如今的省靖中到处弥漫着弘毅精神的气息,“弘大刚毅,胜重致远”的弘毅精神得到了师生和校友的广泛认同。
2.学校文化浸润,修炼德行之力。
学校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作为德行教育的抓手。课题从整体观的视角,将指向本源的教育目标“师生个性发展”与追求高品质的教育过程“学校文化浸润”置于同一研究范畴。在梳理、解读、发展学校“弘毅精神”基础上,探索发挥学校文化的导向功能、发展功能,促进师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课题组还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广大校友、师生的叙事言说,巩固弘毅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成效,通过省靖中人的“德行自证”,追求省靖中人的“文化自觉”。
二、“视野”拓展,追求高质量学习
我校以两项省级课程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前瞻性项目为抓手,运用“互联网+教育”的现代技术变革学习方式,有效建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时空。从时间的维度,我们将学校课程分类归纳于“过往时空”“实时时空”和“未来时空”。
1.“过往时空”:传承弘毅精神,提升文化修养。
现代数字化技术完全能够将“学校的文化之旅”“师生的精彩生活”“校友的成长历程”在校园内留下永久的印记。学校开设了校本必修课程“弘毅颂”“弘毅情”“弘毅赋”,编撰《弘毅手册》《弘毅报》,阐释学校弘毅精神的内涵,图文介绍校友传承弘毅精神的典型案例。
2.“实时时空”:学会问题解决,培育自主发展。
“实时时空”按照课程性质分为“学科课程”“拓展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亲历实时时空,开展观摩聆听、参与尝试、主动探索等实践,自由地选择,宽松地探索。当下学校重点建设的学习空间有:“课程基地”“活动馆”“问题馆”等。
江苏省高中地理课程基地。在先进理念理论指导下,围绕地理课标,萃取地域环境资源,将其融入课程教学,营造适合不同潜质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场馆设施和教学情境,通过多样化的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和合作探究,让单一、禁锢的课堂变得多样、融通、灵动起来。
江苏省高中学生活动课程基地。实现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催化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的教育理想。学生活动课程基地将重点建设五大活动中心:学生科学实验中心;学生社团活动中心;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心;学生“创客”中心。
“问题馆”是当下待建的综合性学习时空,“创新源于问题”这是创设问题馆的主旨,拟建的问题馆不是一个静态的、不变的场地,而是一个时空变化的场域。在课堂时空里,我们主张将知识问题化、结构化、情境化,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诊学与导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来,将“问题意识”“问题解决”作为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
3.“未来时空”:渗透生涯教育,鼓励社会参与。
“未来时空”是指“引领学生面向未来发展的学习时空”。目前,学校开设同济大学“苗圃计划”、北大先修课程、弘毅讲坛、生涯规划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时间管理课程等。学生自愿经历这些学习过程,自觉培养、自主评价自身的综合素质,初步形成生涯规划。
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该中心拥有来访接待室、心理测评室、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团体活动室、身心放松室、心理宣泄室等7个专业功能室和专业的心理测试、放松和宣泄设施。
三、“情怀”养育,追求高品位生活
追求学生未来高品质的生活,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生活品质、养成优秀的生活习惯、拓展教师的生活视野。
1.“仁爱”成就教师的生活品质。
《意见》中也要求“建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这里的“仁爱”,是教育的情怀。虽然,爱不等于教育,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优秀的教师都是理想主义者,都拥有高尚的情怀。我们毕其一生可能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我们仍要仰望崇高,追求高尚。
2.“优秀”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
教育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这些都是教育的真理,人和人的差距,有时就是习惯的差距。由此,推及我们的师生,为什么相差悬殊,智力因素固然有,但更多还是习惯的差异,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3.“赋能”拓展教师的生活视野。
构建一个为师生赋能的组织结构,应该成为高品质高中治理的方向。我校主要的做法有:一是组建学校名师工作室。二是搭建青年教师发展的立体平台。三是优课观摩、同课异构。搭建各种优课观摩、同课异构平台,校内师生在与省内外同行的交流、观察中,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拓展了自身课堂教学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