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高品质示范教育的追寻之路
2018-01-29
走进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的校门,东首为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先生题写馆名的中国排球博物馆,西面为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题写馆名的百年中国语文人研究院,一东一西,一动一静,一文一武,全面成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在诠释着新海人对高品质教育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指向释放潜能的课程基地体系搭建
人类本性中原就蕴藏着无限的潜力。每一个人都具有潜能,这些潜能都有可塑性。学生潜能是指个体生命建立在遗传素质、先天发育素质等各种基础上,通过后天寻求、释放出来的知能与发展可能性。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新海高级中学将之落实在以省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省生物课程基地、省环境化学实践课程基地、省高中物理现代光学实践课程基地、省基于数学名师教育思想研究的高中数学课程基地以及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选课走班下的教学评价体系重建”搭建起来的新海园课程基地体系中。与此同时,在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基地体系的过程中,新海高级中学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自主体验与自主探究上,通过教与学模式的转变来释放学生学习与提升的内驱力,真正实现内在潜能的挖掘与激荡。
积极的思维源于自我的驱动。当学生因兴趣而向学、因自我驱动而求学时,学生可以在学科课程基地提供的学习活动中经历尝试、反思、探究、佐证等探寻真知的各个阶段,内外相驱。在生物课程基地,学生需要亲身参与组培的培植,探寻生命的奥秘;在百年中国语文人研究院,学生需要体会诗意人生,获得生命的生长;在环境化学实践课程基地,学生需要实测校园场所中空气与校园生态系统中水体的变化,关注社会责任的担当;在高中物理现代光学实践课程基地,学生需要近距离观察光学现象,微视宏观世界,感受生活中的光学运用。
丰富的课程延展向课外的拓展。课程基地建设的最大生命力来自于跨学科课程知能的有效碰撞、与高校优质资源的深度对接,以及研究上的灵感与创造力,使他们初步具备善于学习、善于思索、善于研究的素质,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事业,这种素质都会对他们终生有益。
君子情怀气质中的“君子”是儒家所追求的做人之最高境界。惠民、仁义、谦恭、敬上,这是孔子定义的处世之道;博学多才、文质彬彬、待人以礼,这是孔子认为的修养之道。在当下,“君子”又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行、胸襟气度、气质修养的综合体现,体现着炎黄子孙对人性的至善追求,彰显着社会主义对每个人品行的至美目标。培养“君子情怀气质”是塑造学生由内而外的道德修养,是培养学生谦逊礼让的气度、文明优雅的举止、健康完整的人格的诠释。
“三质”学子品格提升的指向,就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标准、合乎社会习俗与制度的内在约束,以及具备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世界公民,成为自我认知与典范榜样的品性。
举例来说,新海高级中学将学生大讲堂纳入品格提升工程,拓展学术的外延。更好的学习方法是自主预习、充分展示,良好的品格提升是伙伴榜样引领、典型形象的示范影响。学生们一起释疑解惑,互动学习,收获经验。学生大讲堂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少年班的“少年,开讲啦”、高一年级的“雏凤清声”、高二年级的“汇生慧讲”、高三年级的“小小百家讲坛”等,全员参与、全面开展,每次讲堂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组织。讲堂中,有主讲人的智慧分享,有听讲人的深度思考,更有双方的论辩火花。学生深研学术的兴趣愈发浓厚,也有利于形成学生人文情怀与科学思维的有机统一,为培养学生的学术大师潜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海高级中学将模拟基地纳入品格提升工程,挖掘责任担当的体验感知。新海高级中学搭建了以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模拟法庭为代表的模拟基地,观照学生对国家、民族、社会、他人责任担当意识的强化。通过打造“新海模联”专属资源库,通过模拟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以及模拟庭审,体验社会生活,体验社会责任,体验法律精神,关注社会民生自我提升后的成果分享。打破班级与班级的墙壁,打通学科与学科的联系,铺就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桥梁,整合跨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向大学寻求技术支持与智力支撑,开拓学生学术视野,为学有余力、学有所长、学有优长、学有所爱的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搭建适合个体生命成长特点的功能平台,提供高中各学科间知识的横向贯通,以及与大学课程的纵向衔接的高地。
在百年中国语文人研究院,与师长共品下午茶;在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学术研讨活动中,共享语言的生命律动。借助学生大讲堂,为学生自主成长愉悦分享、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兴趣与能力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这也实现了学有余力、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学生在中学课程与大学课程之间的平稳过渡,促进了教学资源平台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提升了学生学术研究的践行力。
二、指向“三质”学子的品格提升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教育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是一种暂时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也会有相应地变化。那么,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究竟是什么呢?新海高级中学将之进一步具化、明确为学生的“三质”主题教育,即培养具有国家栋梁特质、学术大师潜质、君子情怀气质的学子,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凝练与具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塑魂”。
国家栋梁特质,着眼于激发被培养对象对家庭、社会、祖国的担当意识,旨在将这样的责任担当意识根植于学生校内校外的日常生活、言行举止中,并形成与他们的自主思维、自主行动自然吻合的意识,而不是强加于他们身上的意志。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主动、自觉地承担家庭、学校、社会、国家重任的美好品质。
学术大师潜质的培养目标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某一学术领域的精英,而是旨在挖掘他们潜在的实力和素质,调动一切可供借助的外在条件,激发学生在学科学习、学术的发展。模拟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在进行社会调研、角色扮演、场景模拟中,不断地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从只关注自我到学会关心他人、社会,从角色模拟到环境参与,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强化与内化,促进了学术国家栋梁特质的形成。
在新海的园子里,处处彰显学生的君子气质。整洁的校园里没有一个垃圾桶,每个人见到地面有垃圾,能主动弯下腰将垃圾捡拾起来,所有师生在校园内均推车慢行,走出的是君子的气度,彰显出君子的优雅。
三、指向高品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品质高中的建设与发展最深厚的基础存在于广大教师之中,高品质高中有效地、可持续地发展必须依靠“本土”师资队伍质量的提高。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学生素质的高品质提升。高品质高中建设过程中,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其间不断进阶的同时,也在倒逼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步几何式增长。
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师德足以让学生敬仰,学识足以让学生崇拜,人格足以让学生仿效,魅力足以让学生倾倒。建设一支高品质教师队伍,是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必备的知能与修养,帮助他们选择并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更应当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真正担心每一位学生成长终端的表现,真正走进学生的生命,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基于这样的思虑,学校在申报省课程基地高峰校时,将建设目标定位在了“凝练教育名家思想,释放创新拔尖人才潜能”之上。历代教育名家扎根教育、深研教育,或从教育管理之角度,或从学科教学之维度,或从人才培养之方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为教育后来者积累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在工作中,新海高级中学秉持为未来教育家买单,将教师队伍的建设指向三个方面,即课题研究引领教研能力发展、名师培养推动师资队伍发展、系统工程完善教师梯度发展。通过学科组为单位的课题攻关、名特优教师的系统培养,以及青蓝工程的老带新、专带新,建设了一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为引领,省市基本功、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为骨干的教师队伍。
笔者认为:所谓高品质高中者,非谓有硬件设施之谓也,有师生互促共进、课程资源共建、教育教学方式革新之谓也。通过持之不懈的尝试与实践,新海高级中学与大学衔接贯通的高品质课程思维初现雏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成型,社会各界资源与校友资源参与办学的格局渐成规模,一群敬业爱岗的教师、一群追求卓越的学生成群前行。学校已拥有九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项省中小学课程基地高峰建设项目、两项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五项省级课程基地、一项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围绕九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实践推进与未来发展,以有计划、有名师、有课堂、有特色、有成果、有考核为抓手,以沉潜躬行的状态,以博物之精神,打通学科知识与学生人格,使课课相贯、馆馆相通、气气相连,营造人才培养工作品质擢升的“教育场”,致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建设好有温度、有灵魂、受人尊敬的高品质高中,新海高级中学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