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统整”走向“融合”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适合的教育”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58期
关键词:统整研学校本

一所学校的特色发展需要多方支撑,而学校课程就是特色发展的最重要的载体。运用课程统整的方式规划与实施学校课程,这所学校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优质学校。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创办于1907年,学校秉承“明德正行,精微致远”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内涵建设,构建适合的教育,努力打造高品质示范高中。

一、回顾课程“统整”

课程“统整”的特征是: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样化。我们的实践与探索有:第一,构建多元德育课程——主体性、体验式的特色育人。多年来省常中人坚定地占领教育的制高点,不仅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发展境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尊重生命,理解生命,为生命奠定底色。省常中独特的德育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向学生提供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展示平台,学校大多数的活动是由学生自主规划、自主选择、自主承办、自主评价的,学生是活动的主角,从而塑造出学习自主、道德自律、文化自觉的省常中人独特气质,提升学生的价值定位和心境。

第二,搭建立体学科课程——整体性、发展性地创新育人,学校本着继承、发展、创新的思路,以“课程统整”的方式,从学生修习和课程功能的角度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了重组。学校强调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相互整合,形成了A类课程、B类课程和C类课程。必修课程确保学生学习的基础性,选修课程则为学生进行选择学习和分层学习搭建了平台。A类课程为学生参加江苏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奠基,B类课程为综合类课程,C类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的特色类课程。目前已开发近五十项校本课程并充实进C类课程,内容涵盖人文类、方法类、技能类和特长类。三类课程结构彰显了省常中课程的层次性、丰富性、系统性、基础性,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和学习需求,为省常中学生进行选择学习和分层学习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二、再说课程“融合”

课程“融合”的特征是突破学科界限,体现多元性和丰富性。学校课程“融合”的目标是共同发挥多学科的教育价值,构建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1.学科课程融合。

学科课程融合包括:以学科为基点的学科内融合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超越学科的主题融合课程。设想成立四大研学中心,并以“课程融合”的方式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校本化统整,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学科课程,又超越学科课程,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课程系统。目前学校课程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必修课程”,新课标下国家课程中的各学科“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旨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学习内容。二是“研修课程”,新课标下国家课程中的各学科“选修模块”和校本课程。学校现有各类社团30余个,门类众多,涉及面广泛。包括模拟联合国、模拟政协、头脑奥林匹克、元博历史社、秋白文学社、数学建模社、焕庸地理学社等。

2.学习环境融合。

为确保学科内容融合,学校将开展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一室四中心”。“一室”即原有“行政班教室”升级改造而成的“学习室”。与原来的教室相比,“学习室”的功能更全、资源更丰富、科技感更高、适用性更多、开放度更广,集上课、阅览、活动、讨论、教研等多功能为一体。“四中心”即“人文研学中心”“科技研学中心”“体艺研学中心”和“国际研学中心”,各中心内建成各种功能室。成立4个“研学中心教师共同体”,全面负责各研修中心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估及资源环境建设。

“智慧云校园”为“一室四中心”提供了数字化技术支撑。我们将通过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平台”与“一室四中心”的课程资源、人力资源、数字技术、环境设施等软硬件资源,以学科联动为特征,实现跨学科的互动与资源融合,学校原有的年级组、教研组、行政班的管理教研教学功能都将在“研学中心”交集,形成“大基地”的规模效应。同时依托“四大研学中心”,以“课程融合”的理念实现学科为基点的学科内融合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超越学科的主题融合课程,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大课程”系统。

3.评价方式融合。

学分制管理:学校学生高中毕业学分必须达“必修课程”学分130(必修88+选择性必修42)+“研修课程”(学分 14)=144,并增设特长类学生研修学分。

项目制量化:学校每一位学生3年高中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完成“8个100%”的项目量化研修任务。即100%的学生做100小时义工服务;100%的学生学会游泳;100%的学生精读100本中外名著;100%的学生完成100个自主实验;100%的学生完成1项科创类作品;100%的学生参与1次才艺类表演;100%的学生参与1项小课题研究;100%的学生参与1个项目或社团。目前,学校已有一批社团成绩突出。尤其是学校“模拟政协”团队已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模拟政协比赛杰出团队奖、最佳展示奖、最佳提案奖、杰出指导教师奖。

4.教育资源融合。

在融合课程的整体构建与实施过程中,我校聘请中科院和高校的专家团队,对学校进行长期、常态的指导,我们举办“科普讲堂”,每年邀请8位院士、顶尖科学家来校作报告。为融合课程的研发和改进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引领,从而保证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课程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5.推进生涯教育。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日臻成熟。初步形成了“生涯规划课程——生涯规划展评——优秀生涯规划报告会——优秀生涯规划论证会”四步一体教学模式,有教学、有反馈、有示例、有论证,并且真正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的资源和教育整合到了一起。学校的生涯规划辅导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是起步早,全省领先。自新一轮课改以来,率先提出高中生生涯教育。二是课程化,全员教育。学校组织生涯规划教育进课堂,并形成了校本性的生涯规划课程方案。三是系统性,综合辅导。以课堂为基础进行延伸,形成了贯穿高中三年、指向全景发展的综合性生涯辅导系统。

猜你喜欢

统整研学校本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