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生态教育 促进学生高品质成长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58期
关键词:研学生态评价

“生态教育”是指把学校及其环境视作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强调基于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从生态的视角来观察、理解教育现象,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其本质是把教育看作是全面、系统、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过程。“生态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它既是教育理念,也是教育实践。

一、践行生态德育,促进学生品格提升

学校围绕“家国情怀、阳光心态、优秀学业、国际视野、明显特长”的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开发、整合和利用三原色德育资源,培养学生面向未来发展的良好品格。学校“三原色德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成功申报江苏省首批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

1.生涯教育:学会自我规划。

高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学生处于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未来发展无意识的状态中。实施生涯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谁,要成为谁,未来要去哪里,要把在校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学校把生涯教育视作一个连续系统的动态过程来实施,包括理想职业目标的确立、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制定行动计划以及反馈调整等五个步骤。通过自我诊断、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螺旋式渐进,让生涯教育渗透在高中三年的每个阶段。

2.模拟活动:明确责任担当。

模拟活动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起桥梁,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学校系统设置了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模拟商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自我发展。

3.研学旅行:培育必备能力。

要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就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在社会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让他们在集体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让他们在克服困难、面对挑战中强健体魄、坚强意志。

学校的研学旅行分为三大主题、三个阶段、十多条线路。三大主题分别是爱国主义、人文历史、科学探索。三个阶段即行前学习、行中观察、行后反思。行前学习阶段,学校发放自主研发的《研学手册》,进行安全教育和研学指导,包括观察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报告撰写等,学生要通过网络等了解目的地概况并进行先期学习。行中观察阶段,学生需要通过手绘、拍照等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初步思考,必要时进行深入观察和调查。行后反思阶段,要围绕主题撰写论文、游记、研究报告等,通过反思提升能力。

二、建设生态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校践行的生态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的教育主张,通过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和挑战性满足不同个性、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1.系统构建课程,满足个性选择。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学校初步建成了由五大课程板块和三个层次构成的学校课程体系。五大课程板块即校本化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竞赛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除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外,其他的课程全部由学生自选,走班教学。三个层次即每一课程板块又分为基础性、拓展性和挑战性三个层次。比如竞赛课程中的机器人竞赛课程分为面向全体高一学生的“巡线竞速机器人”等基础性课程、满足社团活动的“灭火机器人”等拓展性课程。为了满足学生需要,学校与高校联合开发了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学校的微课网还提供了上千节网络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2.学科融合教育,培养创新素养。

目前学校开设的跨学科融合课程主要有创客课程、教育戏剧课程等。2014年学校开设创客课程,主要有3D创新设计、智能小车、影视梦工厂等,学生将物理、信息学、数学、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融合,通过基于生活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增强了社会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了合作力、思考力、创意表达力,促进科学精神与创新素养的形成。2017年,学校“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戏剧课程开发”入选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教育戏剧课程体现“全人教育”的理念,倡导跨学科融合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想象与创意。

3.依托课程基地,转型学习方式。

学校依托“江苏省智能机器人课程基地”和“江苏省‘传承·创新’美育课程基地”,整合课内外资源,以项目研究推动学习方式转型。

学校依托智能机器人课程基地,已经开发了近50门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均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比如“智能路灯”项目包括:项目立项(为什么做)、项目规划(如何做)、项目实施(怎么做)、项目测试和评价(小组测试评议)。依托美育课程基地,以技能训练、社团活动等为抓手,让美育不再是单纯的欣赏,而是重实践、重体验的学习过程。组织学生到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研学,积极参加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的民乐活动。

三、打造生态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生态课堂追求学习的适应性、交互性、开放性、深刻性和可持续性。为此,我们通过构建互动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重建评价系统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思维品质。

1.构建互动课堂。

学校的课堂不只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而应该是活跃着生命的地方。要将传统的“教堂”变成“学堂”,构建“互动式”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一步彰显良好课堂生态的效果。

2.鼓励自主学习。

围绕如何深入推进自主学习开展了多次沙龙和研讨活动,一方面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向学生征集自主学习的策略,并通过开展评选“自主学习十佳策略”和推出“跨班交流大使”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3.重建评价系统。

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杠杆,不改变传统评价方式,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实实在在的改进。一是转变评价的功能。将“对学习的评价”转变“为学习的评价”,不是通过评价把学生分层分等,而是将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因此,激励性评价成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常态。二是转变评价方式。不只是纸笔测试,更要重视表现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理解了什么,能否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三是实施多元评价。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认识系统发展。

猜你喜欢

研学生态评价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研学之旅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