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发展的校本化路径
2018-01-29
由质量到品质,一字之易,反映的是教育发展的重大转型。从量到质再到品,江苏教育逐渐从重视量的积累,走向重视质的提升,进而走向重视品的锤炼。这既是教育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的结果,更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诉求。
我们在推进学校高品质发展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实践:
一、坚守价值
学校需要的不仅是行政的领导,更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而我认为,价值的领导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学校是教育价值实现的载体,教育的价值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生活。而现实情形是,学校教育能否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能否使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等问题,正在挑战学校的价值存在。升学率、考上清北的人数、竞赛获奖的级别等固然可以表征学校一个方面的成绩,但还不足以标识一所学校的整体品质。高品质高中最要紧的是建构有明确价值导向的学校发展定位。
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从2012年开始逐渐确立了“办走进生命的学校”这样一个价值定位。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王弈多同学的一篇文章,题为《赤子其人》。文中说,“叶芝有两句小诗:‘许多人路过我的生活,只有你走进我的生命’,周老师,你就是那个走进我生命的人”。王弈多的文章本来想表达的是对她的班主任周炳新的感恩之情,但当我在校刊上读到之后却立即有一种拍案叫好的冲动:这不就是学校一直追求的教育境界吗?一个好的老师就应该是一个以正面形象深度走进学生生命的人,一所好的学校就应该是一个以正面形象深度走进学生生命的地方。几年来,徐州高级中学的师生们渐渐爱上了这样的价值定位,并为学校拥有自己的价值表达方式而感到自豪。
办走进生命的学校必须确立学生立场。
所谓学生立场:一要让学生在学校里有安全感;二要让学生获得尊重;三要让学生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具体来说:(1)安全感的获得主要来自于师生关系的和谐,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为此,徐州高级中学推动大家访活动,举行师生运动会,开设教师公益讲堂,实施成长导师制,让学生为退休教师拍摄教育人生专题片,评选学生心目中的恩师等,促进师生双向交流、平等对话。(2)被尊重的关键是不能拿一根尺子丈量所有学生,而应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特点,每一个生命都是美好的。为此,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30多个学生社团,让学生享受完整的校园生活。五节两赛(微电影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好声音大赛、吉尼斯大赛)已经成为学生展现风采的舞台。在这里,学生们的自信心得到激发,创造力得到张扬。(3)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源于主动发展能力的获得。据有关研究显示,高品质高中最明显的两个标志是:师生关系和谐;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强。高阶思维能力是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为此,我们让学生站在课程的中央,他们不仅是课程服务的对象,更是课程的参与者、评价者;重点改革课堂教学,改善课堂生态,构建生命在场的课堂;以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理念为基本遵循重新设计教学流程。
二、厚植文化
其实,对一所学校而言,文化决定了其品质。短暂地改变一所学校,可以通过增加投入、优化师资、改善生源等方式实现;而要想长久地改变一所学校,则必须改造其文化,改良其基因。
徐州高级中学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物态文化建设。
学校前期重点建设“三馆两吧一中心”,即校史馆、汉画像石人文教育馆、中华文明馆,教师书吧、心理氧吧,艺体教学中心;目前正在建设“新两馆两室一基地”,即安全体验馆、国学馆,未来教室、创客工作室,STSE课程基地。徐州高级中学之所以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建设各类场馆基地,不是为了所谓“门面”,而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盘活废弃资源。比如,学校的汉画像石人文教育馆就是建在原来总务处堆放垃圾的地方。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比如,通过汉画像石人文教育馆的建设,和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馆合作,充分挖掘徐州汉画像石资源的教育功能。三是放大教育资源。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他们自主选择、多样发展,因为多一份资源,就多一种机会,多一种可能。而这种机会和可能,很大程度上会成为撬动学生一生志向和事业的支点。
2.精神文化建设。
如果说,物态文化建设,学校注重丰富性的话;那么,精神文化建设,学校更看重的是其自主性。首先是深度凝练“一训”。徐州高级中学的校训原来就一个字:诚,据说来自其前身昕昕中学。诚是一个单字,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于是,我们把它扩展为一个双音节词:诚信;同时,加了两个字:担当。这样,诚信担当就成了学校的新校训。这一新校训的产生富有时代特色,既强调立身之本——诚信,又兼顾社会责任——担当。其次是深度打造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徐州高级中学的课程观就是让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不同的课程,尊重差异是这一课程观的基本前提。既然如此,学校就要为学生提供足够多样的课程,目前,学校依托课程基地、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品格提升工程等开发了近100种校本课程,每学期开设30余门,还为学生提供了200多个研究性选题,供他们探究研讨。
三、深究细节
细节彰显品质,这是常识;“遂与之俱出”,这是常态。毕竟,深思而慎取者少之又少。真正的教育一定寓于细节。
1.系统思维。
部分相加一定小于整体,如果缺少系统观照,仅关注细节,难免碎片化。我们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整体风格。学校位于南郊风景区,从地缘上看毗邻博物馆、汉画像石馆、艺术馆,从原有建筑看倾向于民族风格,从资源建设看拥有汉画像石人文教育基地。综合以上因素,我们确定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即汉文化元素的全域化、当代化。我们先后雕刻了汉画像石经典题材“孔子问道图”,制作了汉代斗拱为要件的雕塑作品《栋梁》,用汉画迎宾图、车马图装饰了桥楯、护栏,用汉画力士图作为腰封装饰了艺体中心新大楼等,在即将建设的校园书廊项目中,我们还将采用相对抽象的方式展示汉代文化的精髓。这样,在一以贯之的汉文化主题统摄下,许多细节不再零散,而变得相对聚焦,它们所生发的力量更加强大,它们所讲述的故事更加完整。
2.人性思维。
人们总是强调要加强理性思维,而我认为,我们缺乏的不是理性思维,而是人性思维。在多数人看来,理性思维就是遵循理性判断,顺应规则制度的思维方式,而人性思维则是遵循人情世故,屈从人意的思维方法。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人性思维的本意是以人为本,在充分满足人类自我需要的情况下,运用人类的智慧与情感,制订适宜人类遵守的行为尺度。教育是人学,人性思维无疑是必需的。在理性思维主导下,一个化学教师当然应该把化学教好;但在人性思维主导下,如果一个化学教师更喜欢通用技术,为什么不叫他去尝试一下呢?比如,徐州高级中学王海原老师是一名化学教师,因不善表达,长期担任化学实验员。后来,他找我提出能不能开设通用技术课,他动手能力很强,愿意在这方面发挥专长。我立即同意了。几年下来,他带着学生们用木料制作了同比例汉代马车,在教学生们掌握了激光打印、3D打印等技术的同时,他本人也获得了江苏省通用技术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这样的例子在徐州高级中学还有不少,再如,物理教师孙雷跨界担任机器人马球队的教练,带队夺得全国赛的冠军,等等。
坚守价值,关乎学校教育的高度;厚植文化,关乎学校教育的深度;而深究细节,则关乎学校教育的温度。有了高度,有了深度,有了温度,学校的品质自然会不断提升。徐州高级中学只是刚刚出发,好在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