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
2018-01-29杨红香
杨红香
(邯郸市永年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057150)
在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中,以子宫肌瘤较为多见,常发生于30~50岁的女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20%~50%)。外科手术及药物治疗为目前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式,但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逐渐被淘汰[1]。本院对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2016~2017年),具体情况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院收取对象为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2.18~2017.5.16之间,对收取6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观察组各项基本资料——年龄:年龄上下限值分别为54/23,平均年龄(38.52±1.03)岁。对照组各项基本资料——年龄:年龄在24~54岁,平均年龄(39.22±1.30)岁。
2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在各项临床资料对比中无显著差异,即性别、年龄等,因此,可采用P>0.05来表示,能进行对比。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主要操作内容如下:麻醉方式的选择主要以气管插管全麻为主,并选择患者膀胱截石位作为操作体位,以患者脐孔下缘处作为穿刺部位,并为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后于患者切口部位将腹腔镜镜头置入,从而对患者盆腹腔情况进行检查[2]。后将反麦氏点以及麦氏点作为第2、第3穿刺部位,后将Trocar置入,对患者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探查,后采用电凝将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以及输卵管峡部进行切断,并将前后叶进行分离,并充分暴露患者子宫静脉和动脉,剪开患者膀胱子宫后进行反折腹膜,并对患者膀胱进行钝性下推,后转为实施阴道手术治疗,并在患者多个部位(阴道穹窿黏膜、子宫膀胱间隙以及膀胱阴道间隙)注射肾上腺生理盐水溶液,将患者阴道黏膜进行切开,后对其膀胱宫颈间隙和宫颈直肠间隙进行钝性分离操作,操作距离直至腹膜反折部位,后将患者子宫骶和主韧带实施电凝切断,将宫体进行分割后将子宫取出,建立人工气腹,对盆腔进行反复的冲洗,最后对阴道残端以及腹膜采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
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根据常规手术过程实施手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患者的指标,即手术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后,计量资料,采用t 值来表示,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讨论在女性良性肿瘤疾病中,以子宫肌瘤最为常见,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进而导致其体积不断增大,因此,需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疗。
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但该手术具有较多不足之处,如手术剥离困难、瘢痕严重、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以及影响美观等,因此不被应用[3]。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则具有诸多优势,如术后疼痛轻、机体恢复时间短、对机体损伤小等优势,同时不会对患者腹腔内其他脏器造成影响,同时还能扩大手术视野,由此减少术中出血量,为目前临床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本次研究数据,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
总而言之,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