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南通市为例

2018-01-2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南通就业指导毕业生

鲁 亮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据统计,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至2018年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410所,2010年至2018年毕业生人数以3.5%的平均增长率逐年增长,9年总计约6526万人,2018年毕业生人数更是创历史新高达到820万人。与毕业生数据截然相反的是就业率的不升反降,尤其是近几年人工智能发展速度迅速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一些传统的岗位逐渐被取代,使得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集中政府、企业、高职院校的三方力量建立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更好地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南通市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现状

为了能够更好地总结出南通市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问题找出解决方法,进一步完善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起到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扩大毕业生就业途径的作用,本文笔者走访了南通市六所高职院校,对他们就业指导工作的一般模式进行调研。除此之外,还通过对6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剖析了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难题和就业指导现状,以此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是怎样的。通过以上调研、分析、总结,现得出以下几种现状:

(一)以政府为主导

《2017年南通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统计得出2016年共有5.1万通籍毕业生,其中回南通就业创业人数占比约为41.7%。2016年南通市共吸纳专科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达1.4万人次,其中本省生源约94.6%,南通本地生源约占78.7%。2015年至2017年间,南通吸纳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位列江苏省第四位,其中吸纳专科毕业生人数在全省位居前列,达4.48万人,占南通市总量的48.45%。南通地区的11所大中专院校,去年共有26441名毕业生,也有6848人留通就业,占已就业人数的37.74%。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专科毕业生为71.75%,略高于全省70.67%的水平。

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南通市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这项工作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及共青团组织的通力合作。根据行政职能的各不相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更多的是承担着高职学生毕业后的求职就业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保证就业的精准。2018年南通市目标引进1.6万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通过聚焦“青年人才倍增计划”“通籍英才归雁计划”等重点引才项目,积极吸引外地优秀毕业生来通就业。

自2012年起,南通市以创立创业型城市为目标,连续6年贯彻实施“万人创业计划”,将其列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为了更好地实施“万人创业计划”,市政府不断完善考核体系,明确分工目标。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市级十佳品牌创业孵化基地评选、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初始创业补贴、吸纳就业奖励、个人创业综合补贴、商业贷款贴息、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创业项目开发入库补贴等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创业工作,同时也解决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以院校为主体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以此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会特别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重视与企业合作,其中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最为典型。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滨江洲际酒店开展的“洲际英才班”,南通职业大学与南通三建集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南通华夏航空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签订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企业师傅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来进行日常教学,在此过程中将企业的日常管理规范及技术能力要求切实地教授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学校的专任老师去企业里挂职锻炼,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同时还解决了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储备需求,企业和学校达到双方共赢的状态。各个高职院校就业处会针对毕业生积极开展就业跟踪调查、调研就业市场、分析市场需求、统计就业率,并且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就业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厅制定的招生计划数。

(三)以企业为风向标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能够胜任生产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除去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等环境因素外,企业需求是真正会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可见,企业是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就业是毕业生的最终目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否到位,主要看是否输出了符合企业要求的技术型人才,因此深入了解企业有助于把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方向。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就职于中小企业,这是由于很多大型科技型企业、国企机关单位均不招收高职学生,而中小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则没有那么高。故笔者对60家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进行了问卷调研,调查结果表明:认为高职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跟本科毕业生相比劣势不是很明显的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数量占比大约为67%,认为劣势存在明显的人则认为高职学生的主要劣势存在于工作胜任力、抗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高职院校虽然对技能培养十分重视,但由于师资水平有限、教学内容不够与时俱进等外部制约因素,往往导致高职毕业生的实训效果不佳。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生源大多是高考失利或职高毕业的学生,与之相比,本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相对来说会更好,加之90后的特殊心理特征,往往会使得用人单位觉得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南通市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相关制度法规不健全

近几年,南通市政府部门为了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为高校与企业间合作搭建良好平台,促进就业资源整合,发挥好其桥梁纽带的作用,下了不少功夫,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家层面相关法律的缓慢实施或缺失为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加大了难度,如《就业促进法》虽然已经出台,但推行实施一直未有显著进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里提及要组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却没有提出具体实施办法。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时,都是通过招聘网络和招聘会直接获得就业信息,而不是主管就业工作的政府部门。体制的不健全,极易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其次,政府在就业资源的整合方面不够全面,没有突出高职与本科的差异,高职办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类别、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本科都是有着本质区别的,目前的制度法规仍未细化到这个程度,用同样的政策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会使就业指导产生偏差。而且大多政策都是涉及学生创业方面的,单独针对就业指导这方面的则非常少。

(二)高职院校在指导意识上的不重视

1.领导层面不重视。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重视就业指导工作,而就业工作的成效如何往往直接与就业率挂钩,这就会导致高职院校一味追求就业率,忽视真正能够提高就业质量的举措。在实际调研中我们不难发现,就业率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就业情况,因为仍然可以通过企业开证明、带委托等手段提高就业率,学校重视就业率但不重视就业指导,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效果较差。

2.课程设置不达标。笔者对南通6所高职院的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这门课程的开设时间普遍不长,教育部规定这类课程最少要上满38课时,但是在南通高职院校中基本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课程标准、课程时长、授课内容的设定企业完全不参与,全部是以学校为主,由学校对授课人员进行调配,每年的课时数不固定,会随着学生数量的变化和其他课程的安排进行调整,机动性很大。

3.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高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在开设这门课程初始,高职院校缺乏深入的企业调研和充分的学生择业调研,造成课程设置既不能满足企业的真实需求,也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院校自身也无法获取优质的企业资源,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成效甚微,留于表面,本质上还是因为缺乏一个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三)企业参与度不高

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旨在为企业输送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优质人才,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企业理应参与到这个环节中来,但事实却不尽如人意,企业在这个参与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校企合作模式不成熟。校企合作能够让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更加有的放矢,高职院校为了深化交流,鼓励学院教师去企业担任兼职教师,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用人单位需求,返校后再向学生传授,但这种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较高层次的交流就是让企业参与到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通过相关政策的引导鼓励,激发企业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编写和课时设置等方面的积极性。但在课程建设方面,一直以来都是学校主导,还未建成校企深入合作的有利局面。

2.企业参与度受到现实的制约。企业积极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也可以做到企业员工与教师间的互聘。事实上,企业里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观上是愿意到学校来为就业指导工作做贡献的,但真正已经参与其中的人数并不多,主要是缺乏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没有切实可以参考的制度和政策。就业指导体系由三所高校的职业指导服务体系主要是从学校内部来加以构建,企业并未融入此项工作体系中,学校的执行机构设置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参与,合作企业也没有意向主动融入进就业指导工作中来,政府也并未建立校企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

三、完善健全南通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无论是本科生还是高职生都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相较于本科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压力更大。由于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刻板印象,认为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差、自律性不强、竞争力不足,所以用人单位更偏向于招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在如此复杂的现实因素影响下,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精准度。

(一)政府方面

从目前政府出台的就业制度来看,这些政策主要是以本科生为主体,没有特别针对高职生的。在高职生就业政策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有待解决,就是如何转变择业观。高职本来就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高职学生毕业后不愿意走到一线岗位上去,仍然希望做白领,这就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而且高职生在应聘此类岗位时,没有本科生有优势,造成有业不就的尴尬局面。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鼓励高职毕业生供职于企业技术岗位,引导人们改变对销售、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可度,提升这些岗位的社会地位。

就业指导工作团队一般都是由高校辅导员或高校行政人员组成,实际上他们都不是专职人员,很大程度上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是一种制约,如果能由政府出面搭建桥梁,邀请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到学校进行就业指导,就可以一定程度解决兼职教师专业性不够的问题。就业指导人员的短缺如果单单依靠学校去解决是很难的,需要政府提供一些政策支持,比如解决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人事问题。同时,要健全指导监督和评价机制,不要将就业率当成就业指导工作是否到位的唯一指标,就业率可以通过一些手段人为提高就业率,就业指导工作的完成度可以参考专业对口率。

(二)高职院校方面

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方构建起一个网络体系,体系中政府通过政策的制定来调节各个机构的作用,占主导地位;政府和企业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职能是由高职院校来作用的,因此政府和企业会将所有资源整合到高职院校中来,以便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精准度,为企业输送符合他们用人要求的技术型人才。

1.就业指导工作从学生选择院校和专业就开始开展。就业观不是从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建立的,而是在填报志愿时就应该帮助报考学生了解想要学习的专业的专业设置、学习目标、发展前景和未来的就业方向。

2.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是由于与具有工作经验的人相比技能水平略显不足,所以学院在进行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等都要紧密联系企业实际需求。同时,学校教师可以去企业实践锻炼,掌握行业动态,进行专业教育,回校后可以将所学内容教授给学生,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改变人们对高职学生的错误认知。

3.就业指导工作团队专业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是辅导员和兼职教师,他们都是毕业就进入了工作岗位,工作经验相对少一些。所以,如果让他们完成就业指导课程,可能会出现照本宣科,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只有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才能做好就业指导教育,重视任职教师资格和工作评价,与时俱进,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的队伍。

(三)企业方面

1.主观意识上重视校企合作。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一般都是高职院校主动跟企业寻求合作,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只是把这种形式当成企业扩大社会知名度,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这从根本上阻碍了校企之间更深层次合作的推进。因此企业要转变固有思想,应该从人才储备、资源共享等方面体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2.扩大企业合作办学。为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这方必须以战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校企合作,应主动与院校合作,开展冠名式的订单班培养,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设计,并且派遣企业导师进行实践教学,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让订单班的学生提前适应由“学生”到“职场人”身份的转换。

3.争取政府扶持政策。企业与高职院校是校企合作的两大主体,它们之间合作程度有多深则取决于政府支持力度有多大,南通市政府2017年出台《南通市区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中对“就业见习补贴”有明确规定,只有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才能和学校更紧密地合作,特别是中小企业更加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例如,对开展校企合作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免税收,校企师资互通费用由政府承担等。

四、结论

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仍需不断完善,如何有效开展此项工作,应当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就业指导工作,政府出台支持性政策和制度,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扩大企业办学,提高就业指导团队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通过以上举措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南通就业指导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