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定斯基艺术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2018-01-29刘木森

山东社会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康定斯基美学形式

刘木森

(山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齐鲁工业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20世纪西方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美学精神嬗变和审美形式变革。其中,作为20世纪西方抽象主义艺术的奠基人,俄罗斯现代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 Кандинский,1866—1944)以自己“最彻底的艺术革命”*顾森:《现代艺术鉴赏辞典》,学苑出版社1989年版,第60页。“改变了世界艺术的进程”*[美]韦伯:《包豪斯团队:六位现代主义大师》,郑炘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195页。。他的艺术革命不仅深刻作用于现代绘画,而且还为现代设计的萌生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内外学者对此多有关注和研究。不过,康定斯基艺术美学思想究竟对现代设计美学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这些方面又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相关的系统梳理还较为薄弱。本文希望以康定斯基的艺术美学思想为切入点,从其核心的“内在需要”原则出发,按照“内在精神”的嬗变催生抽象构成思维,继而引发审美形式变革的内在逻辑关系,系统阐释其艺术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美学的深刻影响,目的在于厘清现代设计美学思想的源起与本质,从而为当代设计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抛砖引玉。

一、康定斯基“主体性”和“表现性”的核心艺术美学思想

“主体性”原则是“现代性”的根基。现代艺术流变早期,主体精神的表现并未真正挣脱物象的囚笼。康定斯基在其《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提出了形式完全取决于“内在需要”的“主体性”核心艺术美学思想。他认为:“形式的和谐必须完全依赖于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反响。人们一向把这一原则称为内在需要的原则。”*[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查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8页。这一原则引发了西方艺术精神的彻底革命,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推动艺术基本形式要素完全脱离对物象的依附性,赋予创作主体以无限的精神自由,“主体性”和“表现性”审美特征得以凸显,从而引发了现代艺术由精神到形式的颠覆性革命。形式选择的唯一标准成为其是否源自于“内在需要”,即形式受到精神的支配。牛宏宝肯定了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一书的重要美学价值,认为该书“是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的理论表述,其理论价值可能超过了美学理论家的著作”,并认定他为“20世纪美学史的重要人物”。*牛宏宝:《现代西方美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41页。

在“内在需要”原则的支配下,形式作为主观情感和“内在精神”的实体化形式,成为“美的灵魂的指引”。康定斯基认为,“我们非常有必要使创造的精神(即抽象精神)找到一条通向心灵的途径,然后再通向其它心灵,并激起一种渴望、一种内在的冲动。”*[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查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4页。他以“内在精神”透视宇宙内部最本质的结构和规律,“探入生命节奏的核心”*宗白华:《美学散步:插图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4页。,而后将其外化为抽象的设计形式语言、结构和构成,用来指引人由形式体悟精神、由美入真。独立于物象之外至简的点、线、面和色彩等形式要素便实现了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内外联通,即元素本身的声音与精神的声音的和鸣,因而同时具有了内在性和外在性,成为最富有表现力、最有效的抽象因素。形式具有了“自足独立性”,它作为“内在需要”表现的物质媒介,“引向一种新的、自足的生命”。*[俄]康定斯基:《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罗世平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8页。他在德国包豪斯学院任教时,以设计教学为基础所著的《点·线·面》一书,系统梳理了自己的形式美学思想,致力于探索艺术精神与抽象形式语言相互转化的基本审美机制和规律。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现代设计美学论著”*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增订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页。和形式美学的名著,其中所阐释的抽象形式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总之,“内在需要”原则是康定斯基艺术美学思想的核心原则,他的抽象形式语言体系及其美学理念是其实现“内在需要”原则的形式保障。正是源于“内在精神”的嬗变,康定斯基对审美直觉进行了理性思辨,设计抽象构成思维应运而生,继而引发审美观照方式的改变。设计思维和审美观照方式发生变化,颠覆了原有的设计表现形式,具有“主体性”和“表现性”的现代设计形式语言体系便诞生了,这种由内而外、由精神到形式的捩变推动设计走出对空间的恐惧,步入时间的绵延,空间美学变成了时间美学,立体美学转向平面美学。如此,康定斯基的形式美学便成为融合多个学科的形式通衢,推动着设计的“综合艺术”进程,形式的宝库变得极大丰富和自由。而他符合“内在需要”的形式美学也赋予了现代设计“心灵力量”的出口,从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力,精神的审美“意味”成为现代设计美学价值的核心体现。

二、康定斯基艺术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康定斯基的艺术美学思想推动着设计在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审美观照方式和审美形式等方面的系列革命,对现代设计美学的萌生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康定斯基的“内在需要”原则引发现代设计美学的精神革命

美国著名思想家丹尼尔·贝尔曾经指出:“现代人最深刻的本质,它那为现代思辨所揭示的灵魂深处的奥秘,是那种超越自身,无限发展的精神。”*[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96页。康定斯基的“内在需要”原则是其艺术美学思想的核心,它赋予了现代设计以极大的精神自由。源于这种精神自由,现代设计美学颠覆了原有的形式要素与物象之间的关系,客体消失,主体显现。他曾深情地表达着自己对“内在精神”以及“精神的形式”的炽爱:“我热爱每一种源于精神的形式,形式是由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也憎恨一切非精神产物的形式”*[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艺术全集》,李正子译,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第18页。。他的“内在需要”原则最终摆脱了二元论的桎梏,以“直觉”与“理性”共存的“主体性”原则进行精神的创造,现代设计的“表现”便具有了“生命本体的根基”,形式成为设计艺术的本体。设计之美则体现出生命最深处的律动,从而具有了“主体性”和“表现性”的基本审美特征。

康定斯基的“内在需要”原则引发了现代设计美学的精神革命,其贡献在于:他为现代设计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审美观照方式和审美形式。他以人类最深心灵与宇宙最本质结构和基本法则的和鸣为其设计美学的支点,借助“内在需要”透视生命本体和宇宙本质,以至简的形式语言表现最深的精神意蕴。现代设计不再执着于对物象表面的加工与装饰,转而追求视觉的生命律动与精神的艺术表现,其审美形式成为纷繁物象和内在精神的高度凝练。主体的独立与解放得以彰显,从而赋予现代设计“自足独立性”以及无限的创造精神。最终,他以无物象的、表现“内在精神”的审美世界颠覆了传统设计的具象的审美世界,现代设计步入了精神的自由王国。

(二)康定斯基的“内在精神”嬗变促生现代设计抽象构成思维

康定斯基对艺术的本质和灵魂的向内探求催生了他关于艺术的精神性探索。他以精神生活“是艺术中最强大的要素之一”*[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艺术全集》,李正子译,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第52页。为认知前提,确立了艺术的“内在需要”原则。他希望通过精神运动,为艺术和心灵找到出口。如此,物象便成为精神表现的障碍,透过表象发掘本质方能赋予艺术真正的活力和生命的张力。于是,抽象构成思维方式成为他祛除自然的“表皮”,探寻宇宙的内在结构和基本规律、法则的有效手段。设计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设计“追随自然”转变为“和自然平行地工作着”*[德]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宗白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5页。。换言之,即审美关系由精神追随形式转向形式追随精神,精神成为设计表现的对象。

培养设计师,“首先要培养和更新他们的思维观念和模式,其次才是依托其上的表现技巧。”*[荷]田崴:《思维设计:造型艺术与思维创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康定斯基在德国包豪斯学院教授的现代设计基础课程,便是借助抽象构成思维方式实现由具象到抽象,最终进行主观构成的教学过程。他的课程不乏科学、理性,却又兼具直觉与主体性。王受之认为他“建立了包豪斯最具有系统性的基础课程”*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149页。,而其课程的基础就是抽象构成思维方式的运用。他的学生认为:“康定斯基教给我们的,是观察的过程,而不是真的画画。”*转引自杭间、靳埭强、胡恩威:《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和中国》,山东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第38页。例如,康定斯基在包豪斯任教时期所开设的《自然的分析与研究》《分析性绘画》等课程,旨在训练学生以抽象的观看和思维方式探索自然基本法则和秩序以及物象内在结构,然后根据“内在需要”,在练习和实验中抽取内在精神实体化表现所需要的形式要素和结构进行“重新构造”。在《分析性绘画》课程中,康定斯基用线性物品作为静物,要求学生在研究线条属性和特征的同时进行以线条作为基本元素的抽象构成训练。此外,他还将抽象构成思维的训练与具体的设计项目相结合,以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种“重新构造”是以“内在需要”为导向,在审美直觉和审美理性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和谐和一致”的整体构成,其本质是精神的投射。“我们感到它似乎是一种有活力的东西,从它身上看到一种张力。”*[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滕守尧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第103页。康定斯基通过抽象构成思维对形式的“炼化”,承载着对永恒的内在精神的追求。形式要素之间按照精神的秩序进行排列、组合,构成特定的视觉意象以表达精神的意象。设计之美便演变为形式的整体构成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的精神意态,而生命之流动演进则赋予设计创造的灵光。

“内在需要”整体表达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审美特征需要通过抽象构成思维方式来实现。抽象构成思维的作用在于将“内在精神”实体化为主观形式,抽象构成思维成为形式符号与情感结构之间的有效转换器,在直觉与理性的共同作用下表现生命的张力,抽象形式便具有了生命感和“精神性”。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着这种思维方式的萌芽,并在多种艺术形式中均有所体现,只不过依然晃动着具象的影子。例如,佛教的石窟造像艺术中,很多形态就是由“内在精神”转化为实体化的主观造型的,“佛教进入中原以后,与原有的龙图腾文化相结合,在造像中则多以龙和莲花的造型出现,表示佛教的神力和净土世界”*刘木森:《山东石窟造像艺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年版,第208页。。康定斯基的抽象构成思维方式以其前瞻性和“现代性”成为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基本思维训练方式和现代设计的重要思维方式,是设计美学“现代性”转向的思维通衢,其作用举足轻重。

(三)康定斯基的抽象构成思维带来了新的审美观照方式

康定斯基的“内在需要”原则所促生的抽象构成思维方式,改变了设计对世界的审美观照方式,审美形式和内容进而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一改传统设计原有“再现”的审美观照方式,以“内照”的精神体察方式推动设计由传统步入现代。因传统设计“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以及时代的发展对精神解放的需求,故而他尝试以主观精神透视物质世界,在“主体性”和“表现性”的抽象构成中揭示“永恒不变的实在”*[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范景中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581页。,即“看见不可见之物”*Michel Henry, Translated by Scott Davidson,Seeing the Invisible on Kandinsky,Cromwell Press Ltd, 2009.。阿恩海姆曾指出:“抽象艺术确实是观看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种只有站在神圣的山峰上才能看到的景象。从这个峰顶上的任何一个不同的位置上,都会看到一种独特的景象,然而把所有位置上看到的东西合并起来,又是同一种景象。”*[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34页。

康定斯基的抽象构成思维方式摒弃了传统设计中对具体物象具有依附关系的客观形式,破除了早期现代主义艺术家的自然形式“被勉强地用来服从于结构的目的”*[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查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7页。的具象障碍,彻底走向“无物象”的精神形式,瓦解了客体。于是,设计的审美观照方式由对自然之形的摹仿式观照转变为对生命本体及宇宙本质结构和规律的“主体性”精神的观照,最终以形与色的主观构成对其进行实体化的艺术呈现。尽管创作的灵感依然来源于自然,但是自然要素不再以自然之形呈现,即“抽象艺术离开了自然的‘表皮’,但不是离开它的规律、那宇宙性的规律”*[德]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宗白华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130-131页。。自然整体的多样性表现成为内在精神创造的综合性基础,只不过需要从中寻找符合“内在需要”的形式和色彩,通过对客观形式和色彩的精神改造来完成创作,以寻求“灵魂与精神的真实”。正如宗白华所言:“就像物质的内部结构和规律是抽象思维所摄取的,但自身却不是抽象思维而是具体事物……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宗白华:《美学散步:插图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康定斯基以“心物同构”的原则对抽象构成进行了定义:“作品各部分内在作用(表情)的总体组织。”*[俄]康定斯基:《艺术与艺术家论》,吴玛悧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4页。由此,他打破了主客二元论,将客体与主体、形式与内容合二为一,“为我们创造了观看和理解我们自身以及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新方式”*[美]H·G·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4页。,为设计作品灌注了生气以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设计对世界的审美观照方式发生了由外而内、由现象到本质的“质”的改变。它不再局限于表面,而是转变为透视本质和精神。康定斯基的抽象构成思维为现代设计贡献了新的审美观照方式,激发出设计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它增强了现代设计对人类生理、心理和精神的人文关怀以及作品的表现力,奠基了现代设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四)康定斯基的形式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形式美学的贡献

康定斯基在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照方式等方面一系列的变革需要新的形式美学来对其进行实体化的艺术呈现。因此,他在汲取了早期现代主义艺术形式革命的成果、构成主义美学和音乐美学等养分的基础上,试图突破艺术门类的局限,创建一个适合各种艺术创作的形式语言体系。最终,他以点、线、面和色彩为基本元素的抽象形式语言体系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呈现方式和艺术表现方式,从而彻底摆脱了具象的限制,以新的形式探索和发现人类的情感和精神。他的抽象形式美学思想奠基了现代设计的形式语言体系及其形式美学理论基础,同时推动着设计审美时空观的捩变。设计的形式语言一改对物象的依附性,转而追求自由精神的艺术表达和自身的“自足独立性”,审美时空由立体走向平面,由空间步入生命本真的绵延。绵延的审美时间形式在充满张力的精神构成中助推着艺术与技术“新的统一”。他的抽象形式语言体系以及形式美学思想把设计推向了“主体性”和“表现性”的平面审美,从而奠定了现代设计形式美学的根基。设计审美价值体系由此发生了“质”的变革,带来了“现代性”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体验。

1.康定斯基的抽象形式美学思想奠基现代设计形式美学

康定斯基“内在精神”的嬗变所带来的抽象构成思维引发了设计审美观照方式的变革,继而需要新的视觉呈现方式。由此,隐匿着“抽象冲动”的“形式意志”推动着设计形式美学“质”的转变,追求着“合目的性”的和谐的审美理想,促生着现代设计兼具“主体性”和“表现性”的新的形式语言体系。他将审美形式与内容一体化于“内在需要”之中,抽象形式便具有了“自我丰足性”,即“剥除它所有的俗常意义而能自由荷载新的意义”*[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71页。。其“形式之最后和最深的作用,就是它不只是化实相为空灵,引人精神飞越,超入美境;而尤在它能进一步引人‘由美入真’,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99页。

工艺美术作为设计的传统形式,注重对工艺技巧和材质肌理的考量,其载体为手工艺制品,程式化、装饰性和矫饰性的特点鲜明。工艺美术并没有脱离“艺术起源于模仿”的传统绘画理念的拘囿,点、线、面和色彩是其具象造型的基本元素,但是它们都依附于具象造型的需要。后来,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逐渐渗透,设计既改变了原有的手工艺模式,又彷徨于手工艺和工业设计之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为了解决工业设计粗糙简陋、缺乏艺术感的不成熟状态,19世纪下半叶在英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这次运动对于设计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将“美术与设计相结合”的理念,提倡美术家参与到设计中来。其设计的宗旨依然是“师造化”和“师自然”,重材质肌理,反对机械化,因而对手工艺的延续及其美术化、设计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而言,它并未脱离传统的窠臼,也未能适应机械化大生产的需要。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在变革中推动着“新艺术运动”的诞生,它“承”传统而“启”现代,自然风格凸显,跨出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关键性步伐,有着形式追随功能的萌芽。线条由直线走向曲线和有机形态,跳动其间的是艺术家自身一定的“主体性”和“自由性”的艺术表达。以“格拉斯哥”学派为代表的一些设计师们对抽象而简洁的直线与方格进行了组合,这种形式有着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和现代设计理性主义方向的萌芽状态。总体而论,设计向着简单化和功能化的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方向倾斜。

显而易见,几场轰轰烈烈的设计革命虽然对基本的设计形式语言和形式美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改变。但是,直到康定斯基,才在真正意义上将抽象的点、线、面和色彩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系统理论建构,并使其以主体性、完全非具象的审美形态呈现于观者面前。他以历史上绘画和设计的发展成果为积淀,并结合自己的抽象绘画创作以及自1922年在包豪斯学院任教以来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对点、线、面以及色彩等元素进行了外在形式与内在生命形式的同构,建构起不同于以往的抽象形式语言及其理论体系,从而为现代设计美学创造出了“活的形式”,并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力。在包豪斯学院任教期间,他针对点、线、面以及色彩等基本形式要素进行的各种构成实验中,既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精神属性及特征,还在相互关系的实验中发掘出设计的基本法则和规律,为构成法则的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实验中不断出现的新课题又为他设计理论的补充与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考基点和实践的方向,这些在学生作业和他的个人作品中均有所体现。

可以说,康定斯基“形式是内涵(精神)的外现”*[俄]康定斯基:《艺术与艺术家论》,吴玛悧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的抽象形式美学的革命性在于它颠覆了原有的造型传统,冲破了具象的藩篱,试图创造一个由繁至简的点、线、面和色彩等形式要素共同组成的、表现内在精神的、“构成性”和“平面性”的别样的审美世界。抽象形式成为“内在精神”的表现媒介,也可以将它们表述为“意念中设想的图形意象”*[德]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宗白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2页。。精神性成为形式及其构成的“意味”。宗白华关于形式的表述或可揭示康定斯基形式美学的本质:“‘形式’里面也同时深深地启示了精神的意义、生命的境界、心灵的幽韵。”*宗白华:《美学散步:插图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4页。形式成为“个性的标记”,从而改变了设计的视觉习惯和审美价值体系,推动设计由手工艺向工业化设计的革命性跨越。他将形式语言体系建立在“视觉—心灵”相互转换的审美机制基础之上,这是形式美学的重大突破,为现代设计形式美学贡献了重要力量。现代设计美学以一种全新的视觉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章利国认为康定斯基是“现代西方对造型艺术中的点、线、面进行独特而系统的美学研究的第一人”*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增订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0页。,并肯定了他的《点·线·面》一书对平面构成和形式美学的重要贡献。

康定斯基“生命的形式”为现代设计带来了极简的、直抵生命本质的表现方式。他精神性的平面形式美学成为艺术与技术、功能“新的统一”的形式保障,对于实现艺术与技术、形式与功能的有机结合以及艺术服务于大众的时代宗旨的实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堪称伟大。他消弭了技术与艺术、生产与生活之间的裂缝,美感与功能、心理与生理在现代设计中的结合应用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从而为人类精神及其艺术性抒发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和栖居地,深刻影响着现代设计形式美学的走向。同时,他的形式美学有助于打通多个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设计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学科的跨界、交叉与融合的障碍不再如此难以逾越。

康定斯基的抽象形式美学思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其产生既有历史必然性,又受当时各种条件的制约,但整体来说还是一个具备独创性的、独树一帜的理论前沿性的学术系统。他“主体性”“表现性”“平面性”的形式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诸多领域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掀起了一场形式革命,更是推动着设计审美时空观的捩变。

2.康定斯基的抽象形式美学推动现代设计审美时空观的捩变

时间、空间问题历来被科学、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所关注、研究。康定斯基“主体性”“平面性”的审美时空观,打破了传统设计凝固不动的空间化审美定式,借助绵延的生命时间形式回到了生命和宇宙的本真,凸显着现代主义的审美价值。设计审美趋向由空间性向绵延的时间性转换,时间形式成为生命自身的形式,“平面性”的构图也成为生命形式本身内在和谐的构成,这与徐渭“皮肤脱落尽,唯有真实在”的艺术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如何使设计艺术审美时空语言与精神传达完美统一融合,实现外在性与内在性的契合,既发挥形式要素外在的表现力与自身的内在力量,又将形式塑造为内在精神的传达,这事关真正设计艺术的本质。

在康定斯基看来,艺术家与观赏者之间的桥梁是“感受到的东西”,“他们之间的程序是:感情(艺术家的)→感受→艺术作品→感受→感情(观赏者的)”*[俄]康定斯基:《艺术与艺术家论》,吴玛悧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这种感受到的东西既是艺术家与观赏者之间的共鸣,又是在主客一体化的前提下所创造的艺术审美时空,更是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因此,以“主体性”为主要特征的主客一体化的审美时空形式及其构成便成为现代设计艺术的审美价值所在,它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精神美与形式美的结合体。审美直觉、内在精神、审美理性这三者的贯通、融汇成为主观表现审美时空的必要条件。

康定斯基关于设计形式语言的“现代性”思考受到了音乐语言中审美时间形式的流动性和运动性的深刻启迪。他将音乐的审美形式和时空观引入设计艺术,对设计美学走向“现代”以及建立现代设计美学体系贡献颇丰。他所创构的抽象审美时间形式是生命本体与宇宙内在的本质和规律的统一体,设计形式独立之美彰显,生命本真显现。哈罗德·奥斯本揭示了康定斯基形式美学思想和审美时空观的重要来源:“无论有多少艺术地表达他的内心世界的期望,都只能是忌妒音乐的流畅达到了这一目的,它也是今天最少物质性的艺术。他很自然地用音乐手段来作画。”*[英]哈罗德·奥斯本:《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阎嘉、黄欢译,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39页。康定斯基艺术美学思想中充满了“音乐式”的美学思考,“符号性形式”和“旋律性结构”便在张力中具有了流动性和运动性,绵延的审美时间形式在律动中成为真与美的表现形态,更是成为现代设计美学的基点。由此,“主体性”和“平面性”的“现代性”审美时空得以构建。流动、运动和绵延成为现代设计表现的必要手段。康定斯基的审美时间形式破除了传统的审美空间形式,与抽象构成思维携手,共同表现“内在精神”和生命张力,推动设计迈向“伟大精神的新纪元”*[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查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1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康定斯基的艺术美学思想在生命本体的自身言说中,为现代设计带来了精神嬗变和语言转向,并赋予其生命的张力和精神的审美意味。他改变了传统设计观照和看世界的方式,以一种新的构成思维方式和形式语言体系追求精神之自由。“视觉—心灵”相互转换的抽象美学范式得以构建,设计的自足独立性及其“主体性”和“表现性”的“现代性”审美特征得以彰显。这成为区分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关键,更成为现代设计美学的脊髓。“内在精神”“抽象”“构成”“平面”等语汇进入了现代设计美学的核心范畴,其审美价值体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因此,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美学思想成为现代设计美学的重要源头,对现代设计美学的产生与发展作用匪浅。直至今天,他的艺术美学思想依然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众多设计艺术家仍旧继承、发扬着他的思想精髓,并试图结合时代精神,继续从中发掘可资借鉴的思想闪光点和可能的创新思路。此外,康定斯基对中国的设计领域亦影响巨大,当代设计的“三大构成”基础课程及其理论体系的源头与其关系甚密。而中国重新掀起的“包豪斯”研究热潮中,康定斯基的现代设计美学思想更是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审视对象。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继续深入探索他“内在精神”的捩变对现代设计美学的真正意义,思考其抽象构成思维方式对设计“创造力”的巨大作用,借助学科跨界与融合以及新科技、新材料,以新时代的视角发掘出符合时代精神和时代语境的新的审美形式语言,提高实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结合度,无疑将为中国设计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起到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这就需要将对康定斯基现代设计美学思想的研究与对中国当代设计的“现实关怀”密切结合,因为时代背景、审美风尚的变化会为当代设计师对其思想的理解和借鉴提供历史而辩证的新视角。弃其不合时宜的思想,重新思辨其设计艺术创造性的根源,有可能会为中国当代设计美学的前行甚至是捩变带来诸多有益启示,为中国设计走向世界提供可资借鉴的美学理路。

猜你喜欢

康定斯基美学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盘中的意式美学
收藏康定斯基
“艺术骑士”康定斯基
外婆的美学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