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研究进展
2018-01-29瞿怡雯
瞿怡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
肺癌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的一种,受环境因素以及人们自身些微习惯等的综合影响,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1]。目前,临床治疗肺癌,普遍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比较彻底。但是手术操作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严重的损伤,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患者术后恢复慢,因此综合疗效不够理想,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快速康复理念在21世纪初被提出,后逐渐被应用于妇科、胃肠外科以及泌尿外科等的护理实践中,效果突出,但在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相对较少[2]。笔者搜集众多临床实践相关文献和资料,对目前肺癌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与临床价值
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最早由丹麦的外科医生Kehlet提出并予以实践。快速康复外科是建立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之上的,综合系列有效措施,可产生协同效应,其中的多项措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随着实践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快速康复外科的优越性逐渐凸显,临床应用率逐渐提高,也取得了突出的实践效果。
快速康复外理念的内涵在于应用已经临床实践证实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在围术期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以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证患者术后能够能快速恢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一种综合的医疗护理干预模式[3]。
2 快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
不同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快速康复外科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进行了优化和改进:(1)科学有效的术前评估和健康教育。(2)改良的术中麻醉方式,采用微创手术,注意维持患者的体温;(3)术后采取有效的医疗措施。这几个方面的措施的有效改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应急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这几个方面同时也是快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
3 快速康复外科在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是一种综合式的护理干预模式,在众多医学分支中均有突出的应用效果,尤其在妇科、泌尿外科以及胃肠外科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效果和优越性也较为明显,相比于此,快速康复外科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和临床研究比较少,但近几年也有所提升,临床实践和研究中,针对肺癌手术患者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的内容和成果也有所收获。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等也不断提升,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积极探索全新的医疗护理干预模式,已经成为医疗卫生领域追求的重要目标。越来越多的护理干预模式中将心理护理作为重点内容,在肺癌这样的恶性肿瘤中更不例外。肺癌患者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情绪易波动,对治疗和护理缺乏必要的信心,受负性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医护人员在开展医疗活动时,患者的配合度不高,治疗和护理的从度也相对更低,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对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临床共识。林宏彩以80例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研究组的45例患的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心理疏导[4]。郑惠萍等人以92例行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5]。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和疏导,强化手术治疗和护理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两组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心理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际应用效果和优越性得以凸显。
3.1.2 饮食护理
传统外科手术中,由于担心患者出现一些胃肠道不适反应,影响手术操作,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手术前应该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控制。但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由于患者的体质情况相对虚弱,所以并不适用传统手术中的禁食禁饮的操作,术前1日给予患者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流质食物,术前6 h禁食,但可以在术晨饮300~500 mL的葡萄糖溶液,不仅不必担心患者在手术中出现误吸等,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还能防止患者在围术期出现口渴,饥饿或者低血糖等状况,不仅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还能保持患者所需营养,不会出现由于禁饮食而导致的患者的不适感受。
3.1.3 肠道准备
一般来讲,术前均需对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常采用的方式为机械性肠道准备,通过口服强泻药或者灌肠等方式来实现,但是,机械性肠道准备容易加重肺癌患者术前出现脱水或电解质混乱等症状,使术中应急反应加强,患者出现低血压的风险也较大;而机械性肠道准备还会破坏患者肠道内菌群的平衡状况,术后患者发生肠麻痹或肠道感染的风险也更高,会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有学者研究表明,术前不对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并不会导致患者肺部感染或者切口感染等的发生概率,是安全可行的[6]。有学者则在手术前晚给予患者和爽清肠剂口服[7]。
3.2 术中管理
术中管理主要包括注意保温、术中合理镇痛及输液管理三个主要方面。
术中,由于采取麻醉、术野等措施,也受手术室室温等因素的影响,患者较易出现低体温或体温失衡等状况,因此,应该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等,对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等进行合理调节,使室温及湿度能够更适宜患者的身体状况,通过使用恒温垫使患者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另外,还可应用恒温盐水冲洗伤口的方式,减轻由于手术操作造成的热量流失;
手术中麻醉方式的改良是快速康复外科的重要内容,术中注意调节丙泊酚等短效镇痛药物的使用,注意控制麻醉药物注射时的用量和速度等,对患者的实施疼痛评估,并据此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最大限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王文昊等人在110例行胸腔镜肺癌全切术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注意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和患者的疼痛护理,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更为突出[8]。
围术期理想化液体管理一直是胸外科治疗中关注的重要问题,术中严格限制患者的补液,会导致患者的血容量降低,进而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也会导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而控制不佳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水肿。因此,既不能依照传统手术中对患者进行禁食禁饮,也不能不加控制地进行输液,而应该根据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蒸发量等,计算患者所需液体量,预先确钉补液量之后,再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补液。
3.3 术后护理
3.3.1 镇痛
疼痛是手术患者术后多会体会到的感觉,属于身心不适感,肺癌手术患者由于疼痛,用力呼吸以及咳嗽等收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排痰和肺部扩张受到影响,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变大;疼痛还可能引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使患者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休息,导致患者心情焦虑,另外,疼痛还限制了患者术后的早期活动。由此可见,疼痛对于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有较大的阻碍。因此,充分的镇痛,对于排解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及早下床休息,具有重要意义。陈洁等人借助自控式镇痛泵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配合非甾体类消炎药剂,起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9]。
3.3.2 营养补充和饮食指导
由于手术操作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严重损伤,所以患者术后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营养状况不佳,患者的体质状况也相对较差,因此机体免疫力等也显著下降,对抗相关并发症的能力较差,使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术后应该及早给予患者补液以及营养补充。
术后,患者的体重以及肌肉功能有所降低,因此及早恢复饮食,对于促进患者的肠胃功能额恢复,具有突出效果,还能促进患者切口的愈合,实现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加快蠕动,加快人体的和合成代谢而减少分解代谢,能保证患者术后保持较好的营养状态。章兰英等人认为,术后应该及早恢复肺癌手术患者的饮食,建议在术后2~4h后,患者的麻醉反应小消失以后,即可恢复饮水,随时间逐渐增量,并向流质食物、半流质食物过渡,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鼓励及早拔出置管[10]。
3.3.3 早期活动
患者术后及早下床活动,能够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在防止由于长期卧床休息导致的肌肉萎缩,四肢活动退化,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者肺部感染、肺水肿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上,效果突出。有研究人员建议,对于女性患者,术后2 h即可视情况将导尿管拔除,如果是合并前列腺增生的男性患者,可视情况延长拔管时间,鼓励患者在手术当天(一般在术后6 h左右)即可在床上进行四肢活动和放松,术后6~12 h,观察患者的意识清醒且相关生理字指标检查结果趋于平稳后,即可开始锻炼呼吸功能,手术次日,患者取坐位,可适当尝试将四肢挪至床边适应活动,并对四肢及关节进行举、捏、推拉等运动,在拔管后即可下床并进行适当的活动,运动应该以步行为主,视恢复情况逐渐加快步行的速度并扩大活动的范围,延长运动的距离。
3.3.4 导管护理
患者术后多会常规留置多种导管,对患者的活动有一定的限制,且如不能给予科学有效护理和维护,还可能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因此,术后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低合理选取引流管,一般认为胸腔引流管是比较适宜的,在移除引流管时,应该在胸腔镜的辅助下进行操作,可提高安全性[10]。但在何时拔除引流管上,还没有相对统一的说法。而对于胃管和尿管,多不建议使用,术后不留置胃管,可显著降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因此,即便使用也建议在24 h内拔除,另外,及早拔除尿管,可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4 讨 论
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肺癌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实践中,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由于带有充分的循证医学的特点,所有的护理措施均建立在以往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且还时刻注意结合患者的自身状况加以灵活运用和适当调整,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性更强,因此,护理效果也更为确切。采用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也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用药量,能够为患者及其家属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在目前看来,相关的实践和研究还相对较少,应该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1] 熊亚琴.中医快速康复理念在肺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8):31-33.
[2] 陈柯宇,颜美琼.肺癌患者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120-123.
[3] 刘晓燕,张 群,张 曦,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23):157-158.
[4] 林宏彩.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胸腔镜肺癌手术围术期护理效果、疗效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15):1562-1564.
[5] 郑惠萍,张杏玉,伍爱仪.快速康复理念在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59-61.
[6] 李 娟,王 姗,蔡 艳,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肠道癌症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4):3085-3087.
[7] 栗家平,杨小龙,丁伯应,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肺癌根治术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22):108-111.
[8] 王文昊,朱自江,袁继宝,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7,34(6):513-515.
[9] 陈 洁,吴秋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6, 9(5):581-583.
[10] 章兰英,唐成武,冯文明.快速康复在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2):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