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癫痫患儿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2018-01-29崔雪霞
安 安,崔雪霞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小儿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主要为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紊乱,具有自发性、易反复发作、残死率高的特点,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可能导致患儿出现不可逆性的脑损害[1]。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小儿癫痫的治疗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对促进家长积极配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癫痫患儿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癫痫的诊断标准[3],且排除心肺功能障碍、精神认知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及智力发育不全者,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年龄1~16岁,平均年龄(7.32±1.65)岁,1岁以内72例,1~3岁65例,3~16岁63例,家长文化程度:中专及高中94例,大专80例,本科及本科以上26例;汉族120例,少数民族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具体为:(1)心理护理:癫痫患儿与正常儿童在行为、智力上常存在差异性,价值反复发作唱给患儿及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年龄特征及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儿及家长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分享临床成功案例,增强患儿及家长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2)增强对疾病的认知: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癫痫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患儿及家长对疾病有一个深刻的认识。(3)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家长讲解遵医嘱用药对疾病的重要性、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向其讲解私自增减药量、漏服、停药对疾病的影响,嘱患儿及家长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4)生活指导:嘱患儿多食用维生素及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饮食宜清淡,且勿暴饮暴食。(5)健康讲座:每周开展“癫痫讲堂”活动,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癫痫疾病知识,并引导患儿及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举行“心里话说出来”互动活动,让家长说出自己目前的困境,由科室的专科医师、护士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解释,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6)建立癫痫微信平台:在平台中定期发布相关的科普知识,医护人员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及时的在平台上进行答疑解惑。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治疗依从性、掌握疾病知识、心理受压情况及护理满意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效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家长治疗依从性为82%(82/100),掌握疾病知识为90%(90/100),有心理压力60%(60/100),对照组患儿家长治疗依从性为60%(60/100),掌握疾病知识为45%(45/100),有心理压力84%(8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护理满意度
干预后,研究组满意61例,一般35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满意48例,一般31例,不满意21例,总满意率为7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小儿癫痫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药物进行控制治疗,但因大多患儿及家长不了解疾病知识,心理负担较重,在治疗中依从性较差,使治疗效果常难以达到临床预期。健康教育作为癫痫护理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可帮助患儿及家长树立良好的心态,增强治疗的信心,还能帮助其掌握疾病知识,客观、全面的面对疾病,另外还能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治疗依从性,遵医嘱用药,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家长治疗依从性、掌握疾病知识、有心理压力的比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掌握疾病知识,减轻心理压力,在癫痫患儿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尚姗姗,赵祖梅,宋艳红.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护理中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5(11):88+101.
[2] 洪玉苗.针对性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6):95-96.
[3] 李翠萍.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0):1-2+4.
[4] 肖 敏.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7):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