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视野 大格局 高格调
——苏派教育研究的价值与特点“透射”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70期
关键词:自觉自信

毫不夸张地说,“教海探航”为青年教师们打造了时代的舰队,千帆竞发,行驶在教育改革的航道上,深潜海底,探寻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把握教育改革的时代节律,发出时代的回声。与此同时,“探航”引导青年教师在远航与深航的交织中迅速成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水手”,让他们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头。

值得注意的是,在诸多的回声中,有一个声音引起了振动,专家学者、校长、行政领导不约而同地朝向它:苏派教育。在很长的时间内,苏派教育几近成了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同时,在诸多优秀的“水手”中,有一位“杰出水手”引人注目:曹春华。曹春华,青春勃发,才华横溢。他以独有的敏感与方式,参与苏派教育的研究,并凭借“教海探航”这一平台,围绕“苏派教学”发表了很有深度的4篇论文,他将之称为“四部曲”。是“教海探航”给了他机会,指导了他,培养了他。

我的意思还不止于此,更深层的意思是,“教海探航”与曹春华的“苏派教学”研究,两者的自然联结、积极互动,究竟显现出什么价值和特点,引起了什么样的思考?我以为,这一现象的深层意义就在于两个字:“透射”。亦即“透射”出“教海探航”的境界与使命,以及视野、格局与格调,继而进一步认识“教海探航”的时代价值、文化气象与发展走向。“透射”,是价值产生与认知的方式,其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形态。

其一,苏派教育研究:问题导向下的使命感。还是摘引曹春华论文中的一段话吧:“人类,携带着其光辉的文化,总是从历史中走来,又复归于历史。作为根植于江苏教育史,并将在江苏教育史乃至中国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苏派教学’人物群体及其事件,浓缩着江苏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江苏创造’和江苏教育研究的本土话语,必然会在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和发展中‘发生无限力量’,并诱导着江苏教育的‘前程’,规范着江苏教育的‘旁趋’,又在范式的转型中,创造出江苏教育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发生无限力量”“前程”“旁趋”,是钱穆先生《国史新论》中所使用的词语。曹春华认为苏派教育是“江苏创造”,是时代命题,是江苏课改的群体应答,其意义不仅是对传统的坚守,而且是范式转型的引导。其实,这是《江苏教育》办刊的宗旨和“教海探航”价值追求的折射。“教海探航”的话题,往往是问题导向下产生的,来自实践中问题的发现、思考,但更是使命导向的生动体现。问题导向,让“教海探航”永远鲜活,飘散田野的气息,而使命导向,让“教海探航”更具探航的使命感和价值的崇高感。问题导向与使命导向的结合,既形成了研究、改革、发展的动力,又提升了研究、改革、发展的自觉,而且上接天,下接地,崇高价值照亮了“海面”,“海面”又映射了高位的价值。于是,《江苏教育》及其主办的“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就具有了大视野、大格局、大气象。

其二,坐标与定位:从传统走向未来的方向感。曹春华在深入研读文献后,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苏派教学是江苏教育精神的实践表达”。他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观点,围绕“苏派教学何以可能”分析了苏派教学实践品格的三个维度,即伦理之维——道德的实践,情境之维——理性的实践,生成之维——诗性的实践。显然,这样的分析很有深度,也很有新意;这样的结论是可信的,也是“可亲”的。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升了苏派教育研究的意义:“苏派教育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江苏教育找到自己的坐标和定位。”

理论与实践都告诉我们,苏派教育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同时存在,且是现实发展的“旁趋”,为江苏教育尤其是为江苏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坐标系。坐标的轴心是爱与意志下的儿童的发展,其横坐标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元素或曰内容维度,其纵坐标是教育的历史进程,横坐标与纵坐标编织了具有召唤性的时空结构,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气象。这一坐标系是开放的、发展的,它始于历史,基于现实,指向未来,呈现出鲜明的方向感,它一定会向世人宣告:江苏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完全可能;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苏派教育的实质是人的发展问题,是名师、教育家成长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当今,对公平、优质教育的追求,一定要尊重、保护“本土化”话语和区域性的独特风格,并推动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江苏教育》及其主办的“教海探航”,有发展坐标的提供,有未来方向的指引,是有大视野、大格局、大追求的。

其三,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的专业深度。但凡一个派别,离不开相同的教学主张和相似的教学风格支撑。教学主张、教学风格,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苏派教育研究把两者联系起来、结合起来,统一在一起,这样的研究是有特点的,有风格的,有张力的。曹春华的研究从风格研究开始,而后又从美学角度研究教学主张。关于苏派教学风格,他概括了四个基本观点:苏派教学风格承载着苏派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根植于苏派教育的大地与土壤、彰显了苏派教育的风骨与情意、希冀着苏派教育创新与坚守的品格。这样的提炼,可以说是理论化的实践,也是实践化的理论,既抽象又形象,既生动又深刻。关于教学主张研究,曹春华则以“把美的世界还给儿童”为题,看似是教学工艺的分析,实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主张的透视。他认为:苏派名师依据语文学科的感性特点和儿童精神成长的美感需求,把教学审美作为自觉追求,因而,课堂教学是苏派名师以生命智慧和语言文字的相互激荡。而审美的语文,带来美的世界,美的世界要还给美的儿童,让儿童更美。曹春华的研究与表达风格,印证了黑格尔的判断:美是用感性表达理性。依我看,这是理论与实践统一在一起的和谐之美。

《江苏教育》及其主办的“教海探航”一直倡导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与原则。他们在倡导教育刊物的专业化,又以刊物的专业化影响、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当下一些教育刊物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片面理解“接地气”,缺少研究的含量,缺少专业的深度,显得平庸。《江苏教育》及其主办的“教海探航”则不同,因而是有大视野、大格局、高格调的。

其四,“教海探航”中的名师成长:自觉、自信与自我超越。曹春华频频获奖与迅速成长的原因,有三个关键词:自觉、自信、自我超越。

从2004年开始,曹春华与“教海探航”开始了一年一度“不见不散”的约定,并持续了十多年。他的理念是:以“教海探航”作为检验自己专业思考的最高准绳,作为为自己专业发展设置的最高尺度。曹春华的“不见不散”是教育的非诚勿扰的情怀与境界,表现了他的自觉。十多年来,他从“相约”到“相守”再到“相濡”,再到相信自己,获取成长的动力,铸造自己的品格。可贵的是,他把自己的专业化阅读拓展到儿童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伦理学等等,为写作、表达开拓了新视界,丰厚了自己的学养,对自己的学科专业是一种超越,更是对自我的超越。曹春华在“教海探航”中的成长具有标本意义,他的“苏派教学”研究是“教海探航”的范本。可以说,曹春华,还有许多青年教师的发展也开始有了大视野、大格局,正走向高格调。

猜你喜欢

自觉自信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浅谈认同危机语境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诗观》中邓汉仪诗史观的自觉
国际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
公众道德自觉的培育研究
“格致”以觉“知”,人皆得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