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匠之心培育工匠之师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双师职校职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职业教育日益关注内涵发展、注重质量提升,而教师是影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健全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我们应当理清思路,厘清问题,探究原因,完善政策。

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导致职教师资培养基础不牢,发展后劲不足。从“量”上来说,职教师资数量短缺现象严重,一方面职教师资不足而导致高生师比,另一方面院校职教师资培养能力相对弱化。从“质”上来说,既有的教师队伍质量不高,整体存在“三低一缺”问题。“三低”即整体学历偏低,职业院校中具有本科以下学历的教师相对较多;执教能力偏低,职校教师来源渠道多样化导致教师的执教能力参差不齐;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文化基础课教师过多,专业技术课教师紧缺。“一缺”指教师能力结构性缺失。由于师资来源和培养渠道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职校师资都具备完善的职业性、示范性和学术性等“双师型”教师素质。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外部原因首先是国家层面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必要的政策引导和充足的财政支持。其次是学校层面的不作为或少作为。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引领下的利益追求,让职业教育办学的功利化倾向愈来愈明显,一些培养职教师资的职业院校改头换面追求升格,部分综合性大学也在利益驱动下不断缩减职教师资培养的“阵地”。再次,企业方面不热心、不参与,缺乏能动性的有效激励。内部原因在于职教师资身份认同感偏低。一方面是职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薪酬不高;另一方面职校教师面对的是被边缘化的学生,职业成就感较差。

国家对职业教育寄予越来越多的期望,高期望值增加了压力,高压力值催生了职教师资愈来愈多的职业困惑。杜威说过“教育即生长”,在职业学校这有可能得到最好的落实,但职业教育的现状并未验证这一点。大国工匠的培养离不开工匠之师;培育大国工匠,要培养职教师资具备大国工匠的素质和精神。

首先,建立前延后续、一体化、开放性的现代化职教师资培养体系。职教师资培养的目标应当坚持“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职教教师”,培养过程应当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坚持以“质量”为重要评估指标,为教师持续提供培养、培训与提高的养分,保障职教教师连续的成长与发展。其次,稳固、拓宽职教师资培养途径,支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立法充分保障企业在培养职教师资中的主体地位,建立激励机制,给予企业足够的管理权和决策权,支持企业全面参与职教师资的培养过程。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出发,企业与职业学校应当是一种互相交织、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应当制定政策保障推进校企双元双向交流,形成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双向聘用机制,采取双向挂职、兼职等方式,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共同体。再次,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审、成果考核等方面对职教教师予以倾斜,以激发职教教师在内化职业价值、认同职业规范、形成职业性格等方面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内在需求和动机。培养过程中注意关注教师个体的个性化发展,探索适应职教教师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

职教师资培养应当坚持多维视角,重在提升职教师资的“质”,“在实践上满足改革的需要,在政策上保障改革的需要,在理论上支持改革的需要”,统筹研究,综合施策,多元协同,长期努力。

猜你喜欢

双师职校职教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