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分院为例
2018-06-06
五年制高职学校建设轨道交通专业实践基地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强化内涵建设的需要;是提高专业综合办学能力,构建先进实践教学体系的需要;是适应专业发展,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是加强产学研结合,增强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分院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要,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线,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建设优质实习实训环境为重点,以提高实践教学队伍水平为关键,建设轨道交通专业实践基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践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职业院校轨道交通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应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树立环境育人的教育观念,在进行实践基地建设规划与方案论证时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原则。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分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人—人—人”的系统,它的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管理主体的人进行管理,最后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实践基地建设是轨道交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实践基地建设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二,因地制宜原则。轨道交通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规模的确定,主要看资金的投入与学校轨道交通专业的发展规划。要用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轨道交通企业对相关专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培养要求,不能相互攀比,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第三,适用性原则。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涉及的专业岗位众多。因此,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践基地建设,必须根据各专业岗位的不同培养目标,在适用性方面做充分的设计以满足相应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
第四,系统性原则。在轨道交通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时,要充分运用系统论思想方法,统筹考虑实践基地所包含的各实训功能室在功能定位、设备布局以及实训安排上的关联性,系统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实践基地模式,从而保证实践基地的有效运行。
第五,特色性原则。明确的办学定位、鲜明的办学特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轨道交通企业行业特色鲜明,我们既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又要注重突出轨道交通特色,按照轨道交通企业车间形式和标准建设与管理实训场所(如模拟车站、模拟驾驶、模拟车辆等),构建学生从职业岗位认知实习、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到岗位适应性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与轨道交通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二、实践基地的结构体系与功能分析
(一)校内外实践基地结构体系
轨道交通专业实践基地按功能特点分为校内“教学型”实习实训基地与校外“生产型”实践基地两大部分,其中校内“教学型”实习实训基地由若干个实训区组成,而实训区又包含多个实训教学功能室,校外“生产型”实践基地主要指建立在企业的实践基地(详见图1)。
(二)实践基地功能分析
1.校内“教学型”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承载着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岗位认知实习、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重要职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根据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的需要,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件配套的实训基地和模拟实训室,利用专业仿真实训软件开展仿真教学。
图1 实践基地体系结构模型
2.校外“生产型”实践基地。任何一个院校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靠自身建设各种实习实训基地,对于轨道交通专业来说更是如此,要充分利用轨道交通企业的资源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在校外广泛建立校外挂牌基地,实现其认知实习、产学研合作与顶岗实习等多元化功能。
三、实践基地建设基本策略
(一)细化建设方案,做到七个结合
1.生产性功能与教育性功能相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涉及专业众多,不能一哄而上。在确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时,应结合各院校所开设专业的特点,结合轨道交通企业运输生产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整体设计建设方案。如南京某院校,依托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重点建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实践基地,做到生产性功能与教育性功能良好结合。
2.模拟仿真设备与真实设备相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实践基地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资金难以落实是多数开设轨道交通专业的职业院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时感到棘手的问题。为此,在确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时,应根据本校所开设专业的特点,合理布局实训设备,正确处理好模拟仿真设备与真实设备的关系。与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直接相关的设备应采用与轨道交通企业相同的真实设备;一些让学生整体了解的设备,可以采用模拟仿真设备,让学生通过微缩场景建立宏观概念。例如苏州建设分院目前开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以及近期拓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进行实践基地建设规划时,学校的设备布局如图2所示。
3.模拟场景与真实环境相结合。实践基地建设时,应紧紧围绕地方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分析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沿技术,购置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设施设备,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打造与企业实际相符的真实职业场景,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衔接,解决人才培养校企脱节问题。
4.实践性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实现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场所,实践基地建设必须与轨道交通企业运输生产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职业院校应引入轨道交通企业的行业标准与企业员工岗位职责、管理规章制度等,在编排实训项目时应与轨道交通企业的相关岗位相对应,与其相关作业流程保持一致,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为其尽快适应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图2 实训设备布局情况
5.建设方案与专业课程特点相结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岗位众多,在规划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时,应满足专业群各职业岗位作业需要,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分析各岗位职业能力,使实践基地成为专业相关课程建设的平台。
6.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职业院校建设轨道交通实践基地面临设备投入、技术以及运作成本等诸多问题。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轨道交通企业的技术、设备与环境等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以互利为原则、以校企共建的形式进行。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水平提升速度快,国内外一些高精尖技术不断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教学方案滞后于实际应用比较普通。因此,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重要性尤为突出。
7.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实践基地建设是一个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实践基地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是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轨道交通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应研究如何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等方面形成完善的文化制度建设理念,彰显轨道交通专业特色,塑造融校园文化和轨道交通企业文化于一体的校企文化,积极推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良性运作。
(二)强化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训指导水平
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基地建设的关键,为此,我们通过下列措施来强化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企业直接参与教师培养和团队建设工作,在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等企业挂牌设立“教师企业工作站”,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赴企业的“教师企业工作站”进行岗位实践锻炼;二是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升,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和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不断提高“双师型”素质;三是安排教师参加各种业务技能培训,比如利用寒暑假时间分批次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全国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技能业务培训;四是组建一支由学校骨干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工程师组成的成员相对稳定、技能涵盖全面、业务能力过硬的双向融合的混编教学团队,发挥企业一线工程师的“传帮带”作用;五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理论与实践指导教师,建立校外兼职教师库,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六是由企业对学校教师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企业设立优秀教师专项奖金,对于在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教师进行奖励。学校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搭建专业教师成长发展平台等措施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升,提高教师的实训指导水平。
(三)优化实训教材,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要充分发挥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作用,结合轨道交通生产工作实际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组织轨道交通企业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优化实训教材,精选大量案例充实到实训教材中,编写出具有本校特点的实践课教材或实训指导书。为了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标准、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我们组织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了课程开发团队,共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与实训指导书,企业技术人员主要是提供企业案例,总结操作经验,进行生产过程示范操作,将企业的生产典型案例转化为实训教学项目,补充到实训指导书中。2014年,我们与企业已共同开发出《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实践教学指导书》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实践教学指导书》2本实训指导教材,目前正在开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塞拉门安装调试实践教学指导书》,这些实训指导书的编写与使用,有效地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四)深化体制机制建设,保障基地良好运作
轨道交通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保障机制建设是根本。一是轨道交通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要得到学校各方面的支持。为此,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牵头,后勤处、财务处、学校纪检部门与专业系部有关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协调处理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具体事务。二是要有技术保障。学校成立由轨道交通企业专家、相关专业领导、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对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进行论证,提出建议并进行监督指导。学校在轨道交通实践基地建设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形成了建设方案讨论稿。2013年底,组织了省教育厅职教处、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苏州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与技术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然后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又修改了建设方案,形成最终实施方案。三是要有制度保证。引入企业管理规范、生产规章制度等,改革实践基地的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以专业群为基础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做到实践基地各实训功能室布局科学、方便、高效、相对集中。努力拓宽实训功能室的受益面,建成的实训基地既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服务,又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服务,初步形成了有利于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训功能室管理水平、发挥实训功能室综合效益的格局,保障了实践基地的良好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