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荷塘月色》文中“田田”一词的词义来由
2018-01-29吉林省图们市第二高级中学朱立国
吉林省图们市第二高级中学 朱立国
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其中有这么一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句中用“田田”来修饰荷叶,教材将“田田”释作“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学生满脸疑惑,“田田”怎么可以形容荷叶?有什么理据?
我们先来说一下“田”字。《说文》:“田,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中说:“卜辞中常见的田字就是一个方块田的图画。”蒋礼鸿《读字肊记》:“有树谷之田字,有猎禽之田字,形同而非一字也。”“田即网也,田所以取鸟兽,因之凡取鸟兽皆曰田矣。”也就是说,“田”有“打猎”之“田”,如《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此“田”后来写作“畋”,如魏征《十渐不克终疏》:“外绝畋猎之源。”还有“耕种”之“田”,如《史记·高祖本纪》:“皆令人得田之。”于此似乎看不出与荷叶的联系。
而“田田”最早语出《礼记·问丧》:“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陈澔集说:“田田,击之声也。”此时“田田”用来形容大的声音,与荷叶并无关联。古乐府名篇《江南曲》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句子,《荷塘月色》就引用过此诗。南朝谢朓《江上曲》中则曰:“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两处的“田田”都是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从此,“田田”的意义发展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开始与荷叶有了密切的联系,如宋代陈造《早夏》诗:“安石榴花猩血鲜,凉荷高叶碧田田”,就用“田田”来形容荷叶的新鲜翠绿。以至后世有诗词干脆直接就用“田田”来指代荷叶。如五代诗人齐己《湖上逸人》诗:“澹荡光中翡翠飞,田田初出柳丝丝”,宋代词人姜夔《念奴娇》词则有“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虽然如此,“田田”怎么就可以用来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呢?还是令人有些费解。信手拿起身边的几本词典翻了翻,解释大同小异,但无一例外的都不能看出“田田”与“荷叶相连的样子”究竟有何联系。
如《学生古汉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将其释作:
①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江南好采莲,莲叶何田田!’”
②形容大的声音。《礼记·问丧》:“‘殷殷田田,如坏墙然。’”
又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西安出版社,2006年版)对“田田”一词同样也有两个解释:
①象声词。哀痛之声。《礼记·问丧》:“殷殷田田,如坏墙然。”
②荷叶饱满挺秀的样子。《汉乐府相和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辞源》的解释是“莲叶浮水貌”,《辞海》则释作“荷叶相连貌”。而大家熟知的《现代汉语词典》则根本没有收录此词条。除去表示“哀痛之声”的意义之外,上述关于“田田”的解释基本可以分作两类:一是释为“荷叶相连的样子”(《辞源》的解释似乎用来描写睡莲更为恰当),二是释作“荷叶饱满挺秀的样子”。两种解释或侧重于描写荷叶之多,着眼于数量;或侧重于描写荷叶之盛,着眼于情状。从《荷塘月色》一文的语境来看,“田田”似乎应该是两种解释的结合,其中既有莲叶色泽之鲜碧,又有荷叶数量之繁盛,因为此时的荷叶正是一年之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看来要想真正明白“田田”一词释义的缘由,还得从“田”字的本义说起,正所谓原本穷末也。《说文》认为“田”字的本义是“陈”。陈即“陳”也。 那么“陈”字又作何解呢?《汉语大字典》是这样说的:“排列。如,陈设;陈列。《广雅释诂一》:‘陈,列也。’《玉篇阜部》:‘陈,布也。’”故徐灏注笺:“陳之本义即为陈列,因为国名所专,后人昧其义耳。” 徐灏认为,因为古代有一个陈国,我们想当然地把“陈”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来看待,因而忘记了它的本义是“陈列”。接着往下看我们还发现,《汉语大字典》关于“陈”的第九个注释即为:“通‘田’。《墨子闲诂》:‘各立其表,城上应之,候出越陈表。’孙诒让闲诂:‘陈表,《襍守篇》作田表。田陈古音相近字通。田表谓郭外之表也。’”很有意思的是,《汉语大字典》对“田”字的第十一个解释为:“姓。《通志·氏族略二》:‘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遂匿其氏为田,田、陈声近故也。’”
《汉语大字典》提到“陈”通“田”,“田氏”即“陈氏”,是因为“田”“陈”“声近故也”。陈属真部,田也属于真部,按照古音假借必须同部的原则,“田”“陈”可以互借。因此,我们在理解“田田”时需将它换作“陈陈”,“陈”即“排列”,“陈陈”即通过语素的重叠来达到加强语义的效果,故当释作“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样子”。因此我们说,教材将“田田”释作“荷叶相连的样子”基本还是讲得通的,只不过由于省去了“田田”即“陈陈”的过程,显得有些突兀。当然释义若能注意到“荷叶色泽之鲜碧”就更为全面,更为准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