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期望 渗透方法 培养习惯
2018-01-29周俊山
◇周俊山
语文范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而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随机代读”“录音范读”的方式也较为常见。为此,小学语文教学要能够激起学生进行朗读的期待,对学生渗入朗读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能够乐于倾听的良好习惯,从而积淀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随机代读”“录音范读”的现象越来越盛行,而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学生原汁原味地试读都正受到了有意或无意的淡化。笔者认为,素材的范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范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激起其学习语文的良好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汉语语言的表现力。为此,笔者就学习文本的范读作实践性探讨。
一、声情并茂,在范读中唤起学生的朗读期望
语文教师要能够把素材所含有的信息、富有的情感、内含的思想在对素材的解读下融进朗读,这样孩子不仅能够在语文教师的标准范读中获得阅读方式的感知、情感的体验,还可以切实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如汉语表达的方法、修辞的手法等。这样标准的范读就是最好的引领,这样才能真正在语文课堂上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
上每一节语文课,笔者都能在课前进行反复地朗读,注意文字重点词句的读法、语言的语气语调、声音的抑扬顿挫等,努力让自己的范读能够标准、规范,以使自己的范读在语文课堂上真正能够成为孩子进行学习的标尺。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云雀的心愿》一课时,笔者采用了表演的方式进行范读。读“这里的风沙真讨厌!”,教师能够在“讨厌”一词上重读并加强了语气语调,表现出讨厌的神态;读“孩子,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教师就采用轻声而有沉重的语调,读出那种心疼的那种感觉。读“这也是妈妈的心愿。到时候,我跟你们一起去。”教师用欣慰的语气来读,加上微笑的表情。由于笔者的用心思考,用情感去范读,所以,在课堂上孩子读得都很投入、都很用心,更体现了高超的朗读技巧。原来,范读也是一种学问,好的范读可以带学生无形中进入一种无我的学习之境。教师要能够长期坚持,用好的范读来引领孩子更好地阅读,就能唤起孩子的朗读期望。
二、恰逢时机,在范读中渗透素材的朗读方法
在有些时候,范读常常被理解为刚上课时教师的示范读。但是笔者认为,范读应当能够依据阅读的目标、学生的学情而定,能够恰逢时机最好。阅读能力弱的孩子,在阅读前需要教师能够有一个好的示范,迫切希望老师能够在课始范读;而对于自主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却希望自己能够尝试读,挑战自己能否读出正确的语文情感、能否读得流利,因为这些孩子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领悟能力、表达能力。如果这些有阅读自主能力的学生敢于大胆尝试的,教师要正面引领、适时指导,在他们读得不够入境、到位时指导,这样可以让他们朗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朗读的方法、技巧直接告诉学生是不可取的,教师要能够在范读中让学生模仿朗读的技巧,从而能够在模仿中掌握。我曾经接受三年级一个班学生,他们对于语文的朗读都是平平的一个调,没有声音的抑扬顿挫,更没有语文情感的表达。当时我非常着急,但是还是坚持每天范读,让学生能够在模仿中学会朗读的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对他们在朗读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指导,孩子们也很快地学会了如何朗读。再比如,进行古诗教学时,教师要能够通过划分节奏,标出重读、轻读部分的词语,而后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长句的停顿、婉转,真正让古诗的朗读能够达到情感绵长、意境深远的情境,也能够唤起学生对于诗情画意的美好想象,从而将朗读的技巧化有形为无形。
三、别具匠心,在范读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有些特级教师往往在上课中会故设“错误”,让学生去自主发现、纠正,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当然,教师精心预设的“犯错”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加深刻的印象,素材的范读也是如此的。笔者也在素材范读中常常犯些小“错误”,比如读书时换词读,让学生进行辨析,理解作者的用词;有时会重复读,让学生能够再次品文析字;有时会故意读错声调,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语调、语气,从而能够让学生体会出不同的语义。当然,标点的停顿时间长短、儿化音、鼻音等读法都在教师范读中给予学生的考察。这样别具匠心的范读,往往能够给孩子带来不同的语言艺术理解感受,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能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品悟。
素材的范读,不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灌输,而是教师给予学生那循循善诱式的引导,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高超的教学艺术。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将素材的范读看作是一种艺术表演,在表演中能够让素材理解留有一片可供放飞学生思维的时空,从而能够让范读素材成为真正的朗读艺术驻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