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本德育课程的定位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63期
关键词:班本校本德育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深刻的记忆,这些存留在心灵深处的印记永远磨灭不了,永远陪伴着你,成为生活中最有意义的部分。这些印记常常来自儿时的母校,尤其是来自你生活时间最长的班级。不是吗?在若干年以后,甚至成了老人以后,同学聚会最多的往往是所存在的那个班,是你的同桌,是你最要好的小伙伴,甚或是你的“对手”,当然还有你的班主任,你的任课教师。

班级啊,曾经的家,永远的家。

这样的感叹,不只是感性的,而且也是理性的。说以上这些话,无非表达我们一种真实的想法:提出并讨论班本课程,特别是班本德育课程,是一个理论问题,具有学术性,但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应具有操作性,其间一定要让真实的感情充溢。这样,班本德育课程才会有温度、有血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班本课程才能亲近班主任、亲近任课教师,更亲近学生,讨论才会有效。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基调,也应是班本德育课程的主色调。

一、班本课程、班本德育课程的存在是合“法”、合理、合情的

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作了规定,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样的结构主线是明晰的,是简洁的。既如此,还有必要提班本课程吗?答案是肯定的。

1.班本课程的开发是合法的。所谓“法”,主要是国家在规定课程结构时,首先明晰这是个课程管理的概念和理念,就是要赋权于地方和学校,地方、学校也有开发课程的权利。学校开发的课程是校本课程,而班本课程属于校本课程范畴,无疑开发班本课程是合“法”的。

2.班本课程的开发是合理的。所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从开发主体维度来命名的。需要说明的是,班级也是一个开发主体,由班级来开发是合理的,是合乎逻辑的,对此不必去质疑。

3.班本开发课程是合情的。所谓合情,是说班级需要自己的课程,因为班级有自己的特殊需求,也有各自的特点,尤其是德育的主阵地是班级,真正的德育课程总是在班级里诞生。诞生于班级的德育课程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实效性。

4.综合合“法”、合理、合情,还会聚焦另一个点: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既要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载体、为平台,也一定要以班本课程、班本德育课程为载体、为平台。而且“班本”对教师专业发展更直接、更接“班气”。总之,班本德育课程极有价值,应当理直气壮地开发,让它永远存在。

二、班本德育课程开发、实施的目标要求

课程目标是课程必不可少的要素,否则称不上课程,更不是规范的课程。因为课程目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育教学要达成的目的、要求。国家课程的课程目标已在各科课程标准里作了明确规定,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目标也将会在课程指南里作出规定。可是,班本课程国家不会定标准,也不会研制纲要或方案,但课程目标不能没有,因此要靠开发者——我们自己去研究和规定。

因为班本德育课程呈现较大的差异,课程目标也会存有差异,有不同的要求,也会有不同的表达,这符合班本德育课程的特点,不过它应当有共同的宗旨。我以为班本德育课程的宗旨应当服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即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应当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依据,尤其要聚焦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还要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培育中国魂、家国情怀,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样的宗旨必须坚守,毫不动摇。不过,在此前提下,又应体现班本德育课程的个性。

于是,我以为班本德育课程的目标是,让德育融化在班级生活中,让班级生活中生长起美丽的德育之花,让学生过积极有意义的生活。如此的班级生活,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关键能力就渗透在、体现在其中,价值理想就会升腾在班级上空。热爱班级生活的人一定是积极向上的人,一定是核心素养发展好的人。我们为此而努力吧。

三、班本德育课程的课程定位

任何课程都有自己的形态,在课程结构中都应有个准确的定位,只有把准定位,才能有方向、有规范,也才能科学地设计和实施。班本德育课程的定位有以下要义。

1.班本德育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班会、队会、晨会等,而班本德育课程的基本形态正是这些,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班会、队会也是国家规定的,是必修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随意的,班本德育课程的地位不能降低。

2.班本德育课程又属于校本课程。因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其中也包括班级。为此,班本德育课程应当纳入校本课程范畴,从学校实际出发,体现学校特色,和校本课程一起架构起完整的学校课程结构。

3.班本德育课程只是校本课程的一种形态,一个组成部分。因而班本德育课程也应有自己的特殊性,体现班级特色,让班本德育课程更具有个性。这样,班级拥有开发权,更富创造性,拥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课程世界。

班本课程,包括班本德育课程应当进入学校课程结构,服从于国家课程的要求。由此,自然引出关于班本德育课程的特征。我认为班本德育课程是课程,需要增强规范性,但又不必过于拘泥于规范,不要被规范、标准所限所累,让它有自由生长的空间,让它更灵活更生动。除了课程的一般特征外,我认为班本德育课程的最为鲜明的特征有如下三条。

一是针对性,即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满足班级生活的需求,从班级的基础出发,力求解决班级的突出问题,彰显班级的文化特色。

二是主体性,即班级所有成员,包括学生和家长都是班本德育课程的策划者、开发者,尤其是学生更应成为开发的主体。学生参与的程度有多高,班本德育课程的水平与有效性就有多高,班本德育课程的水平与有效度就有多高。当然,参与的程度与方式,小学和中学有别,小学的低、中、高年级也各不相同,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但是积极、主动参与是必需的。

三是即时性,即可随时根据需要开发和实施,即时性带来随机性。即时、随机让班本德育课程显得更灵活,更丰富多彩,也更贴近实际,因而更有实效。

以上三个特征的彰显以及相互配合,使得班本德育课程充满着生命的生长性和丰富性。

四、班本德育课程的内容与实施方式

班本德育课程的内容应当覆盖中小学生的整个生活,把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与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但所有的内容都应有个核心,凸显核心价值。班本德育课程十分生活化,生活中有德育,而德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核心内容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要落细落小落实,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班本德育课程应当从学生的生活中开发德育因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价值,并且进行价值澄清,进行价值辨别和选择,继而进行价值引领。为此,班本德育课程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经历三个重要环节: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价值的认真践行,在知行合一、学思并重中,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至于班本德育课程的实施,前面已有论及,那就是班(队)会,以及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当然在课时上可以划为长短课,以交流、讨论、沟通方式,以对话的方式实施。总之,对实施方式不必作过多限制,鼓励教师去创造。

需要讨论的问题还有一些,一次两次讨论不会穷尽。其实,实践、创新是最好的讨论,最好的答案。

猜你喜欢

班本校本德育
构建适宜性的幼儿园班本课程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