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创新策略研究
2018-01-29闫百灵
闫百灵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现状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了文艺的教化和德育功能,希望借助于文艺这一载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另外,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再次重申了文艺对于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意义。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任何表现形式的文艺都承载着某种思想或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文艺来弘扬中国精神。因此,在新时期将文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同时更是坚定文化自信,表达中国声音的有效舞台。我们必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以更高的标准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从而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机遇
马克思曾指出:“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文艺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基于对现实的认识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或者观念性的东西。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很多学者对于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比如张耀灿等学者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概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文艺发展机会增多、文艺发展形态多样及文艺发展平台林立,这些发展机遇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得以深入开展。
新时期带来新发展,改革开放促使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不断发展繁荣。首先,文艺发展机会增多。经济、政治、社会等制度方面的新发展,促使文化层面得以改革发展,文艺真正开始实现“从群众来中,到群众去”,开始走向人民群众的生活里,人人都开始文艺消费和创作,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因而随着文艺群体的大众化,文艺发展机会进一步增多,同时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艺作品也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其次,文艺发展形态多样。在新时期文艺作品形态同样也取得新发展,大多数文艺作品不仅开始以歌颂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等政治主题进行创作,更重要的是它开始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主题进行改编创作,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将其拍成影视剧或者写成网络文学等。最后,文艺发展平台林立。进入新时期,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出现并普及,文艺发展平台除了以前电话、电视等,更重要的在于网络上的大众传媒、自媒体等,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传播媒介,能够快速而全面地获取文艺信息,进而打破以前获取文艺信息的时空限制,从而使得文艺信息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正如鲁迅认为,文艺最能改造人的精神世界。进入新时期后,我国文艺发展的新机遇使得文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这有助于打破借助文艺作品传递信息的时空限制,也有利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可以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文艺发展的机遇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得以发展创新,但文艺不断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文艺作品质量良莠不齐、文艺产品价值观西化及文艺作品娱乐性泛化等,这些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无法准确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因此,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不断发展繁荣,但文化等方面在飞速发展时却又衍生出一些不平衡的问题。首先,文艺作品质量良莠不齐。随着文艺发展机会和平台的增多,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文艺创作,文艺作品的数量急剧上升,但是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却仍然低产,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出现商业化、低俗化的问题。其次,文艺产品价值观西化。改革开放不仅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更加快了我国全球化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虽然我们能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便利,但也要警惕全球化产生的危害,尤其要警惕西方国家通过文艺产品向我国输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化的价值观,从而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最后,文艺作品娱乐性泛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文艺作品娱乐性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因而电视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日韩等神剧或综艺节目等,而这些作品更多是通过恶搞或推崇奢侈来刺激人们的感官,以便于获得较高的收视率或点击率。然而,文艺作品本来应该承载的思考现在生活及未来生存意义等功能正在被忽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德育教化功能正在弱化。
随着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兴起,网络上的文艺作品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价值取向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给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比如文艺逐渐走进民众的生活中,文艺发展机会增多,文艺发展形态多样,文艺发展平台林立等。但其同样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文艺作品质量良莠不齐、文艺产品价值观西化及文艺作品娱乐性泛化等,这些发展现状都是我们在解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创新策略研究之前需要了然于胸的。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借助电影等文艺作品,大肆推销西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这对我国青年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也造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面临极大挑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人将对此情况产生的原因,从历史背景、时代潮流及主体认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论证。
(一)历史背景:经济全球化助推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为西方国家与我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必要条件。这种跨文化交流为我国文艺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机会,但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创新问题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西化的意识形态可以借助文艺作品,有效地向我国人民进行传递和渗透。正如杰姆逊教授曾指出:“西方文化借助于网络小说、电影、电视等媒介,向其他国家输出普世价值观和西方文化”。事实上,西方文化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一方面因为他们经济上的优势,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借助科技来提高其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因此,我国很多青年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和侵蚀,因而他们更喜欢追捧新鲜潮流的西方电影、日韩剧等,但对于国产电影或电视剧更多的是无感甚至进行大肆抨击,这也恰恰表明西方文化正在逐渐解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经济全球化虽然给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提供舞台,但是也给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提供机会。因为包裹着西方强势文化内核的文艺作品传到我国后,会不可避免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优秀传统文化等带来冲击和侵蚀。
(二)时代潮流:文化消费主义影响文艺的价值追求
文化消费主义的出现根源于文化与资本的有机结合。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开始转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然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国家间文化要素的流动提供了极大便利,加上国内文化消费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供给,使得西方文化消费主义趁虚而入。众所周知,资本的最终目标就是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殖,进而当资本与文艺结合时,文艺的价值追求开始逐渐弱化或者扭曲。因为当文艺作品变成资本增殖的工具时,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出发点开始以消费为本位,这致使文艺作品与人民群众之间形成了消费和被消费的关系,这种刺激消费的关系会将人们置于日常空虚无聊的消遣中,进而逐渐放弃思考甚至对于正确价值观的追求。因此,法兰克福学派的倡导者霍克海默对其进行深刻批判,他认为艺术对于自己成为商品这事早已不以为然,甚至以此为傲,但这事却令他感到吃惊。因此,当文艺作品沦为商品时,它将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娱乐化,也将逐渐成为摧毁人们精神世界的消费品。
当功利化、娱乐化等潮流时代到来后,文化消费主义让人们开始推崇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西化价值观,进而消解或扭曲文艺的价值追求,使得人们开始追求感官刺激,而丢失了自身的思想、信仰及意识等。
(三)主体认知: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文艺载体的认识不充分
除了上述历史背景、时代潮流这两个原因致使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面临挑战之外,主体认知层面的问题则是其更为重要的原因。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不仅要承载和传递积极的正能量的内容,更要促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能有效地发挥相互作用,这首先对于教育者借助文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提出要求。但目前出现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于文艺载体的认识不充分的问题。一方面,有些年龄较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会高估传统教学的影响力,主张借助于教材、日常谈话等更传统的思政教育载体,而忽视小说或者影视等文艺作品的德育功能。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年轻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注意到文艺的德育功能,但是在合理运用文艺载体方面能力不足,比如只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影视作品片段或者让教育对象唱唱跳跳等,无法真正做到合理地将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消费主义的出现,文艺作品承载的价值观会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娱乐化,随着它自身的价值追求被弱化或扭曲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更需要教育者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来发现文艺作品内含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等。
由此可知,当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文艺载体的认识不充分、运用能力差时,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就无法有效地发挥相互作用,这也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发挥文艺作品德育功能上面临更大挑战。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迎接挑战的创新策略
上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迎接挑战的原因分析,从历史背景、时代潮流及主体认知三个层面展开了分析论证。基于此,本文将从时代策略、实践策略及主体策略三个维度来诠释其应对挑战的创新策略问题。
(一)时代策略:重塑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
新时期,经济全球化虽然能加快推进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但是包裹着西方强势文化内核的文艺作品传到我国后,会不可避免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带来冲击和侵蚀,这某种程度上也表明西方强势文化企图通过文艺作品来解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我们需要重塑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导地位。
进入新时期后,尤其是处在新时代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尤其青年人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只有当文艺作品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青年人才能真正抵御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和侵蚀,从而不会一味地追捧新鲜潮流的西方电影、日韩剧等。当然,这不仅需要文艺工作者的努力,在创作文艺作品时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和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担当,因为他们的教育对象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借助于我国优秀文艺作品来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真正做到坚定文化自信,防止西方普世价值对我国青年人价值观等方面的渗透。
(二)实践策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德育功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艺工作者为了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下来,更关注文艺作品的经济效益。另外,文化消费主义的盛行也让部分青年人受到西化价值观的影响,进而文艺的价值追求开始被消解或扭曲。对此,我们需要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德育功能。
众所周知,文艺育德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再到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继承与发展,使文艺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有机结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艺工作者更注重其作品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承载的社会效益,这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德育功能开始缺失,也使得文艺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这里需要文艺工作者要把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就需要文艺工作者们在创作中坚定马克思主义对于文艺作品的指导,结合时代主旋律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实践创新,向人民群众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年人接触文艺作品的渠道被极大打开,文艺作品通过多媒体宣传能够提升传播速度和广度,这就更加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日常工作时要有所筛选文艺作品,比如多向青年人传播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文艺作品,同时对于青年人接触到低俗不良的文艺作品进行及时疏导,从而让青年人能过通过文艺作品养成好的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等,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德育功能。
(三)主体策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教学形式
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文艺载体的认识不充分、运用能力受限等原因;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缺失,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相互之间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对此,我们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教学形式。
新时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真正做到合理地将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新要求。在网络等媒介没有出现之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本、课堂等载体传递信息。随着网络等媒介的出现和普及,思想政治教育渠道被打开,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转变观念,因为教育对象跟自己具备相同的接收信息的渠道,要利用多媒体的平台,把握学生的学情,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失衡问题,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育教学供给的本身出发,着力解决在总体上重理论灌输且内容单调、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增加对于高校学生的需求和个性的关注。为了切实达成该目标,思政课形成性考核的实践项目之一就是自选项目,它着眼于青年学生思政理论课的获得感,以学生不同个性和特长爱好为依据,进行自由选择的不同主题的实践项目。以不同专业群为单位,采用歌曲、诗朗诵、情景剧、书画道习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讲理想、道诚信、颂中华,增强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兴趣,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法律素养。
总之,为了从容应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面临的挑战,并创新性借助文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重要课题之一。解决好该问题,不仅有利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全面提高青年人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