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观察:教师专业自觉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教科研自主性量表

教师专业自觉,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性的清晰认识,专业自觉是个体基于现实的需要,对照专业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自己未来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1]。显而易见,教师专业自觉具有自主性、独特性和本我性等基本特征。

实现教师专业自觉有许多的途径,如听专家名师的讲座、公开课,参加学校的教科研活动等。但静观教师的自觉成长,“听着激动,想着心动,过后不动”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的专业自觉到底被什么遮蔽了?此现象是师者人之惰性使然,还是有其他的客观原因?笔者试着以课堂观察活动为抓手,对教师发展自觉进行“冷思考”,力求追寻教师专业自觉的路径。

一、困惑:课堂观察中,教师的专业自觉在哪里?

前不久,学校按课堂观察的流程,即“确立观察主题—开发观察量表—进入课中观察—进行推论建议—撰写观察报告”,组织四年级语文教师就《云雀的心愿》一课进行课堂观察。从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再到课后讨论,召开相关会议不少于3次,从了解观察量表、明确观察分工、进行课堂观察,到撰写、交流观察报告也不少于3次。

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严格按课程性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文化等4个维度20个视角,以及在视角范畴内的68个观察点进行观察,认真参与,全程记录;分管领导亲自蹲点,悉心指导,所有参与人员均期望能得到理想的观察效果,以指导教学实践,使课堂真正呈现出生命的张力。由此可见,“人之惰性使然”这一原因的存在可能性很小。

同时,为了解课堂观察这一教科研活动的效果,学校还专门做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在得到一系列肯定的评价后,也有教师认为课堂观察花费了任课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增加了教师负担,还有教师认为课堂观察无法较好地体现学科特质。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课堂观察的教科研方式还是不能被所有教师自觉接受。因此,作为教师专业自觉实现途径之一的课堂观察走进了某些误区,令人不禁产生困惑:课堂观察中教师的专业自觉体现在哪里?

二、思索:课堂观察中,是什么遮蔽了教师的专业自觉?

从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常常表现在:教师没有主动参与和规划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的状态,常常是“要我发展”而不是“我要发展”。教师的专业自觉受到权威主义、科学主义、经验主义的影响,导致教师的专业自觉缺失自主性、独特性和本我性。

1.指令性遮蔽了自主性。

上述案例中的课堂观察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教师参与的动机更多的是来自学校的安排,教师遵循上级的指令进行操作,配合指令完成教学研究任务。教师的专业成长自觉性一旦被行政性指令所遮蔽,研究所到达的程度则远非自我需求的那样深刻了。

从教科研范畴来讲,如果组织者未进行专业的培训,在进行课堂观察的系列活动时,则会使专业自觉起步匆忙、局促,导致教师思考不足、准备不充分,发展自主性缺少最根本的激发。简言之,做一次活动方案看似只要定好活动时间、地点、人员、课例,以及相应的辅助工作即可,但要保证活动的实效,具体实施的培训内容则显得更为重要。

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大家都希望通过教科研来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种自我要求最直接地反映在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自主性上,并且在教科研现场不断提升现场学习力,使自主性得到最大化的激发,那么教师的专业自觉能力则会得到最有效的提升。权威主义会阻碍教师自主性的激活,长此以往,无论是教师自我教学现场、他人教学现场、日常教研活动现场、跨学科经验交流现场还是讲座培训现场,都无法提升教师现场学习的方式、方法与技能,更无法积极地转化成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

2.普适性遮蔽了独特性。

课堂观察是一种以科学数据为准的教科研方式,因为其开展场所均来自于课堂,所以量表所涉及的项目则显得大同小异。如上文提到的课堂观察,一张量表就可以统领诸学科,这样的普适性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独特性。即使是同一门学科也存在着不同的年级,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也不相同,同一种量表则无法一一反映课堂实际。

目前,课堂观察过于注重量化、注重量表,科学主义的倾向严重。事实上,课堂观察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前者是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表,形成规范的数据。后者指观察要依据大致的观察纲要,收集课堂中细节描述的信息材料,并通过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文字记录现场感受和领悟。这种研究方法使原本被剥离出来的课堂事件、课堂行为回归情境本身[2]。

虽说学科教学总有相通之处,但这样的科学主义无法彰显学科特质,“万能钥匙”型的课堂观察量表无疑会制约课堂观察的独特性。

3.“思他性”遮蔽了“思我性”。

课堂观察由听评课而来,是听评课的一种发展,由评价他人提升至观课议课。但即便教师能够清晰地从所观察的课堂中扬长避短,也可能无法很清晰地指导自己的课堂。因此,课堂观察提倡从他人的课堂观察转向自我的课堂观察,从而形成“思我性”,更好地指导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

“课堂观察就是听评课,再提提意见”,很多教师抱着这样一种理念开始课堂观察之旅。他们认为观察者就是“听课教师”的另一种说法,只要有一些听评课的经验就可以评价别人课堂的优缺点。事实上,课堂观察的目的不仅在于深刻剖析“他课”,更在于认真抓住“变动快速、即时性强、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境,及时、准确地捕捉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判断,去思辨“为什么这样教”,真正做到“在别人的课堂里看到自己”,而不是在他人的教学现场中低水平“徘徊”。

三、回归:课堂观察中,教师专业自觉如何行走?

在实施语文学科课堂观察的过程中,学校让教师充分交流观察中的困惑,分析其中的深层原因。数学、英语及其音体美小学科课堂观察也继语文学科课堂观察之后如期展开,教师专业自觉成长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与转变,教师专业自觉逐渐走向了真正的自主性、独特性和本我性。

1.观察动机重自主性,激发专业自觉。

课堂观察的过程也呈现了教师的专业自觉,以课堂观察为例,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激发专业自觉,从而使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与教师的自我成长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实现整体与个体的共赢:(1)让教师走近课堂观察,了解课堂观察的含义、意义、分类、原则、信度、效度等知识,对其有初步了解;(2)让教师走进课堂观察,先进行课堂观察的案例研究,使教师能够从具体的案例研究中对课堂观察有整体感知,明白其“为何”与“何为”;(3)让教师走出课堂观察,促使教师对课堂观察进行立体的思考,尤其是对自我的专业成长效度的考量。

学校在进行语文学科课堂观察时,还邀请学校各年级的数学、英语和音体美小学科的教研组长、准备执教的教师进行现场观摩,并且在本教研组内安排专项学习——观看语文学科的课堂观察录像,从而走近课堂观察,了解其内涵,明确其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观察充满期待,让教师专业自觉拥有坚实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同时,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对本组的课堂观察课型进行备课,确定课堂观察的主题与观察维度,形成“我要参加课堂观察教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既有利于学校活动的高效展开,更有利于教师专业自觉的不断提升。

2.观察工具重独特性,促进专业自觉。

课堂观察工具是指用于对收集和分析课堂信息的方式,可以是机械性工具,如摄像机,也可以是智能性工具,如课堂观察量表[3]。“观察工具”主要是课堂观察量表及相应的数据分析统计工具,它的合理选择和运用是课堂观察效度和信度的基本保证。没有一张观察量表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制定观察量表应该依据客观的样本,从学科特点、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对应的理论框架等维度出发,做到适合于观察者,才能使课堂观察真正发挥其功效,使课堂观察成为一种自然迸发的专业追求。

课堂观察活动中,除了硬件设备之外,教师对本学科进行科学合理设计的课堂观察量表也至关重要。如就“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这一研究主题,在语文、数学中就反映了不同的学科特质:语文指向于语言表达以及与教材的关联度,数学则指向于问题的层次与理答情况。基于学科的观察量表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专业自觉。

3.观察反思重本我性,提升专业自觉。

教师的专业自觉同样离不开理性的反思,专业的反思往往指向个人本身,即“返观自身”。课堂观察是实现“反思本我性”的有效途径,进行课堂观察的目的就在于改进自己的课堂行为。为了“反思本我性”,可以进行如“同教材、同教时、同教案、同课题、同层次”的“五同课堂观察”“师徒追踪式课堂观察”等多种形式[4],这样会离“本我”更近,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反思本我性”,切实提升教师专业自觉。

在学校一系列课堂观察教科研活动的带动下,教师也积极以课堂观察为载体进行自身专业成长的历练。课堂观察只是实现教师专业自觉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窥一斑而知全豹”,在课堂观察教科研活动中,当教师的自主性、独特性和本我性能够高度统一的时候,就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自觉的发展。这样的实践,弥足珍贵。

【注释】

[1]陆思思.论教师专业自觉[J].学理论,2010(23):5.

[2][4]何颖.“课堂观察”再探析:课堂观察的局限、根源与走向[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2(11):4.

[3]孙剑飞,等.课堂观察手把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0.

猜你喜欢

教科研自主性量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秉持“多元一体”原则推进“目标管理”实践
——小学教科研管理策略探析
游戏中的规则与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