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读书社及其对中共台州党组织建设的贡献*
2018-01-29
(嘉兴学院图书馆 浙江嘉兴 314001)
近代读书会是一种以阅读交流与阅读分享为中心的社团组织(亦有读书社、读书互助团、读书研究会之称),具有自助、合作、交流、共享、民主、非正规、灵活性等特点,在中国革命史上曾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早在建党前,毛泽东就曾发表《读书会的商榷》,号召成立读书会以共享好书、交流阅读,从而推广进步书刊、传播进步思想、团结各阶层群众[1];李大钊、瞿秋白、恽代英等革命先驱都十分重视且运用读书会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理论、推进革命活动的工具。可以说,进步读书会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等进步思想的重要途径,是团结进步群众、培养
发展党员的有效渠道,助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乙丑读书社就是早期进步读书会之典型,是20世纪上半叶浙江台州影响最大、成绩最卓著的进步青年组织的读书社团,通过组织读书活动、出版进步刊物、开展宣传及教育活动,为中共临海党组织的建立进行了思想启蒙,奠定了组织基础,提供了人才准备。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读书社主要成员还积极参与了台州多地党组织的恢复及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台州党组织建设。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实地调研,梳理了读书社发展脉络及主要活动方式,探究了其对临海乃至台州党组织建设的贡献。
1 乙丑读书社的发展历程
1.1 消夏社时期
20世纪初的浙江临海处于贫困、落后、封建、动乱之态,时“地主、豪绅、官僚互相勾结,横行乡里,封建反动统治势力较为强大”[2]。五四运动后,在外求学的临海籍青年率先接受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而思想进步,他们认为“负有新文化运动底责任的学生子,应当利用假期,尽力做点事业,才对得起‘学生’二字”[3],鼓动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家乡,从而能给“一向醉卧于沈寂空气中的台州,灌进一些活气”[4]。在此背景下,临海旅沪学生会发起以“利用暑期补习功课、服务社会”[5]为宗旨的临海旅沪学生消夏社(以下简称“消夏社”),并于1924年7月10日在临海召开成立大会,主要领导者有林炯(1900—1937年)、李敬永(生卒年不详)、陈韶奏(1903—1991年)、陈学西(1904—1934年)、林迪生(1903—1997年),社址在临海私立回浦学校内(今回浦路西端的孔庙)。消夏社即乙丑读书社前身,是一个集“暑期学校,同时是个完全小学和中学;革命团体;平民学校;学生们自行组织的读书会;消暑共乐的俱乐部;强健身体的运动场”[4]为一体的群众性团体。消夏社已有较完整的组织架构,设有总务部、补习部(办暑期学校)、平民教育部(办理平民学校及平民教育运动)、演讲部、俱乐部(开展文体活动)、编辑部6部。这是临海当时唯一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群众团体,吸引和团结了一批要求上进的青年学生。例如,浙江黄岩籍社员管启韵在消夏社中“大大开阔了眼界,听到许多新文化、新知识”[6],为她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黄岩第一位女党员进行了思想启蒙,而在入社以前,她已准备辍学从事女红;蒋婉仙、朱舜芝等女社员在灵江游泳的举动轰动了临海全城,推动了临海破除封建束缚的步伐。消夏社在工人和城郊农民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使他们学到了基础文化知识,还“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拯救贫困落后、封建意识严重的旧中国”[7]11。消夏社为读书社的正式成立打下了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以及社员基础。
1.2 正式成立
林炯、李敬永、陈韶奏等消夏社社员深觉当时社会环境过于恶劣,“内受军阀的蹂躏,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再有反动的教育,麻醉青年,使他们成为奴隶式的顺民,或做统治阶级的爪牙”[8],励志要通过“引导读书”来帮助青年摆脱恶环境、走向光明之路,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所读的书和所过的生活,就是造成我们自己的模型”[8]。而如何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如何读正确的书、如何正确读书,都亟需引导。1925年1月,林炯、李敬永、陈韶奏邀集同乡在上海大夏大学芝兰室草拟了读书社章程和社旗。经过前期消夏社的活动、舆论宣传及社员基础,读书社正式创建时机亦已成熟。是年9月14日,读书社成立大会在临海城内敬一小学召开,与会人员40余人,通过了读书社章程、宗旨和社旗,选举林炯、陈学西、陈韶奏、李敬永、林迪生、张伯炘、卢经武、蒋一谦等22人为常委①。因时值乙丑年而定名为“乙丑读书社”,社址设于临海城内节孝桥(城区回浦路西端友兰巷口),以“勉励求学,改造社会”[9]为宗旨,以红青白三色旗为社旗(“红”象征革命,“青”代表青年,“白”表示心底诚实坦白),大门口贴有“革命青年请进来,投机分子滚出去”的对联。9月17日,乙丑读书社常委会在敬一小学召开,讨论读书社的组织机构。乙丑读书社仿照共青团模式,设有中央委员会(由9人组成),委员由常委选举产生,任期一年(连选得连任);最基层为支部,3人以上可成立支部,3支以上可成立区委;下设工运、农运、妇运、青运4部。
1.3 快速发展
乙丑读书社以青年及学生为吸收对象,有较严格的入社制度和较高的会员要求,凡入社成员需“心地纯洁,愿遵守本社章程,得社员三人介绍,经中央委员会三分之二通过,并报告全体社员,在二十日内无四分之一反对者,然后令其填具入社愿书、给与社证”[9],假如社员犯“不按期缴费、不奉行议决案、无故缺席、毁坏读书社名誉及其他不利于读书社之行为”[9]等社禁会被开除社籍。乙丑读书社深受青年、学生的拥护,仅数月间社员便达200人左右,遍及台州、上海、杭州等地,诸多社员先后加入共青团或共产党。另有女社员17人,分别为徐明清、蒋婉仙、郭凤韶、包玉珍、张云青、李镜冰、王宝莲、李仙娥、朱舜兰、朱舜庄、冯仙凤、何年秋、项碧琦、朱舜苑、章秋季、袁定贞、许佩。随着乙丑读书社的不断发展,不仅在临海的中高等学校内均设有乙丑读书社之分支读书小组,在天台等地还建有乙丑读书社分社,由齐幼民、袁定贞等负责,对外名曰“天台醒社”。1926年12月,张崇文、张伯炘和陈赓平3位社员(均为共产党员)在上级组织安排下在临海发起成立了中共临海县特别支部,张崇文任特别支部负责人。特别支部成立后,先是把乙丑读书社中的共青团员组织起来,在1927年2月建立了共青团临海县委员会,之后乙丑读书社成员又陆续成立了几十个支部[7]12,如蒋婉仙、徐一冰组织的台属县立女子师范(简称“女师”)支部,叶宝鉴、胡文光组织的浙江省立第六中学(简称“六中”)支部,沈寿华、何元本组织的振华中学支部,冯广大、刘子耕组织的宁海中学支部等。至此,乙丑读书社的活动开展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1.4 被迫解体
早在1926年,乙丑读书社就引起了以陆翰文、王亚平、何兆瑞、陈启忠、包寿眉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和反对,陆翰文将读书社社员比作白蚁,说:“读书社的白蚁已蛀到我们的门槛了”[10],但碍于国共第一次合作而未敢明目张胆破坏,行一些诸如拒绝借校舍给读书社使用等阻挠。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白色恐怖笼罩临海,5月始进行“清党”,临海革命力量遭受挫折。乙丑读书社成员中,当时在外地的林炯、李敬永等在党组织安排下前往苏联学习,一部分转入地下工作,一部分仍在临海继续坚持活动。临海国民党反动派为彻底清除乙丑读书社,在一个月内对读书社社员展开了3次大搜捕。1927年5月,反动派突袭节孝桥社址,所藏进步书刊、科学丛书等书报刊被洗劫一空,甚至藏在寿材(生前预做的棺材)里的一批进步书刊都未能幸免,社址被查封,3名社员被逮捕。为继续进行革命活动,留在临海城内的社员在小龙须巷另辟临时社址。6月6日下午3时许,伪警突袭小龙须巷社址,所藏图书刊物再度被劫,徐则枋、刘守恒、许君璋被捕。所幸因藏在床上木柜里的通讯密件未被搜走,被捕3人在关押三个月后因证据不足而释放。6月16日,临海全城戒严,国民党反动派对浙江省立第六师范(简称“六师”)、六中、六师附小、振华中学等学校,及周形巷的乙丑读书社骨干宿舍分别包围搜捕,逮捕社员40余人[2],其中刘耕、叶宝鉴、胡文光、柳崇希、何元本、冯卓、王旭升、娄明文8人被押解至杭州,关押了4个多月后才释放(王旭升除外)[11]。8月11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发出秘字第9984号通令,缉捕苏玉衡、陈韶奏、林炯、李敬永、崔苍、林迪生、刘修、卢经武等社员(均为党员)。在恶劣的环境下,小部分意志不坚的社员背叛了读书社,一部分社员因心灰意冷或隐姓埋名或远走他乡,但有部分社员仍坚持初心,如郭凤韶面对他人劝说退社时坚决地说:“革命是我第一生命,我决不退社”[12]。但社员已无法立足临海县城,只能在党组织安排下转向外地进行革命活动。其中卢经训、叶宝鉴、胡文光、陈育中等社员转入宁海县亭旁区,组织发动了有名的亭旁农民起义暴动。起义失败后,梅其彬在海门被捕而惨死杭州陆军监狱,梅其广在上海被捕而惨死苏州监狱;林迪生在仙居发动农民开展地下活动,不久留学日本,回国后赴延安;何元本、朱渭滨等在大石朱岙等地活动;郭凤韶、徐明清、包玉珍等在南京、上海等地继续发扬“努力读书、改造社会”的革命精神,等等。虽然仍有上述社员不改初心继续革命,但乙丑读书社组织已无形解体,《临海青年》《X光》等刊物也被迫停刊。
2 乙丑读书社的主要活动方式
从消夏社提出的“利用暑期补习功课、服务社会”,到乙丑读书社明确了以“勉励求学,改造社会”为宗旨,其不间断地进行反帝反封建活动和紧密联系群众的实践,主要通过以下活动来开展。
2.1 组织读书活动
组织读书活动是乙丑读书社最基本的活动。乙丑读书社从筹备之时就明确了读书的目的为“改造社会”并写入了《乙丑读书社宣言》,批判了只为满足个人虚荣与财富为目的的个人主义者和不问世事的“死”读书法,提倡联合起来集体读好书,从而能“反对个人主义的读书;反对奴隶式的反动教育;适应环境的需要,努力求学;参加实际的工作,使学痛与经验互相增长;养成团体的意识,发展互助的本能,养成纯正的人格,帮助青年同志努力上进”[8]。为达上述目的,乙丑读书社在第一次常委会时便规定:《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为社员所必读,支部每周召开一次会议,每人要联系实际,交流读书心得,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促进社员读好书,乙丑读书社在节孝桥社址开设图书室,购置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新青年》《中国妇女》《左派幼稚病》《资本论》《二十四史》等书籍几千册。读书社下设的读书小组亦每周开会一次,每人轮流阅读《中国青年》《向导》等书刊,并汇报读后心得。
2.2 出版进步刊物
为提倡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舆论宣传阵地,社员中的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主编出版了内部刊物《X光》,内容与党内通讯相似;乙丑读书社领导下的台州旅沪学生会和临海旅沪学生会在上海分别出版了《新台州》和《临海青年》两种刊物。其中《临海青年》编辑室设在震旦大学,由张伯炘等社员主持,是临海第一种在外地出版的进步刊物,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革命思想、唤起民众觉醒为宗旨,如1926年5月张伯炘(笔名张白坚)在《临海青年》上发表《对五月的感想并告临海青年》,呼吁青年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卖国贼与强权高压”,号召青年要“观察大势,认清目的,联络农工,消除意见,力谋合作”[13]。
2.3 开展宣传活动
一是开展演讲活动。从消夏社时期就设有演讲部(分社内演讲和社外演讲),专门举办“临海学生消夏社公开讲座”,每次演讲前在台州各报纸上进行广泛宣传,林炯、陈学西、林迪生等都作过专题报告。乙丑读书社正式成立后,演讲成为读书社常规活动,在各类宣传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二是开展革命纪念节日专题宣传。每逢革命纪念日,组织社员手执标语、高举三色旗,集会游行,批驳非无产阶级思想,宣传反帝反封建。如1926年5月30日,时值“五卅”惨案一周年纪念,乙丑读书社领导群众在道司里集会和游行示威,崔士俊等社员登台演说。三是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在青年中开展非基督教运动,多次组织社员上街游行,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借传播教义之名行文化侵略之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四是宣传妇女解放。据社员回忆,乙丑读书社专门组建有妇女宣传队,包玉珍等社员经常下乡宣传有关妇女要学文化、要独立、要从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要走向社会等道理。
2.4 开展教育活动
开展教育活动主要有开展平民教育和举办补习班两种。早在消夏社时期就设立了平民教育部,制定了《平民教育之计划》,时设三男一女平民学校总计4所。平民学校校址商借在各学校或公共场所,教师由社员担任并完全义务担任,教授内容有《平民千字课》、珠算、习字、常识等。每校经费大约需大洋20元,经费由社员自由捐助或向各界募捐。学员为年满8岁且不识字者(男女均可),入学后可选4月毕业(每日读1小时)或2月毕业(每日读2小时),但均需考试,及格者方可毕业并发给国民识字文凭。乙丑读书社正式成立后,原消夏社之教育活动仍继续,如在临海资阳宫开办的平民夜校,联系当时的革命形势讲解识字课本,对工农大众持续进行了两年多的扫盲活动;1926年7月中旬,徐明清等女社员在大田溪边开办妇女识字班,动员妇女读书,号召妇女反封建,提倡妇女平等,宣传革命道理。补习班主要指暑期补习班,为有志补习功课及想报考上海、宁波等地学校的学生而设,为其补习功课并指导升学,设国文、英文及数理等课程,教员为大学毕业或肄业之社员。上述活动均推动了青年学生运动与农工群众的结合。
3 乙丑读书社对中共台州党组织建设的贡献
3.1 促进了进步思想在台州的广泛传播
临海历来是台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20年代初便建有回浦中学、六师、六中、六师附小、振华中学、女子师范等学校,台州各县许多青年求学于此。五四运动后临海籍求学于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青年受新思想洗礼后,通过写信、发表进步文章、传递进步书刊等方式向家乡介绍和传播进步思想,但限于个人单独行为而效果不甚明显。乙丑读书社的成立,先是凝聚了临海旅外进步青年的力量,整合了大批临海及台州各地在临海求学的青年学生力量,并随着社员的不断发展,逐渐凝聚了黄岩、天台、仙居、宁海、杭州、上海、南京等地进步青年的力量,使进步思想的传播成为了集体行为,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进步书刊的集体阅读交流,结合马克思主义宣传开展平民教育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进步思想在临海及台州的传播,为中共临海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
3.2 促进了临海乃至台州党组织的建设
台州第一个共产党小组诞生于1924年3月,是年下半年吴先清在杭州加入共产党,临海才有了第一位党员,而在乙丑读书社成立及各种活动开展后,临海党组织获得了长足发展。
(1)大部分社员先后加入共青团或共产党,并作为主要领导者建立了中共临海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如1926年张伯炘在震旦大学加入共产党,11月回临海开展活动,12月与张崇文、陈赓平一起组建了中共临海县特别支部,时张崇文任书记,张伯炘、陈赓平任委员,并在工人中发展了张月升、施玉镯、许仲仁为第一批党员。1927年2月,共青团临海县委员会成立,卢经武任书记,六中、六师、振华中学、女师等都建立了团支部。“四一二”政变后,临海党组织一度遭受挫折,至是年9月,中共临海县委成立,张伯炘任书记,梅其彬、叶宝鉴、朱月升任委员,临海党组织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基层党支部亦得以恢复和发展。
(2)乙丑读书社党员社员在台州多地开展恢复党组织活动。“四一二”政变后,台州各县党组织均被破坏,部分原读书社党员积极参与了恢复活动,促进了台州多地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仅以1927—1928年两年为例,1927年5月,林迪生受组织委派到宁海负责党的工作,不久宁海党组织得以恢复和发展,至翌年3月,中共宁海县委正式成立,卢经训任县委书记,卢经武等7人任常委。1928年1月,林迪生化名俞若山到仙居开辟工作;3月,中共仙居小组成立,林迪生任组长;5月,仙居城区党员发展至20余名,中共仙居支部建立,林迪生任委员;6月,中共仙居中心支部建立,林迪生、王炳章、马锦梅等任委员。1927年11月,林迪生和蒋如琮在天台先后发展陈康祚、袁定贞、余锡廷等党员,建立中共天台特别支部,直属浙江省委领导;至1928年3月,中共天台县委成立;至是年9月下旬,浙南特委在天台成立,卢经训等任委员。
注释:
①据《临海县志》记载选举常委14人,但社员徐明清回忆为22人,现存《乙丑读书社第一届常委》照片中亦有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