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图时代的光影立体阅读:“新雨少年电影学院”实践

2018-09-10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9期
关键词:影视导师儿童

(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浙江温州 325000)

1 引言

人类电影发展进程中积淀了诸多经典之作,同时,电影也是当下最年轻、发展最快、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潜藏了丰富的活动素材。自2013年起,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开展了“新雨少年电影学院”,旨在依托优秀的儿童影视作品,通过导师引领解读、启发互动,开创一种观影品鉴、书影共读的新型阅读活动。影视品读将引领少儿学会“品”“评”电影:品出文外之意、画外之音(情节寓意、角色情感、隐喻、哲理等),让孩子在表述、判别、评说、论证的交互活动中与影视艺术进行精神对话。它是对光影声色多元信息的立体、深度阅读,是阅读推广中对文本阅读的延伸与补充,是新阅读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多维情境阅读方式。

2 “新雨少年电影学院”品牌构建策略

2.1 组建导师团队,保障活动品质

我馆通过招募、遴选,组建“新雨少年电影导师团”,为导师开展研究与实践提供平台支持、策划运作与后勤保障。导师团定期召开会议,共享影视资源,并探讨影视品读的活动模式、流程与策略。另聘请本土、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定期培训,逐步打造具有凝聚力与研发力的导师团队。

2.2 根据对象年龄,注重因材施教

我们将影视品读活动对象设定在9~12岁读者,主要基于以下几点:①少儿心智特点。影视品读活动由“观影”与“品鉴”两部分组成,需要孩子具备较强持续关注力。9岁之后,儿童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感受力、理解力、表达力增强,想象能力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想象过渡,道德感、正义感、自我意识、评价能力都进入萌发阶段,是进行影视品读的黄金时期。②读者到馆率。调查显示,少儿读者到馆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2~7岁读者活跃度最高,小学中、高段其次,中学生到馆率最低。少年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影视品读能够吸引他们走进并爱上图书馆。③项目研究实情。相比纸质文本阅读,影视品读可参考经验较少,为在一定时间内使研究更深入透彻,暂锁定9~12岁读者,抓住这段“领悟感受力增强,学业之余尚有空闲”的阅读黄金期。

2.3 确立选片标准,定制儿童片单

我国目前尚无电影分级制度,家长为孩子择片具有被动、单一、狭窄的特点。导师团根据儿童年龄认知及成长需求建立审片标准,搜集整理片源。基本标准如下:①具有较高思想性、人文性,能引发儿童对人生、社会、教育进行反思,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②内容情节、叙事风格充分符合儿童年龄层次与认知水准;③具有一定艺术审美价值,能让儿童进行艺术体验,提升品鉴能力;④具有丰富想象,能拓展儿童视野,激发思考力、创造力;⑤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优秀影片的电影(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或奥斯卡获奖影片)[1]。

基于以上标准,再进一步归类,如根据年龄段(3~6岁幼儿,小学低段1~2年级、中段3~4年级、高段4~7年级,初中段等)、影片类型(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动画片)、情感元素(友情、亲情、师生情、勇气、梦想)、节庆主题(父亲节、母亲节、传统节日、地球日、读书节)等,使片单逐步丰富、完善。2016年上半年为3~4年级少儿预设的“友谊”主题片单及相应书单,如表1所示。

表1 3~4年级少儿“友谊”主题片单及相应书单

2.4 科学设置模式,确保专业引导

影视品读是关乎素养、审美的“慢”教育,对儿童没有具体的知识技能要求,但亦需有合理科学的引导策略与模式。如故事片、动画片,重点关注作品的情节叙事美、台词文学美、人物情感美等;而记录片、科教片,则需注重启发儿童的观察思考、逻辑判断、辩证分析等能力。常见影视品读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影视品读流程

常见观影导读策略如下:

(1)观影前导引。背景介绍式:对导演、主演、原著、获奖情况等背景资料作简要介绍,丰富少儿对该片的了解和认知。情节概述式:对影片内容作梳理简介,激发观影兴趣。抛出问题式:根据主题进行设问,让孩子带着问题观影。

(2)观影中插入。选择式提问:在情节矛盾冲突处、剧情转折抉择处,引发思考,甚至引发正反方激辩。例如,若你是比尔博,是否愿意离开舒适的家去加入一场本与你无关的冒险?开放式提问:对即将发生的情节进行猜想,启发想象。但需注意的是,为保持观影连贯性,插入法使用一般不超过2次。旁白注解法:影片出现儿童较为陌生或较难理解的情节事物时,导师用简明精准语言进行即时讲解。如《孔子》观影活动中,导师对片中出现的春秋时代礼仪进行阐释,促进孩子对内容的理解。

(3)观影后交流。追忆情节:引导儿童回顾、概述情节,提取最关键、最受关注的情节进行解析、探讨(必要时进行片段回放或画面截屏)。走近角色:围绕人物进行交流,走入角色内心,使儿童学会观察、同理、剖析,对人性有更深刻的理解。联系生活:由影片联系生活,以小见大,建立哲学理性的思考。如《风之谷》镜外音——环境保护问题及现状。感悟情感:抓住影视作品核心主题词,引导孩子品读影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念。触发审美:从影片画面、剪辑、色彩、音乐、语言等角度进行交流,感受、表达美,培养初步的审美情趣。捕捉兴趣:从儿童兴趣点出发展开交流,充分尊重观影活动中的独立思考与见解。

(4)延伸后续:少儿影评、导师手记、延伸荐书及荐影(同名作品或类似题材)。

2.5 完善项目体系,细化精化深化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完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序列化进程,完善的体系包含以下几点。

(1)活动序列化。从最初的散点化选片到系列化开发,已有影视德育、童年映像、影往情深、名著与名片、战争与和平、梦幻迪士尼、皮克斯经典、魔幻与现实、宫崎骏魔法世界等系列活动。并连续举办2次新雨少年电影节(温州地区首个电影节)。

(2)形式多元化。从少儿影视品读会衍生发展出亲子品读会、家长影视文化沙龙等。除观影品读活动外,又衍生了将同名书籍与电影进行对比阅读的“书影共读”系列,将书、电影、儿童剧、音乐会串联的“立体阅读”系列,以及邀约温州大学教授为教师及家长开展的“教授约你看电影”系列活动。

(3)导师梯队化。以资深导师为核心,以新锐团队为补充,另聘请相关专家为顾问,请鹿城区教育研究院把关导师培训,形成“专家领衔、资深导师主导、新锐团队补充、科研机构保障”的梯队,确保坚实的理论研究与扎实的活动实践。

(4)合作跨界化。我馆相继与教育研究部门、影院、媒体达成合作,各机构围绕该项目形成一个多元互补的共同体,分工合作,共同促进品牌发展。

(5)基地网络化。初步建立1馆+2校+4院的少儿公益影视活动服务网络。“新雨少年电影学院”在温州市4家影院设有专属活动厅,在两所小学设有少图电影分馆与新雨分院。

3 品牌创建成效

(1)为图书馆少儿服务提供了有趣、有益、有效的新模式,影视作品本身的魅力结合专业品读引领,使其成为我馆乃至全市知名度、美誉度极高的公益品牌项目。(2)助力儿童原创开发系列影视品读课程。科学系统的影视资源库、专业细致的导读指南、原创开发近200个影视品读案例,引发了教育系统对电影教育的关注。2016年温州市教育深化改革研讨会上,电影教育作为温州市中小学课程改革重点项目。(3)为人才提供平台,发掘打造本土明星讲师。通过我馆、媒体的宣传报道,构架网络将活动送到学校、影院、县市区图书馆,“新雨电影文化墙”出现在温州4家影院、2个学校基地。多位导师受邀在上海、杭州、厦门、舟山等地开展影视品读讲座,由此成为本土乃至全国名师,导师团被评为温州市“爱阅读”十大社团。(4)为家长提供了一种新的亲子陪伴方式。父母在亲子影视品读活动中初步学习了儿童电影择片、审美、互动交流技巧,感受阅读与观影结合带给孩子无与伦比的深刻趣味。导师对电影的剖析诠释,也同样让家长感叹“重读电影,受益匪浅”。(5)促进了馆社合作,提升了图书馆品牌影响力与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通过“新雨少年电影学院”品牌的创建实践,图书馆+学校+影院+教科研机构+本土权威教育杂志及媒体,建立了多机构跨界融合模式,充分带动社会力量加入我馆服务。

在现代社会,儿童影视已成为最具影响力、感染力的儿童精神产品之一[2]。“新雨少年电影学院”为儿童及家长提供了一种正向积极的多媒体阅读模式参考。作为文本阅读的补充与延伸,影视品读嵌入到儿童深阅读活动之中,与文学阅读并肩为儿童打开了一扇更为宽阔的心窗,使阅读更贴近童心。

猜你喜欢

影视导师儿童
影视展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V eraW an g
导师榜
影视风起
影视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