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术在高职学生说服教育中的应用
2018-01-29陈树,陈华,张瑾
陈 树,陈 华,张 瑾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有调研显示,教师90%的爱的投入往往只有10%的产出[1]。鲁迅认为,教师之于学生仅有爱是不及格的,还要学会怎样去爱[2]。也就是说,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往往是有爱心的,但是如何去落实和体现这种“爱”,其过程和方法却更为重要。因为,学生如果在教育互动中不能切身体验到教师给予的 “爱”,那么这种所谓“爱”的教育效果就将大打折扣。对于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如何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教师的“爱”,既是一项技能,也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客观上,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属于“被动选择者”,他们因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考分不及本科线只能选择就读高职院校。因此,高职生多有以下几个特点[3]:一是学习动力不足或学习习惯不良,群体的人格特征呈现多样化,行为表现和人生态度具有“叛逆性”,对教育管理者的帮扶漠视;二是他们心理上的“挫败感”、“自卑感”和“无所畏惧感”并存,自我期望值较低,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少规划。高职生的这些特点相应还会繁衍出一系列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其他问题[4],这些问题都是高职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要去面对和解决的。目前,人们普遍认为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较差,有学者认为是高职生与本科生之间的综合素质差距所致[5]。而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班级教育管理实效性差的根本原因不是学生的差异,而是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存在问题[6]。有研究者指出,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学的沟通方式在中小学和高校班主任工作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对学生的感化教育有效[7]。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研究从高职班主任工作管理现状着手,分析心理咨询技术在学生说服教育中的理论优势,并以共情技术、倾听技术和具体化技术为例探讨其具体应用过程,以此验证心理咨询技术在高职学生说服教育中的效果,为丰富和发展高职班主任工作管理的方法提供借鉴。
一、高职班主任工作管理的现状
高职院校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常包括有服务管理、学习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突发危机管理等,常见的工作管理方法有制度规章管理、强制教育管理和说服教育管理等。这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首先,制度规章管理是以一种公平而规范的方式运作,便于记录学生的操行,但它并不适用于那些“冷漠”的学生,因为他们对于规则难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表现出“淡泊名利”,基本不在乎“正儿八经”的制度,因此制度规章管理模式对他们难以产生行为上的约束力;其次,强制教育管理虽简单有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但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的冲突,同时强制管理的程度和方式也不易把握,若稍有不当,则可能为现行法律和社会道德所不允许,还可能引发多种矛盾和纠纷;第三,说服教育管理是指通过列举充足的理由来教育学生,以达到让学生“心服口服”的教育目的,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方便师生之间的沟通,久久为功有可能让学生信服,但这项工作对于高职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耐心和能力无疑都是一种挑战。
比较而言,说服教育管理是当下高职班主任开展班级学生教育管理的最佳方法;然而面对高职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实际,说服教育管理工作如何开展和确保取得实效又是高职班主任要去解决的一道难题。在说服教育的内在心理活动机制中,对于学生而言就是由“知”到“信”再到“觉”的过程,对于班主任而言就是在教育目标的引导下促使学生认知、思维、情绪和行为改变的过程[8]。而要保证说服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就必须依据内容、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和融入不同的技术手段,即在心理与方法上构建合适的说服教育机制。
二、心理咨询技术在说服教育中的理论优势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咨询技术,帮助来访者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其更加适应、更加健康,从而更好发挥潜能的一门专业化的工作[9]。与传统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相比,心理咨询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优势,将心理咨询技术融入说服教育工作中更易被高职学生所接受。
(一)心理咨询倡导理解而不是说服
咨询心理学认为,所有寻求帮助的来访者其实都希望心理咨询师能充分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在班级的工作管理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倾向于通过抽象的说理让学生接受正确的观念,教育结果往往是迫使学生被动接受;而心理咨询则提倡要理解每一个个体,包括他们的喜怒哀乐。作为高职班主任,虽然不能为学生做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但完全可以学习和培养理解他人的能力,学会主动并愿意去理解每一位学生的所有想法及心理状态。在说服教育管理中,假如班主任能真正做到去积极关注和理解自己的学生,学生就能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诚,易于敞开心扉,打开心结,也愿意与班主任进行更为深入的沟通。
(二)心理咨询强调关系重于教育
咨询心理学认为,在咨询中所有的干预方法都应建立在良好的咨访关系基础上。在我国,传道、授业和解惑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然而,这一认识是基于那些基础扎实和勤奋好学的学生提出的。回归现实,面对我们的高职学生,试想如果他们不喜欢学习呢?如果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本身就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呢?事实上,高职生比本科生更倾向于行为上的自由和不守纪律。此时,我们该如何实施教育管理呢?答案便是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后再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和干预。所以,针对高职学生的说服教育管理也应遵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工作理念[10]。
(三)心理咨询认为要变苍白的“爱”为接受和尊重
根据咨询心理学观点,对来访者的接受和尊重,心理咨询师并不需要像陪伴和爱那样强大的能量支撑,它只需要一种态度。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这已成为教育界不争的共识。然而,从理性的角度看,很难让所有的班主任都能“忙得过来”,因为班主任也是普通人,爱的能量也是有限的,作为兼职班主任的高职院校教师还有大量的教学、科研等工作负担。因此,在教师职业道德和 “超我”的压力下,班主任对学生的所谓“爱”也常是厚此薄彼的“爱”,是一种不均衡、不对等的“爱”。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将这种苍白的“爱”也变成一种接受和尊重呢?接受他们偶尔的情绪波动,接受他们偶尔的行为差错,更为重要的是接受高职学生的平庸与普通。能力在个体表现上原本就有差异,为什么教育者一定要“恨铁不成钢”呢?在开展说服教育管理中,如果班主任能接受高职学生就是一块普通的“铁”,那么班主任就会真正地去尊重他们,就会为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如果能做到如此,这种“爱”也就足够完美了。
三、心理咨询技术在说服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咨询常用技术有建立良好咨询关系技术 (包括尊重、真诚、共情等)、参与性技术(包括倾听、询问、鼓励与重复、内容反应、具体化等)、影响性技术(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等)和阻抗消除技术。下面,以共情技术、倾听技术和具体化技术为例,剖析其在高职学生说服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共情技术的应用
共情技术,也称同理心技术,是指心理咨询师站在来访者的立场上去理解问题和他人的感受,并给予适度的认可。要注意的是,共情虽然含有同情的成分,但其又不同于同情:同情之于双方是不对等的,一弱一强,不一定含有对对方感受的理解和体会;而共情则体现出双方的平等,有换位的意蕴,有对对方感受的理解和体会。通过班主任对学生的充分共情,学生能深刻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如下例:
(无共情)
班主任:你为什么打人?
学生:他们嘲笑我。
班主任:他们为什么嘲笑你?
学生:我不知道。
班主任:(笑了一下)那你就动手打人喽?
……
(有共情)
班主任:你为什么打人?
学生:他们嘲笑我。
班主任:他们为什么嘲笑你?
学生:我不知道。
班主任:他们嘲笑你时,你一定很气愤、很难过,是吧?
……
从上例可以看出,在说服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是否应用共情的技术,对于学生来讲其内心感受与触动是完全不一样的。提示高职班主任在开展说服教育时要充分感知学生的情绪,因为情绪往往优先于理性,情通而理自达。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的情绪活动一般处于其心理活动的最前沿,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行为活动的最初因素。纵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也是如此,教育工作者只有先“动之以情”,方能实现“晓之以理”的教育目标。
(二)倾听技术的应用
在咨询心理学中,倾听不同于简单的聆听,它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基础。它强调心理咨询师的全身心投入,听来访者“三音”:即有声之音、弦外之音和无声之音,真正听出对方所讲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念等;同时,它还要求咨询师在听的过程中借助技巧,善于引导,启发和鼓励来访者进行自我表达。在针对学生的说服教育中,班主任做到认真倾听不仅是一种礼貌的需要,也是确保师生保持良好沟通的先决条件。首先,班主任应该无条件地接受和尊重学生,并传达给学生这种态度,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人际环境中诉求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烦恼;第二,班主任应该通过适当的语言、眼神和身体动作等,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交谈,不能表现出厌恶、烦躁或愤怒的情绪,以免打消学生继续交流的意图;第三,班主任应对学生表述的内容、方式进行准确把脉,合理评估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三观”。如下例:
某高职二年级学生王某因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班主任找到他想进一步了解下原因,该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表述方式:(1)是的,我考得不好;(2)我考得的确不好;(3)阅卷教师批改有问题;(4)嗯,是我运气不好,导致这次考得不好。
在第一种表述中,可以发现该生只描述了客观事件,态度上表现无所谓,这表明该生可能不太关心考试成绩,或者学生自己有信心下次会考好,其心理控制源所属类型模糊,还需进一步探索;在第二种表述中,可以发现该生有严重的自责感,并把没考好的原因归咎于自己,这表明该生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或者该生在个性结构中存在自卑感,其所属心理控制源类型应以“内控型”为主;在第三种表述中,该生把没考好的原因归咎于外因,即认为阅卷教师有问题,忽略或不关注自身的因素,可以发现该生喜欢推卸责任,害怕承担不良后果,在某种程度上行为可能还具有攻击性倾向,其心理控制源所属类型应以“有势力的他人型”为主;在第四种表述中,可以发现该生喜欢把事件的原因归结于个人运气,相信命运和机会,表明该生不能面对真正的问题,或者总是想避免问题,其心理控制源类型应以“机遇型”为主。
从上例可以发现,班主任在倾听过程中要注意洞察,对学生表述的内容、语音、语调、情绪和动作变化等都要了然于胸,以便对学生的个性和世界观进行综合评判,为师生间的进一步沟通对话、查摆问题根源奠定基础。
(三)具体化技术的应用
具体化技术是指心理咨询师在聆听来访者陈述时,若发现来访者陈述的内容有含糊不清的地方,可以以“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具体问题,协助来访者清楚、有针对性地描述其存在的困惑。在开展说服教育工作中,学生因受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紧张、愤怒等负性情绪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情绪模糊和事件概括化的现象,极易使说服教育工作陷入僵局。此时,班主任可通过具体化的技术,使问题更加清晰、具体和明朗,便于触及问题的核心。
1.针对情绪模糊的处理
情绪模糊是指个体依据某一事件而衍生出与之不相干或者关联不大的抽象或模糊的一种情绪状态。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用具体的语言去描绘,但是个体往往会通过曲解或简化的方式对这种体验直接定义,容易促使个体处于消极情绪之中。如下例:
班主任:你说你总是有很强的自卑感,你能举个例子说明是什么让你感到自卑吗?
学生:(有点感伤)我的家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普通话也说不好,同学们不想和我玩,有时还嘲笑我,我觉得自卑。
班主任:还有吗?
学生:虽然我很努力地学习,但是我的成绩还是不够优异。我感觉有的同学学习很轻松,可是他们每次的成绩都比我好,我心理有点不是滋味,有时也很内疚。
班主任:嗯,还有其它原因吗?
学生:(停顿了一下,摇了摇头)好像就这些了。
班主任:你知道我们班级有多少个学生吗?
学生:当然知道呀,有49个人啊。
班主任:对,是的。那你知道在这49人中除了你还有37个学生也是来自农村的吗?其实,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本来就众多嘛;再说了,你的学习也不差啊,这几个学期你的成绩都是排在班级的前三分之一,即使与一些同学相比还有点差距,但我相信只要你继续努力,成绩一定还会有所提高的。总的来说,人的一生要走的路很长,我们千万不要被眼前暂时的困难、挫折吓倒,今后当你再回头看看,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我和同学们都期待与你有更多的交流,也都坚信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学生: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听了您的话后,感觉之前是不是我想得太多了,给自己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让自己充满了负面情绪,也误解了老师和同学对我的看法,原来是我错了。
……
从上例可以看出,学生的模糊情绪通常来自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是学生对某些事件误判的结果。教师只要对困扰学生的问题相应给予合理的阐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纠正误解,就能帮助学生回归正常思维,进而有效降低或消除其模糊情绪。
2.针对事件概括化的处理
事件概括化是指个体将对某事或某人的看法延伸或泛化至全局、全部,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偏概全”。在产生机制上,事件概括化与情绪模糊正好相反,其源于个体现象,往往是个体对非代表性人或事错误判断的结果。如下例:
班主任:你说班上同学都对你不好,可以告诉我是哪些人对你不好?在哪些事情上对你不好呢?可以具体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想了想)反正有很多人,他们对我都有成见。
班主任:比如说呢……
学生:比如说,班长就对我不好。
班主任:嗯,那班长是怎么对你不好的呢?她做了什么对你不好的事情吗?
学生:有一次,班级准备搞元旦迎新晚会,我、班长还有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布置教室,班长非说我气球悬挂得不好看,然后给拿掉了。
班主任:嗯,原来如此。那班里还有谁对你不好呢?
学生:还有一次是英语课,上课预备铃响后,班长突然走到我面前,说我课本拿得不对。
班主任:嗯,知道了。那除了班长以外,你想一想还有谁对你不好呢?
学生:(又想了想)其他的没有了,我就是感觉大家好像都对我不好。
……
从上例可以发现,学生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度概括化的思维,主要表现为将个别学生的行为延伸到整个班级,抑或是把几个偶然现象联系在一起,从而对整体产生不良评价,进一步影响到自身情绪状态,出现不信任等心理反映。在说服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和审视问题,使学生的评判更趋全面、合理。
四、结语
总之,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对学生的身心的发展、专业知识的学习、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高职学生说服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帮助班主任准确评估学生所反映的问题,有利于克服传统的说教和其它教育管理方式的弊端,同时也对问题的妥善解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心理咨询技术毕竟是一门专业的技能和高超的艺术,除了要求班主任要加强心理咨询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外,高职院校更应注重顶层设计,健全班主任队伍培养的机制和体制,制定高职班主任胜任力培养标准,不断提升班主任的核心素养,从而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班主任的“爱”,确保班主任能真正成为高职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使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服务工作更富有特色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