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的影响、作用及实施
2018-01-29吴丽玫
吴丽玫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主要载体工具是通讯网络移动智能手机、互联网笔记本电脑和网络数字电视等,形式有对外宣传浏览门户网站(网络电子报刊、网络知识橱窗专栏、网络图片相册、微视频音乐等)、论坛发布平台(微博、博客、维客、播客等)、社交聊天互动交流平台(虚拟社区、QQ、微信、微话、贴吧等私聊与群聊)等,具有即时性、广域性、全时空、虚拟性、新颖性、匿名性、开放性、双向性、平等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新媒体的出现与应用凸显出高职院校传统媒体心理教育工作模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新时期心理兴趣需求和新形势工作发展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准确了解与把握新媒体带来的影响水平及助推作用,提出一些有效措施,有助于全面提升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水平,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新媒体的影响情况
1.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设计了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接受新媒体敏感度调查问卷”,问卷共设计22道题目,请学生做出选择,其中单选题14个和多选题8个,涉及学生个人自然情况 5 个(1、2、3、4、5),新媒体及其影响 7个(6、7、8、9、10、11、12),心理健康工作新媒体接受态度 5 个(13、14、15、16、17),心理健康工作新媒体影响效用 5 个(18、19、20、21、22)。 调查对象涉及无锡市四所公办高职院校的1500名在校学生,按照男女性别和文科理工科专业类别以及大一、大二、大三各年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中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为654人和846人,文科类和理工科类学生分别为859人和641人,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分别为609人、521人和370人,问卷回收率为100%。
2.结果显示
(1)心理教育工作中学生新媒体接受程度较高、原因多样化
程度普及化。84.5%的学生都对新媒体较为了解和熟悉,平时使用新媒体的频率和时间非常高的学生比例达到了99%,学生对于新媒体喜欢接触、支持和赞同及持开放态度的比例高达96.6%,而传统媒体绝大多数方式学生较为了解和熟悉的比例只有50-60%左右,具体表现为从高到低依次为 “书籍、报刊、小报等60.4%,校园广播、电视、LED大屏显示等54.7%,传单、海报、折页、书签、橱窗、展板、横幅等50.6%,讲座、现场咨询、心理测验、团体辅导等47.8%,定期培训、选修课教学14.5%”。可见,心理教育工作中学生接受新媒体的态度方面,学生熟知、喜欢、支持、使用新媒体载体手段的整体程度较高且远高于那些传统媒体的心理教育宣传方式。新媒体对于当代学生有着全面、深刻的影响,对学校心理教育宣传服务方式影响也在不断增强,这为线上线下工作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原因多样化。依次为“自己兴趣所在,符合青年人身心特点57.9%;方便快捷高效,成本低廉环保56.6%;管理规范,具有权威性,信任度高36.6%;十分熟悉和习惯使用新媒体方式36.1%”。可见,心理教育工作中学生对新媒体宣传服务方式接受程度较高的原因和理由是多方面、多样化的,但最主要的原因与理由是符合青年人身心特点、兴趣需要和方便快捷高效及成本低廉环保。
(2)心理教育工作中学生接受新媒体存在不同差异
方式差异。学生熟悉网络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网络数字电视等具体新媒体方式比例依次是67.3%、61.3%和46.5%,喜爱使用这三种新媒体方式比例依次是73.8%、50%和31%。可见,约2/3的学生熟悉和喜爱使用手机,1/2的学生熟悉和喜欢使用电脑互联网,还有1/3的学生熟悉喜欢和使用网络数字电视,不同学生对于接受不同新媒体方式的兴趣态度和心理需求有很大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应采用不同的新媒体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满足不同心理需求学生服务要求,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
性别差异:对于新媒体而言男生比女生更加了解和熟悉,这可能与男生喜欢好奇、接受、探究新科技与动手操作的性格能力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生源地差异:农村较城镇学生而言对新媒体的了解与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域信息发达程度影响明显。
年级差异:低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而言对新媒体的了解与熟悉两极化现象和低龄化趋势特点明显,低年级学生受时代快速发展影响程度更大、更深刻,更加愿意接受、了解与熟悉新媒体,但由于年轻和专业知识与经验阅历缺乏或薄弱,仍有许多人不够了解与熟悉新媒体。
专业差异:文科生较理工科生而言对新媒体了解与熟悉两极化现象和特点明显,更愿意接受新事物、新科技,但又局限于专业技术知识背景与动手操作技能熟练程度欠缺或薄弱。
家庭经济差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好坏与其对新媒体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有直接的内在必然联系,呈现出正比例关系;说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同时拥有电脑与手机,且使用电脑人数更多一些,电脑比手机在功能与便捷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3)心理教育工作中新媒体对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十分明显
选择新媒体给学生身心带来影响的比例为72.2%,其中单一选择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比例分别为56.8%、43.2%,具体的消极行为表现程度比例依次为沉迷游戏等虚拟世界64.7%,性格内向、喜欢独静而不喜欢人际交往与沟通56.7%,丧失学习动机兴趣与目标56.5%,易受到网络欺诈伤害46.9%,只专注于自我情感体验和漠视外界评价46.3%,鉴别与综合判断思维能力降低36%,其他9.2%。可见,新媒体对绝大多数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十分明显,尤其是消极影响值得警惕和关注,比例高达近一半,越来越成为导致大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重要隐形、潜在杀手。
(4)心理教育工作中新媒体的助推成效十分明显
认为新媒体对改进与创新心理教育传统工作模式有一定必要性的比例达到了84.4%,新媒体对心理教育宣传与咨询辅导及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积极影响程度为82.5%,学生心理教育新媒体使用效果较为理想的区域比例依次分别为“教室或实验室65.6%;校园广场41.9%;图书馆38.5%;宿舍32.6%;食堂30.4%”。另外,学生对心理工作中新媒体使用状况总体评价的选择依次为 “较好,有时使用,对自己了解信息有帮助51%;一般,渠道缺乏统一管理,信息杂乱,不太可信23.7%;很好,运用广泛,成效高,十分信任22.1%;差,几乎不使用,仍用传统媒体3.2%”,可见,新媒体对心理教育工作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较为明显,新媒体的使用非常有利于促进学校心理教育宣传与咨询辅导及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校园的一切区域都可以成为提高新媒体使用效果较为理想场所和宣传教育阵地,学生对心理工作中新媒体使用成效满意度较高达到了73.1%。
二、新媒体的助推作用
1.有助于新生心理教育工作实现快捷性、全筛选、全关注、档案化、跟踪化
高职院校每年都要对新生开展全员性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新媒体软件的应用可以使得心理普查工作轻松通过移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电脑直接访问校园心理网站上的“新生心理普查测试软件信息系统”进行题目答题选择,完成测试之后系统自动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与分析,为每位学生提交一份科学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电子报告,并自动对全体心理健康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分类筛选归类统计,为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电子心理安全档案,加以时时关注、关爱,并进行长期跟踪观察,直到他们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新媒体使得心理普查工作快速便捷、准确高效,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纸质问卷固定场所、时间集中组织全体新生开展测试普查、人工数据统计处理、人工评估心理健康风险报告的落后、粗放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效率、科学性和准确性。
2.有助于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实现即时性、全天候、全场域、隐私化、互动化
高职院校心理问题的学生传统的线下方式主要是师生面对面、热线电话、悄悄话信箱等咨询与辅导等,需要门诊和电话预约排队等待,受到固定时空场域、电话经济成本、时间严重滞后、隐私保密等因素所局限和制约,心理咨询辅导效率不高,成效不够理想。新媒体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互联网电脑借助QQ、微信、微话以及电子邮件、飞信、短信等社交沟通载体手段可以使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实现全时空、全场域即时性互动,满足不同学生语音对话、语音文字留言、视频聊天等多样化心理咨询辅导需求,网络虚拟性和匿名性特点也很好保护了一些心理问题学生面对面怕人认识知道的隐私与担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心理问题学生的覆盖面,有助于及时及早发现和化解问题学生的心理危机风险。
3.有助于心理教育宣传工作实现网站性、全资源、全浏览、共享化、拓展化
高职院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途径方式主要有心理小报与书刊、心理问答指南手册、心理影片、心理漫画、心理小说文章、心理知识卡片、心理讲座、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心理宣传橱窗与海报、心理经典故事案例等,造成宣传渠道凌乱、学生覆盖面小与关注度低、知识容量有限、更新速度慢、浪费成本大、不满足学生时代兴趣需求等突出问题。新媒体互联网的应用使心理工作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专业门户网站”和心理知识相关的各种连接网站,心理知识教育宣传的途径得到了极大地外延与拓展,各种各类的心理知识资源库和专家名师心理课程资源库都可以在云平台上得到充分共享,资源海量和无限,学生可以借助手机和电脑全天候访问浏览学习,网站之外的心理知识资源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搜索引擎工具进行获取,还可以通过名人、科学家、企业家、成功人士、心理专家、名师的微博、博客、播客、贴吧、论坛、聊天社区等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关注、发布和互动,实现学生自主、自助、自省心理教育,提高心理教育的知识覆盖面、学生受益面及宣传质量成效水平。
4.有助于各类心理教育活动实现融合性、全展示、全分享、体验化、高效化
高职院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途径方式主要有“5.25”与“3.20”及“11.05”心理健康教育月(周)、心理沙龙、心理素能拓展、心理趣味运动会、手语舞、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微电影制作、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海报、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意志训练营、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征文、心理辩论赛、志愿者入社区献爱心等,这些下线的实体活动参加和关注的学生群体有限,进行专业设备的录像制作进行长期保留费时费力,许多活动很难做到回放和重温。心理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互联校园心理网站平台或校园手机微信公众号平台把线下举办的各种实体心理教育活动及时、同步地通过智能手机上传到校园心理网站中,以图片、视频、文字的方式进行全部活动过程内容与场景面向全体师生进行展示,也可以采用重点画面、重点内容节选式的展示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心理教育活动资源的融合与共享,让活动现场之外的师生也可以与现场学生同步时时互动、体验、分享和关注,极大地提高心理教育活动成效性与辐射面,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热情、动力和兴趣。
5.有助于心理工作机制队伍实现团队性、全沟通、全反馈、互助化、成长化
高职院校心理工作机构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二级院系工作小组、校心理教育中心、校系二级学生心理志愿者协会、校心理危机突发事件专家评估诊断与应急干预救助工作小组等;人员队伍包括各类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成员、心理中心专职教师、二级院系心理辅导员、校系二级学生心理志愿者、聘请的校内外兼职心理教师与专家学者、各班级心理委员、各宿舍心理气象员等。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分散的、垂直单向的、重大突发心理危机事件报告制度,而新媒体QQ群、微信群等软件功能的使用极大方便了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机制队伍的人员管理与沟通联络,既实现了分类别、分层次团队化沟通管理,又实现了群成员个性化、双向反馈的沟通管理,可以及时发布群通知信息、活动信息和预警信息及突发危机事件信息,实现各群组成员的第一时间上下联动、共同应对快速做出应急反应,建立一支组织体系人员网络严密、快速高效的心理教育工作人员队伍,一支管理有序、高水平的人员队伍和健全的工作机制、应对流程是确保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条件和关键所在。另外,群组成员在日常沟通交流管理过程中还可以相互学习长处、交流观点看法、共享处置经验、共同成长发展进步。
三、新媒体的实施策略
1.心理教师要认真做好新媒体影响力的定期调研工作
高职院校心理指导教师、心理辅导员要定期开展新媒体影响力问卷调查分析和深入学生走访听取意见需求的调研工作,研究和探索出现和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准确把握学生的现实需求状况和评价反馈意见,了解与评估新媒体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的正负影响情况,对于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态度和新媒体对心理教育工作的影响情况现状和突出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和准确把握,针对性提出一些契合学生时代身心特点、心理兴趣需求的有效路径措施,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工作路径方法,正确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新媒体载体手段资源优势和正能量效应,最大程度减少降低和避免新媒体给学生带来的各种负面心理问题,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工作效率与质量水平。
2.要不断提高心理教师对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操控能力
高职院校广大学生对于新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与使用操作知晓度和熟练度都很高,而一些心理指导教师、心理辅导员却不够熟悉、很不熟练,心理教师也只有熟练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和成效,才能真正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与创新发展。因此,必须通过专门学习培训与指导训练让心理老师和心理辅导员掌握新媒体技术使用原理,不断提高他们的网络新媒体素质能力,让他们主动学会运用云时代的各种新媒体媒介手段、交流载体,及时发布通知和活动信息,进行网上平台交流沟通和咨询辅导,发布正面积极观点、见解、心得、评论等,正确主导和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亲朋挚友,走进他们心灵的深处,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
3.要积极创建和规范管理好心理工作新媒体网上平台
高职院校学生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心理教育信息,传统的心理教育信息发布形式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心理教师和心理辅导员要高度关注新媒体载体给学生心理带来的负面、消极影响,可以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线上网络宣传服务平台,将知识资源、业务制度、组织机构、人员队伍、日常工作、教育活动等信息全部整合到心理健康网站平台上。另外,还可以建立年级、班级QQ群、微信群、飞信群组等,作为群体学生团队管理的阵地及交流和信息发布渠道,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心理咨询辅导教育。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及类别差异特点(性别、生源地、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专业等差异)选择适合的新媒体技术载体手段和方式,增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心理辅导效果。同时,必须加大日常新媒体信息平台的规范管理,建立高效、有序、健康的沟通交流网络平台和渠道。一些学生选择混杂心理知识信息时感到迷茫或是全盘接受不加筛选,严重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所以心理教师必须用新媒体语言进行耐心细致心理交流引导工作,通过培养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来掌握线上话语主动权,引导学生接收正确和健康的心理信息,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学生并关注和解决问题。
4.要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新媒体载体应用交流方式手段
高职院校心理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和采用适当多样化的新媒体载体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交流,深入细致地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如,心理老师还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熟练使用微博、博客、播客、贴吧、社区论坛聊吧等新媒体平台,发表心理感悟和心理教育的文章、观点、看法,积极引导心理问题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恋爱观、审美观、挫折观、择业观,对心理问题学生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做出回应,逐步走入他们的内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使学生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直接通过论坛、聊吧网络平台显示出来,时时追踪关注,随时掌握舆情动态,方便心理老师第一时间及早及时发现并处理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等使用QQ群和微信群公布一些事务性的工作通知、动态关注信息、心理志愿者例会培训、心理宣传教育活动安排、征求改进意见建议等;心理老师还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熟练使用QQ、微信、微博、人人、飞信等流行的新媒体社交软件工具进行私聊,及时关注心理问题学生的网络签名及个人留言等各种心理动态情况,就一些心理问题和学生咨询交流和沟通辅导,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与学生结成真心朋友,深入细致做好他们心理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与成效。
5.要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于心理工作中实现优势互补
线上新媒体技术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助推效用显而易见,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薄弱短板之处,这些不足恰好正是线下传统媒体方式的优势所在。因此,可将传统和新媒体方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实现线上线下心理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力,切实提高心理健康工作成效。如,“心理讲座”举办之前可以先利用线上电子邮件、微信与QQ公众关注等新媒体载体手段进行舆论推广宣传,增大学生关注度,之后再让学生们在贴吧、社区聊吧、论坛里自由讨论、思考和感悟,心理老师可以线上互动时时回答学生们的心理质疑和提问,线上线下的融合大大提高心理讲座效果;“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可先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等新媒体线上发布正面信息,与学生互动沟通,如果发现个别学生有心理异常动向情况时,及时采取线下现场面对面谈话咨询方式进行辅导和迅速化解其心理危机,这种线上线下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便于提高心理工作效率和成效。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传统面对面师生沟通交流的心理咨询辅导方式优势在于师生心理距离贴近,很容易通过眼神、表情、动作的变化立刻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和心理危机风险,便于提高辅导的效果,其缺点是学生有隐私顾虑而中断辅导会影响到后续跟踪辅导干预的效果;而相反,线上多媒体辅导优势在于即时性、虚拟隐身性,有利于保护心理问题学生的隐私顾虑,其缺点是心理老师很难发现问题学生的真实内心想法,咨询辅导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为了切实提高效果,心理老师必须将传统和新媒体方式结合与融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