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小冀背桩的体育文化

2018-01-29王凯丽菅春雷

运动 2018年22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舞蹈特色

王凯丽,菅春雷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小冀镇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地方,位于新乡市西南16km处,全镇约有28km2,辖19个行政村,人口数量约有5万人。古老的小冀镇有着千年历史,曾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明末清初,小冀镇是新乡地区比较繁华的地带。碑文记载当时人们很敬重“火神爷”,每年在火神爷生日正月初七,小冀镇上的人们都会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正是那时,镇上的曹老三、王举人、王怀庆等有识之士将扮演古代的人物把桩背在肩上,并起名背桩。起初背桩肩上背的是大人,到了咸丰年间,背着大人的庆典活动改为背小孩儿,每逢庆典来临之际人们会在镇上精心细选一些4~6岁长相俊美的小孩为上桩人员,如果被选上则要连续3年上桩的习俗。数百年前镇上也流传一首歌谣:“小妞上过桩,婆家不用相,男孩上过桩,媳妇挑着相。” 谁家孩子能被选中上桩,那真是一件光荣而自豪的事。小冀背桩能在现代竞技体育的冲击下,还能在历史创造和积淀下的文化延续至今,充分体现小冀背桩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因此小冀背桩的体育文化应受到国家、政府和公民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1 小冀背桩体育文化的艺术特色

1.1 小冀背桩特色的服饰设计

小冀背桩的服装有服和饰2部分组成,服有衣、裤、裙等,饰有首饰、头饰、颈饰、纱巾、披肩、丝带等。舞蹈表演通过服饰的色彩渲染能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演员根据演出角色选择合适的服饰,更能表达情意。小冀背桩有单人桩、双人桩、三人桩,而双人桩的造型设计是桩上的孩童穿着成人的戏剧服饰,天真朴素的孩童在空中的表演尽显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小冀背桩的服饰用多种颜色的布料搭配做成,色彩的搭配也很别致。小冀背桩的服饰特色再与戏剧、舞蹈、曲艺融合在一起,更能表现出不同的舞蹈形象、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情感色彩,使小冀背桩的民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独领风骚。

1.2 小冀背桩独特的舞蹈道具

小冀背桩的舞蹈表演是一种流动的演出,其道具叫“桩”,桩高达五六米。桩有“上桩”和“下桩”组成。上桩的人员要有优美的舞姿和绚丽的服饰,通过独具一格的舞蹈表演和特色服饰来吸引观众的目光。下桩的道具有铁架和过桥,演员通过铁架和过桥进行身体的舒展,大街小巷的进行流动演出。上桩的孩童坐在桩上,一腿悬在空中,另一腿踩在悬动的树梢上,其实演员真正的两腿在服饰的下面被掩饰住了,让观众看了非常震惊,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使舞蹈的表演很有特色,渲染演出的气氛,这都是舞蹈道具所扮演的角色。

1.3 小冀背桩表演的妆容形象

化妆在演员表演之前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元素,对呈现舞台的效果有很大的作用。由于小冀背桩的表演一般是过去的经典片段,如《沙家浜》《红灯记》《西游记》《花木兰》,还有一些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如《孟姜女哭长城》《西厢记》等,因此小冀背桩的妆容一般是特色的脸谱设计,根据演员的表演主题,选择适合的戏剧人物形象的服装和化上戏剧人物的脸谱,为观众呈现一个经典的戏剧表演。

2 小冀背桩体育文化的功能

2.1 健身功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下国家所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是国民体质的不断下降,面临这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而小冀背桩是一项独特的舞蹈表演,需要借助桩完成,桩都是很重的铁架做成,桩又有上桩的部分,上桩的都是4~6岁的孩子,因而表演者需要强大的力量,对体能和耐力也有极大的要求。小冀背桩的舞蹈艺术还掺杂有杂技和秧歌的色素,表演者还需要集灵敏、协调于一身。因此,演出人员的身体素质会有严格的要求,在表演前会进行强大身体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质,为有个好的演出效果会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由此体现了小冀背桩的健身功能。

2.2 娱乐功能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民会在忙碌工作的闲暇之余选择一些娱乐活动,以增添生活的色彩,劳逸结合、陶冶情操、娱乐身心。小冀背桩的体育文化具有极强的娱乐性,优美的舞蹈表演,有惊、险、玄、妙的艺术特点给人以心理情感的调节。小冀背桩会演出之时,小冀镇的大街小巷挤满了人观看舞蹈表演,来观看的人不只是小冀镇的人,还有的是来自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人来看表演。从人们脸上洋溢的快乐的表情,能体现出小冀背桩文化的舞蹈表演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能够让生活中的压力得以释放,充分体现了小冀背桩文化的娱乐功能。

2.3 传承功能

传承性是民族文化经过时间的沉淀,历史的延续,通过继承和传递而持续保留下去的一种基本方式。小冀背桩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最初人们是为了庆祝火神爷的生日,祈祷火神爷为本村的农作物有大的丰收,以及向往美好的生活,崇尚神灵、祈求神祇的保护,并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而背桩的文化活动也因此产生。小冀背桩的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礼得到不断发展,在发展中变化充实其内容和形式,不断提升文化内涵,而发展是最好的生存,发展是最好的传承。小冀背桩的文化传承承载着影响下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这种健身娱乐文化的传承告诫孩子们要积极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舞蹈合作的团结协作精神。

2.4 审美功能

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中,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体育创造美。在体育活动中美的体现,如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身躯、在舞台上婀娜曼妙的舞姿、在竞技赛场上努力拼搏的信念等都是美的体现。小冀背桩是舞蹈、杂技和秧歌于一体的艺术表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有独特的体育美学和文化色彩。服装设计有着独特的美,以及戴的配饰和表演者的妆容都具有民族特色美,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表演有设计奇特、有惊无险、重心稳定、造型呼应的特点,而上桩的孩童充满着天真无邪的朴素美。带着体育美学的眼光去观看表演,让你的心情不由自主地愉悦起来。由此,小冀背桩文化具有美的功能。

3 小冀背桩体育文化传承的策略

3.1 加大旅游产业化的开发

小冀镇坚持以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绿化、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注重环境建设、生态优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京华园是小冀镇的五星级旅游胜地,小冀背桩具有浓厚的民风民俗,很有特色,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小冀背桩的舞蹈演出若能进入京华园的景区,那将是景区的一大特色,不仅能更多地吸引游客,而且能极大地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进一步能促进小冀镇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小冀镇的经济效益,由此促进小冀背桩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3.2 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用手机和相机拍些小冀背桩演出的视频发送到最近流行的网络视频软件上进行传播,如小红书App、抖音、火山小视频等视频软件,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传播方式进行传播,以此加大小冀背桩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冀背桩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人人有责。

3.3 强化政府的管理力度

小冀背桩是河南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传,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及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传法》。国家通过制定、施行这些法律,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有法律的保护,但更需要政府的力量。小冀镇政府可以根据小冀背桩的传统文化,舞蹈表演的特点制定一系列保护的政策与传承的制度。

3.4 加强教育功能的传承

“教育”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从广义上对教育的含义而言,“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冀背桩的传承由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家中长辈们可以给孩子讲述关于小冀背桩文化的背景,让孩子了解小冀背桩文化历史,给孩子灌输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培养有继承传统文化的心理,对小冀背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重大的作用。小冀背桩的服装设计是一特色,可以把这特色进入新乡高校的美术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给予教育。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还能对小冀背桩的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促进小冀背桩文化的传承。

3.5 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

小冀背桩体育文化注重的是技能、技巧和知识的传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载体,靠传承人的言传身教进行传承,传承人是民间民俗传承的核心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有传承人名单,国家以及政府应该给予民间传承人一些经济补贴,提供一些经费组织一些活动,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乐趣,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由于小冀背桩的演出需要儿童的参与,可以请传承人进入小学课堂进行小冀背桩体育文化的专题授课,让小朋友从小就能对小冀背桩文化有所了解,并产生兴趣,让小冀背桩的传承后继有人。

4 结 语

小冀背桩的体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受到现代体育的冲击仍能保存至今,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因此小冀背桩的体育文化有着发展的前景,应受到国家政府更多的关注与保护。在“新时代、新发展、新征程”的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国家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因此希望小冀背桩的体育文化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舞蹈特色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特色种植促增收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Tough Nut to Crack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