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构探究
2018-01-28陈美珠
陈美珠
【摘 要】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探索和努力的目标。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和传统课堂问题的出现,“翻转课堂”倍受关注。重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流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翻转课堂成为很多学校正探索尝试的方向。文章通过分析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和具体操作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效;翻转课堂;先学后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89-02
一、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传统课堂,学生的学习分为“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教师的教学反馈后滞;班级人数多,很难顾及每个学生,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局限。目前学生学习意愿的降低更导致传统课堂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调整教学模式,以达到高效课堂也成为日益突出的需求。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先学后教”。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我校教师以“微课”和导学案为载体,探索“先学后教”翻转课堂。发现“翻转课堂”有如下优势:
1.翻转课堂重新建构学习流程,提高了课堂效果。
“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提供了微课视频,导学案和在线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也充分发挥了优生的优势,互助既提高了同学间的合作能力增进友谊,也提高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翻转课堂,“微课”和导学案的使用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微课视频中教学内容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时间短,配合导学案引导,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学习。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有利于学生自我调控自主学习。
3.翻转课堂,学生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学生自学后,根据视频后的小问题或导学案的“自学检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和再学习,针对性强。
4.翻转课堂教师的教学反馈及时。
学生自学情况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生成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督促学生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三、如何实现翻转课堂
1.实现翻转课堂的保障:学校重视,师生的认同,家长理解和配合。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中碰到各种问题,所以家校配合是翻转课堂实现的保障。
2.实现翻转课堂的前提:班级小组合作机制的建立。
建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中发挥其用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前提。
第一,构建确定学习小组学习成员和目标。每小组人数以6人为宜,营建组文化,以增強小组的凝聚力。
第二,强化小组日常管理。各组推选组长和各学科学科长各1名,负责收集小组成员的学习问题并组织讨论,推荐组员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组织小组内结对帮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第三,组织小组课堂交流,学会讨论和表达。教师合理调控,指导各小组合理分工、梳理评价组员意见。
第四,组织开展多元化学习评价。使用“综合积分”,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激励更多的同学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教师队伍的优化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教师队伍的优化:
翻转课堂的实施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导学案和微课的制作需要高素养的教师。
制作的导学案基本流程是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导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导学案”→课后反思补充“导学案”,微课制作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掌握熟练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使用技能。两者都需要很费很多的精力。
第二,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高素养的教师。
“导学案”和微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巩固→课后拓展”六个环节构成,教师应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教师对于学生即时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很快反应和解决。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转课堂既要求教师在教学上,有一颗热忱的心,乐于奉献,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善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也要求有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导学案和微课的制作是个庞大的过程,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极高的教学组织能力,只有以备课组年段有集体,分工协作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2)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翻转课堂教学各个环节都要求学生的全面参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课前“明确目标→前置自学”要求学生有一定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
第二,课中“展示交流”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第三,课中“合作探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
第四,课中“达标巩固”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
第五,课后“课后拓展”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钻研精神和综合能力。
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内化的过程,发掘学生“学”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1.教学模式的再思考。
“先学后教”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由于学习动机,积极性和思维能力还有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差别出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差别较大,“有些吃不饱,有些听不懂”,导致课堂教学的难度增大。对于如何保持和增强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拉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实现小组之间的互助等都值得我们反复探索。
“与学定教”,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出现较大差别,课堂教学时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课堂也是探索的重中之重。
2.评价机制的再思考。
虽然过程性评价和“积分制”的使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评价标准的难以完全统一,导致学生出现“学科选择”,“有分才学,没分不学”等都需研究和解决。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师资力量和学生程度的差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翻转课堂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融合“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以实现课堂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