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2018-01-28吴芳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概括巩固数学概念

吴芳菲

【摘 要】数学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逻辑思维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那么就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相反,如果学生对概念不明确,不理解,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

【关键词】数学概念;巩固;概括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54-01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足,空间抽象逻辑思维比较差。理解起来必有困难,故教师在有关概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椐小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一、教学中怎样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概念

1.從事物入手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作为特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教学道理主要是凭事物具体形象,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让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熟悉事物开始引入,让学生学习起来产生兴趣并提高积极性.如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小棒做教具,突出”平均分”概念,我利用12根同样大的小棒摆出三堆,第一堆1根,第二堆2根,第三堆9根,然后问:每一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三堆小棒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是4根,告诉学生”4”这个新得的数是这三堆小棒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学生跟着操作,用心想:“平均数”怎样得到的,然后把三堆小棒合并起来,变成一堆,这演示过程即揭示“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后,把小棒按原来的1根、2根、9棒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4”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4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有某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达,如圆周率、百分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在课堂时要充分运用旧知识导出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根椐学生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这样便于学生接受。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无恐惧心理,思维易活跃,教学氛围良好,学生便于接受,例如:教学“百分数”等概念,先引导出“分数”再转入“百分数”.总之,把已有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促使学生明确概念,又掌握新旧概念的联系。

3.通过实践揭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在教学中有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学生通过演示教学用具,把理论用到实践。例如:六年级(上册)教学大树有多高时,先让学生在阳光下,把几根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记录在表并计算比值。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再求比值。然后根据测量的结果,想办法测量出大树的高度,通过议论交流找方法,从而引出如果测量事物较高时,亦可使用此方法,通过演示实践、动手操作形成概念,比师演示生看,师讲解,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

4.从简单到复杂、揭示概念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名义,沿着由简单认识到复杂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如物体的体积这概念较抽象,先让学生每人准备3至5件形状不同的物体和几个相同的杯、水,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分析、很快就发现不同物体都占有一定空间且不等。而这个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抓住事物本质特征形成概念。

5.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区别。

在小学教学中,有些概念的意义较接近,但本质有区别。如分数和百分数、倍数与公倍数、体识与容积等相对应的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和内在联系,对这类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必须把他们加以比较,避免干忧,比较是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加以分析,找出各有哪些本质特点,然后把他们们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找出来,让学生体现比较对象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巩固概念更加明确,对近似的概念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区分,培养学习养成自学对比的习惯,加深对概念的深透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6.教学概念时要善于帮助学生总结概念的含义。

课堂上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始终处于主导作用。老师与学生的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老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沿着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的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去掌握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亦可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

二、有效巩固概念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让学生熟悉并能灵活地运用概念,不断反复复习,只有记忆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并作好归纳整理,对巩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

1.把所有的概念归纳整理有次序形成系统加以巩固比。

每当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分类整理,明确概念的先后,内在联系与区别,促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网络体系,例如:学生学习“比”的概念。先理解什么叫比?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性质进行比较区别,利用比的性质可化简比,等一系列知识复习清楚后,接着转入如何求比例尺,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只有把比的意义理解明白,才能继续学习比例,进而学应用,这样形成一个概念体系,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学得又扎实,继而运用概念才会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2.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起巩固作用。

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加深巩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学习时、分、秒后,让学生在日常观看时间,认识时间,珍惜时间,应用时间,明白时间的宝贵。如学习立体图形后,让生观察日常哪地方有立体图形。这样,不仅巩固所学概念,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一方面老师认真讲好概念是致关的重要,既要落实双基的前提,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最关键。但此只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学生形成概念之后,老师要善于替学生创造良好条件,促使学生能够经常运用概念,深化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飞跃,其实只有学生会运用概念,才能更懂得概念,进而更好掌握更多数学知识,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概括巩固数学概念
为孩子种下一棵“言语”之树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英语词汇复习与巩固的几种方法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基于新课标, 打造灵动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