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
2018-01-28肖林
肖林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更要充分的发挥语文教学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对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构建策略;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53-02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关系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促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传统。
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理念传统、落后,教学时只会照本宣科的教教材,并且课堂教学时,仍以“教”为主,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没有学习和贯彻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内心对新鲜事物存在抗拒心理,从而导致学生被动的进行听讲和学习,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学习效率不高。
2.教师教学形式单一。
教師在教学时仍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对教学方法缺乏有效的学习和创新,从而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出现厌学心理[1]。同时,教师缺乏有效的评价,使学生不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不能有效的进行改进。都这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公正、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2]。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真实的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从而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敢于主动的与教师亲近,并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
2.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知欲望。
教师应该摒弃华而不实的课件,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小摄影师”一文中,教师可以将自己装扮成高尔基的样子,然后分组与学生们进行诵读课文,按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不同学生以不同的感受与老师扮演的“高尔基”进行对话,体会文中人物情感,人物语言的含义。这样情景的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有吸引力,可以激发起学生们探知的欲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教师的教学得到顺利的进行。良好的氛围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3.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3]。曾看到一则《赵州桥》的课件,该课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赵州桥的地理环境,全貌。却没有用于解决课文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难点“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内容。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头脑中只是一些赵州桥的外观及周围环境的零碎画面。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4.结合实际的生活例子,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目前,很多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必须要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积极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比如,语文教学中的“读和写”,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中的趣味[4]。比如,升旗仪式、大课间活动或者小型的娱乐活动等,都可以利用小组的形式,开展更多课外活动。其次,可以结合学生家庭的生活,让学生通过亲情感受到知识的乐趣。然后,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个性化的知识特点。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生态环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比如,春光明媚,夏日炎炎,以及天高云淡、落叶纷飞之美等等美景,都可以作为课堂的教学素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创新,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学周刊,2018(27):121-122.
[2]康绪芳.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67):65-66.
[3]王晓玲.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科普童话,2018(28):62-63.
[4]孙艳.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的几点思考[J].好家长,2017(65):68-69.